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Ruth_Diary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十本好書 | 家庭關係.親子教養.商業理財

Ruth_Diary
·
·
我覺得每一本書都是作者思想的傳遞,讓讀者用不同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希望這十本書,也能陪伴並幫助你走過人生的一段路程。

這一篇文章,因為我的愚蠢,不小心刪掉一大段一次,刪掉全文一次,所以內容應該是精煉濃縮版🤣希望不會看不懂。


🧡家庭關係

咦?不是你去刷馬桶嗎:結婚前早該知道的12件事

作者: Gary Chapman(美國)

作者是美國的牧師,在教會中主要的工作是負責家庭諮商及婚姻陪伴。雖然書中的內容有一些與信仰有關,但是有大部分的內容應該是每一個人在進入婚姻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

非常推薦每一個章節後面的談心時光,我和先生會逐項彼此問答,特別是針對家庭的故事和金錢價值觀的方面,一開始我們有許多的不同,藉著深入的對談和相互了解,我們漸漸達成共識,也接納彼此的不同。

透過這樣的溝通,從訂婚到結婚的每一個過程,我感覺心裡比較踏實,減少了許多 這樣做會不會不好 或是 怎麼做才能讓雙方家人都滿意 的想法。因為每一個決定都是 溝通、溝通再溝通,而產生的結論。所以雖然結果不一定符合大家心中所想的,但是都感覺到圓滿。

婚姻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開始,可能是因為希望這個開始是有充分準備的,所以花了很多時間讀心理及家庭相關的書,感覺越了解自己才能越能與人相處。


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

作者: Ilse Sand(丹麥)

「高敏感族自我檢測量表」

非常謝謝這位心理師寫下這本書,中文的書名也下得很好,因為高敏感的人最需要的就是鼓勵,天賦就是最好也最具體的註腳。

我從小就非常敏感,聽聲音可以聽得很遠,對於細小的聲音也非常敏銳,所以環境稍微有聲響,我就會感到害怕或焦慮;別人稍微有些聲音的轉變,我的腦袋就會飛速運轉分析他的狀態。因此,我爸媽常常覺得我小題大作或是無理取鬧,時常帶我去收驚或是說我想太多。從小到大,有太多的否定,多到讓我認定自己有病。

直到我認識高敏感這個詞,看完這本書和許多文章,才認識到自己的不同,原來我沒病,只是和別人不一樣。我需要的是和這樣的自己和平共處,不過度勉強自己要和大部分的人一樣。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作者: 李崇建(台灣)

在修習教育心理學時,對於冰山理論非常好奇,但是卻不得其法,直到認識薩提爾的理論。而李崇建老師用淺白的對話過程,讓我學會和自己對話。雖然我沒有遇到像他一樣的好老師,但是這本書就是最好的老師

第一次直擊內心時,感覺好像要被剝開的洋蔥。練習對話的過程不像是寫選擇題那樣,會有標準答案,而是需要一點一滴、越挖越深地找出問題的核心,會有情緒的起伏,但是當問題得到真正的答案時,內心終歸於平靜,難怪作者在序時說,這是一個 內心寧靜的旅程。


和自己,相愛不相礙: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愛的正念生活

作者: 郭葉珍(台灣)

在台灣正念工坊的文章中,有論到正念的定義:正念的英文是mindfulness,是由mindful形容詞-原意是留意、留心或用心,加上ness就變成一個名詞,敘述一種狀態,因此,mindfulness 就是一種「保持留心的狀態」而非「正確的念頭」或「正向的心念」。用白話文來說,正念就是在當下保持對內在的觀照,包括自己的身體動作、感覺心情、念頭想法等,並以開放、接納、不評判的態度,客觀如實地體驗自己的身心狀態,然後更進一步覺察外在的世界。

所以,正念並不是要教導人們去選擇正確的想法或是建立正向積極的態度,而是不論斷或評價自己,以接納的態度並客觀的感受自己內在與外在的感覺。我很喜歡正念的理念,也很喜歡郭教授在FB分享的個人經驗,她會客觀的敘述事實發生的經過,及練習用正念的方式與自己對話或是重新審視面對事情的過程。這些經歷的陳述,非常實際的幫助我練習正念的思考方式。



💕親子教養

學思達增能:張輝誠的創新教學心法

作者: 張輝誠(台灣)

學思達的主要目標是希望學生透過自「學」、閱讀、「思」考、討論、分析、歸納、表「達」等能力的培養,成為具備21世紀核心素養的未來人才。

這樣宏大的目標,讓非常多老師都嚮往,也漸漸有非常多的老師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但其實不是每個老師在操作的過程中,都能夠操作得很好。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初期需要有很多的預備以及正確心態的建立。因此,我覺得身為家長需要主動去了解這個教學方式,並在生活中能與老師及孩子配合,才能夠真正給與自己的孩子最充分並充足的幫助。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

