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經典系列]#09 K76-由跨區接駁路線轉變為區內西鐵接駁線
行車片段:
往天恆
https://youtu.be/_YhV7eKjKDs
往天水圍站
https://youtu.be/fauCrVaNR4k

背景
政府於199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天水圍北部,當中多個屋苑相繼於2000至2003年入伙,包括天恆邨、天逸邨、俊宏軒、天澤邨和天富苑。不過,天水圍北最初未有輕鐵服務,九鐵在2000年開辦多條接駁巴士和輔助巴士路線,方便當區居民前往屯門和元朗。
2003年,輕鐵天水圍新支線於12月正式通車,但由於天水圍居民人數因多個屋苑相繼入伙而有增無減,而且輕鐵列車數目被指長期不足,因此九鐵為解決西鐵和輕鐵天水圍新支線通車前的天水圍居民出行需求,在2003年10月至11月開辦多條巴士路線,作為西鐵通車前的臨時接駁服務。在天水圍北方面,九鐵在2003年11月開辦臨時接駁路線K76,來往天恆邨至兆康西鐵站(北)(即現時K58的分站),當時路線如下:
往兆康西鐵站(北):
天恆巴士總站>天瑞路>天華路>天影路>洪天路>青山公路洪水橋段>青山公路藍地段>青山公路嶺南段>藍地交匯處>兆康西鐵站(北)
往天恆:
兆康西鐵站(北)>藍地交匯處>青山公路嶺南段>青山公路藍地段>青山公路洪水橋段>洪天路>天影路>天華路>天瑞路>天恆巴士總站
此路線最初只在星期一至六繁忙時間行走,由於此路線在天恩邨轉入天影路,能避開天水圍南段較多燈位路段,因此此路線可以比輕鐵更快到達青山公路,方便居民於青山公路沿路上學或上班,或於兆康轉乘其他輕鐵路線。九鐵當時已經向新巴三次租用巴士行走其他路線,亦為了此線第四次租用新巴巴士,故K76最初主要以租用的新巴巴士行走。
精選圖




免費服務
2003年12月7日,輕鐵天水圍新支線正式通車,輕鐵亦在同日重組天水圍區路線,新路線751和761線亦途經天水圍北,方便當地居民出入。不過,新支線通車後首個工作日早上發生混亂情況。由於天水圍南各站只有一條路線途經(701線於西鐵通車前數天才投入服務),而輕鐵於天水圍北段車站已告爆滿,故太多天水圍南的乘客不能上車而怨聲載道。輕鐵於當日向乘客致歉,並安排受影響乘客退票,亦實施一系列安排,有關K76線的改動如下:
(1) 早上繁忙時間提早至6時開始
(2) K76所有班次改為免費服務,鼓勵天水圍北居民利用此路線往青山公路和往屯門轉乘其他輕鐵路線,以騰出輕鐵的空間給天水圍南的乘客。此安排最少維持至西鐵通車為止。
作出此安排後,輕鐵的混亂情況已大為改善。於西鐵通車後的2004年2月初,九鐵認為乘客已適應新乘車安排,故回復收費服務,但仍提供輕鐵轉乘優惠,兩程車只收取較高的一程車費。此路線當時收費為$4.4,高於西鐵轉乘優惠的金額上限$3.9,故不設西鐵轉乘優惠。
化身區內線,全日為天水圍北居民服務

K76線本是一條臨時路線,但九鐵在西鐵通車後一直沒有取消此路線,反而在2004年7月作出大改動,改動如下:
(1) 不再途經青山公路,南面總站由兆康西鐵站改為天水圍西鐵站,路線按照沿線到天影路後,在天盛苑後面轉入屏廈路,並於天盛苑旁加設分站,方便乘客於該站下車前往西鐵站,而不用受屏廈路、天福路和天耀路交界的十字路口交通燈之苦(小編按:等該組交通燈可說是等……寂寞到夜深)
(2) 調低全程收費,由$4.4調低至$3.7,並加設西鐵轉乘優惠
(3) 提升至每日服務,由早上服務至晚上10時
此舉能讓天水圍北居民可以更快前往西鐵站。由於天影路可以避開天水圍南多燈位,因此通常10分鐘左右便可以到達目的地。不過,西鐵在通車初期的客量十分低,每日乘客量只有10萬左右,故K76線的轉乘客最初不多。不過,天水圍的居民人數不停上升,根據人口統計資料,到了2006年,天水圍北居民約為12萬,於2011和2016年更上升至13萬以上,加上九鐵為改善西鐵客量,於2004年8月開始加設西鐵全月通,初期每月$400(優惠價$300)無限次乘搭西鐵、輕鐵和指定接駁服務,此舉成功吸引需要到市區上班的新界西北居民轉用西鐵,而西鐵於同年12月引入全日通車票「節日通」,而「節日通」(2005年9月改名為「自悠通」)和全月通的推廣期更一直延長至今,因此天水圍居民更有動力轉投西鐵,亦愈來愈多乘客知道K76可以比輕鐵更快到達西鐵站,故K76線的客量一直有增長,但始終是轉乘客多,此路線一直以來可說是「旺丁不旺財」
新巴車退租,轉用自家巴士

