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姿瑩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UIUC, CUPHD、不同溫層、HIV, PrEP

姿瑩
·
·
2018/09/07

// UIUC & CUPHD //

暑假利用系上海外實習的機會,在美國的伊利諾州香檳及厄巴納郡(Champaign & Urbana Counties, Illinois)度過六週(6/23–8/5)。台大社工系與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in Urbana-Champaign, UIUC)的社工學院(School of Social Work)約莫合作了五六年,不過只有台灣學生過去美國,UIUC的社工學生並沒有過來台灣,我想語言應該佔一大因素(我遇到的美國人不大學外語)。

UIUC為相對純樸的大學城,占地十分廣袤,校園邊界不若台灣明確。我們的宿舍位於Orchard Downs,其為UIUC專提供給研究生家庭或國際學生的社區,兩人一間小公寓,兩房一廳一浴加廚房,相當寬敞。屋子前後方有大片草皮、樹林、停車場,每天傍晚都能見著螢火蟲,早晨常與老鷹及松鼠相遇。對一個如此不環保的國家來說,美國的確得天獨厚,住家旁即享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當然也與UIUC比較鄉下有關)

上班日六點四十五分出門,和家綺一起走二十分鐘的路程搭公車到實習地點 — 香檳-厄巴納公共衛生中心(Champaign-Urbana Public Health District, CUPHD)。這個組織類似台灣的衛生所,只是這家比較大,有101位正職員工。CUPHD共有五個部門:行政(Administration)、環境衛生(Environmental Health)、成人服務(Adult Services)、母子衛生(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健康與衛教(Wellness and Health Promotion)。

正式在機構實習的五週日子,多花在找路/迷路、了解各部門職責、看資料,其他事情包括跟診、參與外展服務(mobile programs)、和執行長(?)(Administrator)一同開會(沒能成功入侵主管會議實為一大憾事),偶爾參加其他組織的訓練(Diversity Training及了解Public Charge against Immigrants)。組織的氛圍相當開放,執行長是非常有活力的五十歲(?)女性,她是社工學士及碩士,幾年前加讀了公衛碩士,在她與其他主管的帶領下,CUPHD成為國內高度認可的公衛組織。

作為在公衛組織的社工實習生,我一開始非常緊張,毫無頭緒為何會被分到衛生所,前兩周幾乎都在讀資料,下班後等公車的時間常常覺得沒幹嘛可是十分疲倦(一部分與執行長不在機構內有關)。幸而開始為作業訪談員工,加上Administrator回來後,漸入佳境。結束實習前,也主動介紹台灣健保給我們接觸過的員工。(美國的健康保險制度讓人眼花撩亂)

除了機構實習,每週有兩天下午會由UIUC的老師(Mary Lou)授課或帶我們至其他機構參訪。Mary是一位非常非常友善的老師,即便從四十多年的實務工作崗位退下,仍熱情地在學院擔任兼職教師。她常常在下課後載我們回宿舍,離開美國前幾天也主動提議載我們到轉運站坐車,這些舉動不足以描述她是我們安心的存在。這段期間也受到很多人的照顧,在UIUC教書的台灣老師、Golden Harbor餐廳的阿姨、UIUC另一位老師的婆婆等人。因為這些人與一起實習的同學們,在美國其實沒什麼想家的感覺XD算是十分充實的六週實習。

// 不同溫層 //

這是與美國實習無關,但我積欠已久的致謝文。

一年半前想弄一個專做大學生學術/課業交流的平台(當時流行各種平台,現在好像沒那麼風行)。起因是看到朋友的報告覺得很值得與大家分享;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其他科系的人在做些什麼,對不喜社交(?)的我來說,直接把作業/報告攤開來看是最快的方式,在這門課裡學到什麼因而寫出這些內容。更直白地說,想突破自己的同溫層,所以將之命名為不同溫層,雖然靜耘覺得名字有些中二,但我蠻喜歡的,很直觀XD(簡單來說就是學術版的沒有配對的Dcard)

期間陸陸續續找了不同人提過這個想法,沒有什麼雛形,想在這個平台塞很多願景的粗糙計畫。葶瑀、靜耘、棕垣和宇淳在不同時間點加入這個團隊,不管是帶著什麼原因,都想謝謝你們真的踏進來、一起坐下來想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這個東西實現。雖然因為種種因素,最後胎死腹中(?),不過這份信任對我來說很重要,所以謝謝你們。也想感謝那段時間聽我說這個想法的所有人;另外想特別感謝楚喬在很久之前,只是略聽這個想法,就認真列出訪綱問我很多實際問題的訪談,如果沒有那個訪談,我應該不會真正去做這件事情。

當時的想法是,寫出完整企畫書投社企流的iLab計畫拿到第一筆資金,不過最後沒寫完。如果有任何有興趣的人,歡迎跟我要這份不完整的資料,要投iLab可能有點難,但投青年迴響計畫應該是夠用(?)的。

社企流iLab計畫:http://ilab.seinsights.asia/zh-hant

青年迴響計畫:https://rethinktaiwan2018.com/

// HIV, PrEP //

延續上段概念,想分享實習其中一份報告 — Diversity Paper。作業要求為挑選自己不在其中的群體,探討其面對的議題,及比較台美現況。我的主題是HIV汙名,這次實習跟個案互動過程中,才意識到自己對HIV的恐懼/汙名比想像中深。HIV迷思一大來源就是過時的資訊。HIV陽性不代表有AIDS;不是只有高風險族群會感染HIV;HIV在今日已成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即便過往曾有HIV陽性的歷史,只要檢測結果為陰性,就不再具有傳染力。

HIV全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該病毒會攻擊人類免疫系統中的CD4(一種白血球細胞,T輔助細胞)。HIV陽性指的是CD4 指數低於600Th/mL,即每毫升血液中,僅有600 個CD4,當HIV作用到特定程度時(即CD4指數降到200 Th/mL),才會被診斷患有AIDS。HIV傳染途徑有:血液、羊水、精液、陰道分泌物、直腸液、母乳,所以肢體接觸並不會讓人得到HIV。

現今預防HIV的主要計畫為CPU Project(Condom, PrEP and U=U)。Condom代表性行為過程中使用保險套是預防性病及HIV的有效方式;PrEP為HIV預防性投藥,在每天服藥的情形下,預防率達99%;U=U意指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偵測不到體內病毒就不具傳染力。

今年八月的世界愛滋大會結束後,國內團體也將在9月8日舉辦國際愛滋工作永續論壇,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人可報名參加。

Diversity Paper — Stigma on People Living with HIV: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KMnoiUazUS7hsmV_7l8mXK6gvZRBmJXd

愛的撇步PrEP:https://www.facebook.com/NCKUH.PrEP/

面對愛滋的一百種方法:國際愛滋工作永續論壇:https://hivstory.wordpress.com/faceaids100way/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