作者: 陳志恆(台灣)

我和父母的關係在讀完這本書後,有很大的改善。因為家人對我的行為不理解時,我並沒有辦法說得出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行為及行為背後的原因。這樣彼此不理解及不擅於表達的問題,在我讀完後照著書上的表達方式,客觀向父母陳述我的感受及背後的原因後,爭吵減少很多,父母也漸漸能了解我。我覺得如果沒有辦法跟父母建立好正確的關係,也會造成我的孩子變成刺蝟孩子。所以,我從自己跟父母的關係開始練習,盡管還是會有世代差距造成的思考不同,但是我們能學會擁抱彼此的不同才是更重要的事。

陳志恆心理師的每一本書都寫得觸動人心,非常推薦每一本書都要看完並照著練習,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日一角落,每天15分鐘,無痛整理術

作者: 沈智恩(韓國)

討厭打掃的我,在圖書館看到無痛整理的書名,就立刻借了書。因為身為囤積症患者,從出生到27歲認真整理房間的次數不超過20次,可想而知這個房間堆的東西有多可怕。不過好險,我從大學開始在外租房,搬家頻率很高,每次搬就丟一些,所以至少沒有壞掉或是會臭的東西在房間生蟲蟲。一天一角落的整理方式,幫助我增加大量的打掃意願並且能很快速的進入狀況,因為心裡一想到只要做完這些就可以了,就不會那麼抗拒,而能夠快速地整理。連續整理七天,把房間整理乾淨後,也激起我的打掃欲,就把家裡都整理了一遍,也丟了超級多東西,有些甚至已經放超過20年,可想而知我家沒有人有認真整理的習慣。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幫助您建立打掃習慣的好幫手呀!


做自己的營養師

作者: 黃翠華, 黃書宜(台灣)

以前在算吃的分量,或是熱量攝取量時,總覺得很彆扭,因為誰會隨手一拿東西,就知道哪個東西幾克重或幾大卡。而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用常見的量器,像是碗或湯匙,就是平常我們用的那種,來定義每一餐或是每一天需要的分量,非常簡單就能知道自己吃了多少量。

自從開始認真實行之後,我慢慢戒掉暴飲暴食的習慣,因為在吃的過程就立刻能辨別所吃下的東西大約的分量,就會有意識地適量飲食,並保持均衡飲食的習慣。特別是澱粉的攝取,我以為我每餐大約是吃一碗白飯,但是事實是我配著菜吃下去,越吃越多常常會吃到兩三碗白飯。看完書以後,我慢慢調整成五穀飯混白飯,然後一餐控制在一碗,體重就慢慢降低。

我覺得營養師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身體的需要並給予我們建議,但是嘴巴長在自己身上,只有自己能夠控制和選擇自己要吃什麼或吃多少,所以學會做自己的營養師是非常重要的。



🔶商業理財

經營者養成筆記

作者: 柳井正(日本)

這本書是UNIQLO柳井正社長自我檢視與操練的筆記書,完全不藏私的心得與人生歷程的分享,讓我學習到許多做人做事的正確態度及方法。

經營者是我非常羨慕並想要成為的職業,因為能夠成為一個好的經營者,必定也會是一個對人生有歷練並成熟穩重的人。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把柳社長的採訪看了很多遍,他的思維、邏輯及領導方式,非常吸引我想成為像他這樣的人。所以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把旁邊的筆記欄寫滿了心得和看法,感覺他就像我的個人教練,一對一的幫助我釐清盲點和誤區。

這本書是我讀得最認真的一本書,反覆讀了三遍,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收穫,同樣的文字但是有新的看法及觀點。我覺得若成為優秀的經營者有一條捷徑,應該就是反覆讀這本書,並調整自己。


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

作者: Howard Marks(美國)

作者的所提出的第二層思考,幫助我用更宏觀並具體的眼光看待投資這件事情。

剛進入股市時,我會很盲從的聽人說,或是看分析,但是不太會思考商品本身價值的問題、主力為什麼這麼做,還有投資的各種風險及可能。所以跌了一跤,而且心情非常受漲跌的影響,也浪費了許多時間在整理情緒。

這本書沒有提到做法,有許多內容也不太好理解,但是很推薦大家能邊操作邊看,我大概只看完了一半,能領會的大約只有三分之一。但是越操作才越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和觀念的重要性,我通常是犯了一個錯,才認識原來他在說這個。很搞笑,但是我很慶幸,是在投資的初期就能知道錯誤的觀念是什麼。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