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略誘罪」背後的親子教養衝突
一週前看到一則報導表示一位阿嬤帶著外孫女留下字條表示要去嘉義,預計三天後返家,由於阿嬤沒有帶手機出門,只有出門隔天有主動打電話報平安,之後便音訊全無,家屬急報案協尋找人,警方也調閱了上千支監視器後終於在八天後於桃園找到祖孫倆,虛驚一場的失蹤記總算平安落幕。
但真的人找到了就一家和樂了嗎?
在祖孫倆失蹤的期間,家屬盼警方能盡快找到人,也表示將對外婆提告「略誘罪」,乍聽這個罪名有點令人訝異,畢竟是一家人怎麼會突然提出「略誘罪」這個罪名呢?許多的疑點終於在昨天的這則報導中呈現了出來。
不尋常的是,家屬發現女童的頭髮不僅被剪短,甚至穿上新衣服、戴上帽子疑似刻意遮掩,對此,新北市議員陳明義也曾表示「變裝了甚至長髮被剪掉了,這是我們比較擔心的,我們認為比較不尋常,不像奶奶溺愛孩子帶出去。」
這名八歲女童因本身患有關節炎,必須定期吃藥打針,但外婆疑似不滿治療方式,與家人起爭執後,留下字條就將孫女帶走。兩人從上月底出門,原稱要出門玩三天,在期間內只打過一次公共電話報平安,隨後就消失音訊至今已失聯八天。家屬盼警方能盡快找到人,也將對外婆提告略誘罪。
在另一則報導中則表示外婆想要以「宗教」的力量幫助女童治療關節炎。
原本外婆是來幫產後的女兒帶孩子,卻因為雙方理念不合,祖孫突然就失去聯繫,媽媽很怕女兒膝蓋會變形。快門特效加上協尋照片,卻遍尋不著愛女,爸媽只能在各大臉書社團張貼尋人啟事。
2日晚間更新,外婆想用宗教的力量讓孫女好起來,雖然被朋友勸說小孩已經開學,但外婆還是堅持自己帶。想調通聯追人,女童家屬只好對外婆提告略誘。
親子教養衝突的原因
身為一個媽媽,我相信看了這場「涉嫌略誘」的鬧劇都會感到憤怒也會心有所感,兩代之間的親子教養衝突不斷在我們日常發生,絕大多數的原因都出在「經濟」問題,若不是因為現今社會養一個小孩實在太不容易,否則也不會需要長輩的協助,出於自己對家人的信任及長輩疼愛孫輩的愛心,比起找外面的保母,絕對會優先委託長輩幫忙照顧。然而,長輩總是自認為經驗豐富又缺乏正確教養知識,於是就很容易產生教養衝突。
以下的對話,大家又聽過幾句?
醫生自己又沒生過小孩,他怎麼會懂?
我自己就帶過那麼多小孩,現在還不是都長得好好的?
出生幾個月就該戒尿布了,不然就是不正常啊!
要多喝牛奶才會長大啊!(都兩、三歲了還要多喝牛奶?)
要吃稀飯比較好吞啊!(殊不知沒有吃硬的東西會影響牙齒發展)
小孩想吃就讓他吃,不要限制那麼多。
他只是小孩不懂,大家不要那麼計較。
親子教養衝突可能釀大禍
生活常規的觀念不同就算了,若是關於健康的意識也不同可就真的嚴重了,如同以上的新聞所述,這位阿嬤完全不顧孫女的健康及受教權,只是把孫女當成所有物一樣擅自帶走,其實是非常沒有智慧跟自私的行為,即使初心是善意的,但若是沒有被警方順利尋獲,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懷孕前先存錢
所以我總是奉勸所有尚未有孩子但想要有孩子的朋友們一句話:「懷孕前先存錢。」
千萬別母愛大爆發認為自己可以獨自勝任照顧孩子的工作,因為沒有實際體會過帶孩子的辛苦前的想法總是夢幻的,誤以為小孩在中間而父母一人牽一隻手的畫面非常溫馨,但卻忽略了溫馨的背後所需要付出的心酸血淚。
存錢的目的除了讓自己懷孕及產後的一段時間可以休息又不用擔心沒錢外,也要準備保母(托兒所、幼兒園)的費用,以防自己真的累壞了還能有花錢找幫手這個選項,而不是只想著要委託長輩免費照顧。
對長輩而言,疼愛孫子是天經地義也不會想要收錢,但時常發生的問題就是親子教養觀念不同而導致的衝突,也因為有了「親情」的枷鎖於是很多事情不好意思說明白,只怕講開了萬一孩子沒有人幫忙照顧怎麼辦呢?
台灣女演員簡嫚書曾經在訪問中說過:
「妳至少要可以把自己過得很好了,最好要有一些存款,大概一百萬吧。」她說,就把生孩子這件事當作創業,或買房,買之前你要知道這個房價是多少、可以貸款多久,頭期款什麼額度。這些都是要計算進來的。
而這筆資金,其實不只是照養孩子的準備,也包含對媽媽 me time 的投資:「因為生完孩子,妳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會不想工作,只想好好休息。這時候妳有自己的錢,妳可以帶自己去逛逛街、吃妳想吃的東西。」知道可以把自己過好,妳的快樂,也會是一整家的快樂。情緒這件事,是會在一個家裡頭循環著的。
先存一百萬的概念其實不是要嚇大家,而是提醒所有女性讓自己多一點「選擇」,否則打從懷孕開始要不要多做一些自費檢查、要不要住月子中心訂月子餐等等便無法自行決定,甚至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
若是大家在沒有足夠的存款之下也有了小孩,那我們就更應該學會如何跟長輩溝通教養問題,若實在無法溝通的話還是建議在無法自行照顧之下委託保母或是學校吧!
盡量避免兩代的親子教養衝突才能保有親情,我認為寧可把自己賺的錢給保母(學校)也不要為了省錢而破壞了與長輩之間的親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其他的想法呢?歡迎一同在留言區與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