《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擺脫自我破壞,重新奪回人生掌控權
我他媽再也不要過這種生活了
當初在看這本書的介紹時,就被這句瀕臨崩潰的怒吼戳中。
當時的我,正處在跨出舒適圈又不時會回到自己舊有的習慣中,
這種往上爬又不斷回到起點的迴圈,讓我開始懷疑起自己。
我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會提不起勁的往前走?
為什麼改變這麼難?是我不夠自律嗎?
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阻礙是什麼?
本書的核心觀點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是由布莉安娜.魏斯特(Brianna Wiest)撰寫,
主要在探討與闡述「自我破壞」是什麼與如何解決。
本書作者提出,當人們在面臨改變時的心境與行為所產生與的矛盾,
往往就是自我成長的最大障礙。
自我破壞是什麼?
自我破壞是你擁有兩種互相衝突的慾望,一種是有意識的,一種是無意識的。
簡單的白話說:你明知道該要放下手機準備睡覺,卻不斷的沉溺在社群網路裡。
你想要用擁有健康的身體,想要減重,卻吃著邪惡的雞排或速食餐點。
你想要有一番事業作為,卻怎樣也沒辦法激勵自己去開創一條新的道路。
自我破壞的行為有那些?
生活中我們會出現的各種自我破壞的行為,其實都是在滿足自己內心的某個需求。而我們本身其實不太會意識到這個需求的存在。書裡作者提出了十幾種自我破壞的行為,讓我們學著更了解自己,讓我們的問題不在是問題。
第一種重起爐灶心態
重起爐灶心態,指的是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處理當前的問題時,自己卻不斷的尋找另一個新的事情。就好比,我本來想當一位文字創作者,開心地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卻又在某個時間點,看到了手作擺攤的商機。就這樣不斷不斷的處在人生新章節的開端。卻未曾好好的過完一個章節。作者提到,出現這種心態時,你不會允許自己綻放,只是安逸地享受發芽的過程。這樣的症狀通常源於自己沒辦法處理壓力或解決衝突。
第二種:完美主義
一旦開始期望自己在第一次工作成果就表現的盡善盡美,那我們就陷入了完美主義的循環裡。完美主義容易讓我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許多不切實際的期望。
完美主義還會阻礙我們展現自己和勇於嘗試的個性。因為一旦我們失敗、或覺得自己表現不如預期,就會開始逃避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法。
第三種:自圓其說
人生終究並非以你的意圖去論斷,而是依照結果。
這讓我想起以前職場裡的上司,每次交代任務,最後都會附帶一句:「我只看結果,過程怎樣我並不在乎」。當我們有目標、計畫或任務時,任何執行的過程中,如果結果不是你要的,任何的意圖都只是自圓其說的藉口。
作者提到:不要利用那些藉口,來代替真正的成就。
第四種:有害的習慣
在破壞自己的成功路上,這是人們最常使用的方式:保有那些會嚴加阻礙他們實現目標的習慣。就好比:明明知道自己該要為了身體健康,不該抽菸喝酒,卻每天仍然菸不離手,還會幫有害的習慣找藉口。其實這些行為的背後,都存在著明知道自己應該改變,另一個自己卻對改變帶來的不舒服所勸退。
第五種:把時間浪費在不對的身上
我們的生活裡,總是會存在一些讓我們缺乏安全感、或讓你備感壓力的人。有些人際關係危害程度很輕,但長期處在這樣沒有讓你成長的圈子裡,讓你的生活呈現慢性中毒。那些在你身邊會相處很久的人,將會塑造你的未來和行塑你的人生觀,所以要明智的選擇朋友甚至另一半。
釋放創傷的過去,讓該離開的離開
每個人的過去或多或少都帶著傷痛,但當你站在過往的廢墟中,永遠也無法找到平靜。只有真正放下時,才會意識到自己身處在荒蕪之地,那種無助感讓你知道,自己不能再沉溺於過去。
不要執著不屬於自己的人事物,最近很喜歡這個詞,”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人只有打破目前的思維與慣性,生命才會迎來新生。有毒的朋友,必須斬斷才有好的關係靠近。不喜歡又沒有前景的工作,必須離開。只有打破自己的習慣,生命才能帶來突破。
閱讀後記:
你相信生活什麼樣貌,就會把生活變成那個樣貌
我們的意識其實就像船隻的領航員或掌舵的船長,
而自己就是船長,你掌握著人生方向的舵,而意識就按照你的指示執行。
當你想著:我就是負擔不起。我好難過或者我就是沒有能力。
這時,意識便按照你的命令朝這方向前進。
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所思,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與成功的程度。
或許改變不是一件輕鬆的選項,唯有自己願意跨越舒適圈的山,
我們才會懂得,
愛自己最棒的方式,就是不再接受自己並不滿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