九鐵因應2004年7月調整數條天水圍巴士服務,於當月起分兩階段把新巴巴士退租,直至2004年9月,租用的巴士只餘下6輛,全數主要行走屯門區的506線。故K76在2004年暑假後轉用自家巴士行走,於九鐵時期主要使用1997至1998年投入服務的富豪奧林比安型巴士(225-239),間中輔以丹尼士三叉戟型巴士(601-622, 701-753)。
在平日早上繁忙時間,由於沿途乘客太多,故九鐵亦可能會安排單層巴士在中途站起載。
精選照片




兩鐵合併
2007年12月2日,九廣鐵路公司和地鐵公司合併成香港鐵路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原有九鐵巴士於當日租予港鐵營運,K76亦於同日改為由港鐵營運,最初的營運安排大致不變。












多次搬總站,並延長服務時間
2010年代,政府決定於天水圍站旁的巴士總站用地收回,發展成新的居屋-屏欣苑,故原總站用地於2015年臨時改於旁邊的橋昌路東交匯處。不過,橋昌路東在一年後的2016年5月亦被收回用作屏欣苑用途,K76線由天恆開出,總站以天盛苑作總站,在該站清客後在橋發街稍作停留後會駛往屏山天水圍圖書館對面的臨時分站上客往天恆邨。此安排直至2018年10月,屏欣苑入伙後,路線改回原有位置新建的巴士總站作總站。
另外,西鐵自2009年九龍南線段通車後乘客量一直上升,新界西北的輕鐵和港鐵巴士需要亦因此增加。此路線在多年來增加班次下,最頻密時段可達3分鐘一班車,另加不同的加班車作支援。另外,為方便夜歸乘客,港鐵在2011年亦有延長此路線服務時段,往天水圍站尾班車延至晚上10時50分,往天恆則為晚上11時05分。
天恆邨特別安排



K76線於天恆總站月台是單行設計,而且位於總站入口最遠位置。在早上繁忙時間,人多車多的情況經常出現。在同一總站中,九巴265B的月台是最靠近天澤商場,而且是雙行設計,因此在2010年代,為改善總站混亂情況,讓K76的車和乘客有更多的位置等候和上客,現時星期一至五早上9時前,K76和九巴265B的月台會對調,讓乘客有較大的等候空間之餘,亦改善混亂情況。
引入新型號巴士,成優先使用目標
港鐵在2010年代多次引入新型號巴士,大部份於此路線優先試行,詳情如下:
Enviro 500 12米(801-803)
港鐵在2008年和2009年分兩批引入Enviro 500型12米巴士(801-824),最初全數服務東鐵部的港鐵接駁巴士路線,其中K16線(來往南昌站和尖東站)在2009年因應九龍南線通車,西鐵線伸延至紅磡而停止服務,使東鐵部的車隊過剩。2010年9月,801和802調往港鐵巴士,最初行走506線,並於2011年第二季主要轉為行走K76線。2015年,港鐵再在東鐵部調入多一輛此型號巴士(803)。


在2012年9月,港鐵曾在開學初期臨時在東鐵部調823和824到西鐵部。該兩車仍保留東鐵部用車色彩,只是把車身的九巴標誌拆掉便於K76線服務

Enviro 500 11.3米(825-833)
港鐵在2012年為取代快將到期的富豪B10M單層巴士(401-415),以及丹尼士飛鏢型單層巴士(501-503),向ADL購入18輛雙層巴士,其中9輛為11.3米版本的Enviro 500型雙層巴士(825-833)。該批巴士投入服務初期主要服務K76線






Enviro 500 MMC 11.3米 (504-545)
港鐵在2013年至2017年分三批購入Enviro 500 MMC 11.3米巴士。第一批504-509是為了補充港鐵每日把其中六輛單層巴士前往市區待命,於港鐵市區路線發生事故時能盡快提供緊急接駁巴士服務而引入。此批車最初亦主力行走K76線,之後才派往其他路線。
而第二批510-537於2014至2015年投入服務,當時是為了取代富豪奧林比安(235-239)和部份購自新巴的丹尼士三叉戟型巴士(701-753)。此款車並非每部投入服務初期就行走K76線,但成為此路線的主力用車
第三批538-545在2017至2018年投入服務,當時是配合2015年港鐵在公佈票價調整細節時,宣佈購入10輛新巴士,其中8輛為Enviro 500 MMC。



富豪B9TL 11.3米(319-386)
港鐵在2016年至2017年引入富豪B9TL型巴士,取代餘下的丹尼士三叉戟型巴士(601-622,701-753)。2016年第一季,319和320率先投入服務,並先在K76線行走。

Original link: Rocky的交通及生活網站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