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Gender练习声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米兔广播 | 让那彩虹长桥无限伸展

Gender练习声
·
·

2020.05.17 第12期

  • 编者按

性别暴力,或称为基于性别的暴力(gender-based violence),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暴力,其中包含了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实际上,除了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暴力,还有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暴力。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颁布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超过一半的性少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由于自己的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而被家人不公平对待或歧视,约40%的人则表示在学校有类似经历。同时,与其他性少数群体相比,跨性别者在家庭、学校和职场遭受歧视的可能性都要更高一些。

(点击查看「性别暴力」的意涵)

在家庭领域,同语2015年再版的《中国性少数群体家庭暴力研究报告》显示,68.97%的女同性恋/双性恋受访者曾遭受家庭暴力。其中,来自原生家庭的比例为49.16%,同性伴侣之间的暴力为42.64%,而精神暴力则是这一群体遭受的主要暴力形式。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第三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理论上,发生于同居同性伴侣间的家庭暴力亦在该法律的规定范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面临施暴者公布其性倾向、性别认同的威胁,或担忧在求助时遭到歧视,性少数群体往往不敢、不能向正式的支持系统求助。

在学校领域,据同语2016年出版的《性与性别少数学生校园环境调查报告》,共有40.64%的受访学生报告其所在校园内发生过针对性与性别少数学生的校园霸凌,包括语言攻击、被迫出柜、被孤立、被性骚扰、被施以身体暴力等。另外,美国民间团体“人权运动(HRC)”于201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支持并关怀我们的双性恋青少年》显示,除了面临来自非性少数人群的歧视,双性恋也可能面临来自性少数社群内部的“双性恋恐惧”。

每年的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恐跨恐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今年的主题是“打破沉默”。值此之际,米兔广播回顾了几起针对性少数人群的性别暴力事件,希望可以打破对性少数群体所面临的不公正现状的缄默无声,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反对面向性少数群体的歧视、暴力与仇恨,期待彩虹可以在雨后出现。

1.“玫瑰少年”叶永鋕事件

2000年4月20日,屏东县高树国中三年二班的叶永鋕被发现倒卧在厕所,口鼻出血,随后被送往医院救治,于次日凌晨医治无效死亡。

此前,学校中的男同学常因叶永鋕阴柔的性别气质对其进行霸凌,嘲讽其“娘娘腔”,或在厕所强行脱下他的裤子要求“验明正身”,导致他在下课时间不敢上厕所。在叶永鋕去世前一个月,他曾告诉妈妈,“我不想上学,学校有人要打我”。尽管叶永鋕和叶妈妈曾向校方反映这一情况,但情况并未就此改善。

叶永鋕事件引发了社会关于校园性别平等议题的广泛讨论,各民间团体要求查明死因,并督促重视性别平等教育。2006年,叶永鋕的死因被法院认定为行走至湿滑地面,急剧重心失衡并引发迷走神经性昏厥倒地,头部撞击地面致死,而高树国中的相关负责人因过失致人死亡被判以三至五个月的有期徒刑。

之后,台湾地区于2004年6月23日正式施行《性别平等教育法》,该法纳入对不同性别、性倾向、性别认同、性别气质的平等权利保护,并规定学校以不同方式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相关课程。叶妈妈也长期参与对性别平等教育的推动当中。

信息来源:“GLCAC03”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为何只有伪装与反抗,才能活下来——叶永鋕逝世20周年》

《玫瑰少年》纪录片截图,图中人物为叶妈妈


2.中国首例同性恋扭转治疗案胜诉,“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

2014年2月,迫于家人的压力,燕子来到重庆“心语飘香心理咨询中心”(下文简称“心语飘香”)接受了所谓的“同性恋矫正治疗”。谈起“治疗”中的催眠和电击,燕子表示:“留下了心理阴影。”

