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郁峰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舞者日記-當文本碰上舞蹈

郁峰
·
·
當文本碰上舞蹈,兩種藝術形式該如何交融,又有什麼問題會隨之發生,當舞蹈依託在文本之上,我們有什麼方式能夠讓舞蹈這個媒材,不成為為文本服務的藝術形式。


戲劇與文本

理查三世


「戲劇是小說,舞稻是詩」,於是乎戲劇對於文本的詮釋相較於舞蹈容易一些,按照著劇情詮釋角色的情緒,或是導演對於文本的理解等等,由於戲劇有著明確的故事線,或者說劇情,這就讓詮釋及觀看上較為容易,當然不是在說戲劇簡單於舞蹈,而是受到文本束縛的空間不一樣,戲劇就算照著文演,我想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舞蹈如果把語言拿掉完全照著文本,就會讓人產生一種疑惑


「為什麼不去看戲就好?」

舞劇

紅色娘子軍


也是有舞蹈完全依託於文本的,其形式我們稱之為舞劇,會有明確的角色,甚至服裝動作都會較偏於寫實,用塑造角色的形象,比如:中國的「紅色娘子軍」,以舞蹈作為文本的載體,並以身體全是劇情以及劇情,但畢竟「紅色娘子軍」故事簡單且角色明確,且被歸類於舞劇的範疇。


古典芭蕾中幾乎也都依托著文本,比如:睡美人、胡桃鉗、天鵝湖等等,都有明確的角色以及劇情,所以相對來說觀看的容易度就會低一些,大眾也比較好入門。


而舞劇這種形式也會讓人感覺文本並不會有太多的干擾,畢竟舞劇有一部分還是在服務文本的,觀賞者大多是來關上身體的,且文本易懂,就不會有看不看得懂的問題,可以專注於舞者的技術及詮釋上。

從文本出發的舞蹈作品

梅卓燕-遊園驚夢


到了現代後,依舊有許多的舞劇,但現在的創作者也不乏從文本出發,發展出舞蹈作品,而這類的創作者通常會將角色、劇情模糊化,可能注重於文本想表達的核心思想,也有可能是創作者讀完文本後的感受,將其以舞蹈為媒材形式。


但這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到底要抽離文本的劇情及角色,單純使用文本的主要概念,抑或是依託文本裡的劇情及情感等等,以舞蹈呈現。


如果是前者,那文本有必要在節目單或作品中被提及嗎,如果是後者的話,那跟舞劇又有什麼區別呢?

文本與舞蹈

孽子


說來說去只是筆者最近看了一齣依託於文本的舞蹈作品,心裡所產生的疑問,以舞蹈作為文本的詮釋,還是再詮釋,或是二次創作,可能創作者要想想,到底哪一種是其作品想做的,而受到文本所影響的創作,是否一定要依託文本,能否擺脫文本,單純提煉其思想及感受,以此為基點,用創作者的觀點創作出一隻嶄新的作品。


文/蘇郁峰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