燕子在接受凤凰网资讯采访时回忆道,“心语飘香”的负责人姜开成首先通过催眠让他放松,接着让他想象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场景,如果有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则动一下手指。而当燕子跟随其指引动了手指后,他突然被姜开成用电击治疗仪电了手臂。据称,“治疗同性恋”总共有5个疗程,一个疗程包括6次治疗,总共有30次治疗,每次治疗有3至4次电击,前前后后会被电击100次左右,而该“治疗”的费用总共为3万元。

2014年3月,燕子将“心语飘香”告上法庭。7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对此案进行开庭审理,审理时长约4小时,但未当庭宣判。12月19日,海淀区法院作出判决,要求“心语飘香”向原告燕子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3500元。判决书中明确写到:“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心语中心承诺可以进行治疗亦属虚假宣传”,这是中国司法系统首次在判例中明确表示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

实际上,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已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范畴中移除。

信息来源:好奇心日报,凤凰网资讯,LGBT权促会

相关链接:

《我们的人生是否还需要被“扭转”?》

《三块广告牌,一场3251公里的反对同性恋扭转治疗行动》

反对同性恋扭转治疗的艺术行动项目“恋人”中的大卡车


3.跨性别C先生被非法辞退,提起一般人格权诉讼

C先生出生时被指派性别为女性,自我认同则为男性。2015年4月,贵阳兹铭健康体检中心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兹铭健康”)以他未按照公司要求穿着女性工作服、对个人性别表述不清为由将其辞退。此后,C先生对兹铭健康提起一般人格权诉讼。

2017年4月20日,在贵阳市云岩区法院一审庭审上,原告C先生主张被告兹铭健康侵犯了他的平等就业权和人格尊严,对他构成就业性别歧视。7月26日,一审判决书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平等就业权,无正当理由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构成差别对待,但并未构成就业性别歧视。C先生就该判决结果提起上诉。

同年11月13日,一般人格权纠纷二审在贵阳市中院开庭。2018年2月,法庭判决认为C先生关于慈铭健康的行为对其构成性别歧视的主张存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故不予支持,仍维持原判。但二审判决书提出了“不应当因个人性别认知和性别表达,使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受到差别对待”的观点。

信息来源:搜狐网,“同语”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

《律师专栏 | 性少数群体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

图片来源:“同语”微信公众号


4.青岛同志教师疑因同性恋身份被辞退,申请劳动仲裁后获赔六个月薪水

2018年9月19日,疑因同性恋身份被青岛萌宝王国幼儿园解雇的教师明珏(化名)向青岛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该案于当月27日立案。同年11月,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当事园方向明珏支付工资差额,即约六个月应支付工资(约为4万元人民币)。

2019年1月10日,明珏代理律师唐向前以“平等就业权纠纷”为案由向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成功立案。

据《每日人物》报道,明珏称幼儿园开除他是由于“担心老师把孩子教导成同性恋”。2018年8月5日,在参加同性恋亲友会(山东临沂分会)的二周年庆后,明珏发布了一条与同志权益相关的朋友圈,被家长将之截图后投诉至园方。园方投资人向明珏表示,他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去争取同性恋权利不符合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后将其开除。

信息来源:新京报,每日人物,“LGBT权促会”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

《“同志教师劳动权第一案”当事人:做老师,最重要的就是真实》

图片来源:“LGBT权促会”微信公众号


5.女同出柜后遭父母软禁,志愿者多次营救无果

2019年3月,微博用户“单身袋鼠”(下文简称“袋鼠”)在网上求助称,她与女友在澳洲求学时认识,自其女友蝴蝶(化名)向父母出柜后,蝴蝶父母将其带离澳洲,回国后即损毁了她的手机,扣留了她的护照,对其实施软禁。此后,蝴蝶与袋鼠失联。

5月5日,袋鼠与志愿者配合蝴蝶提出的“脱逃”计划,同蝴蝶乘高铁离开上海,后被蝴蝶父母以其涉嫌“绑架罪”报警,当日在南京被警察带回。此后,志愿者亦继续打探消息、求助妇联、参与警局调解、置身营救等。然而,6月起,蝴蝶再次失联。

7月29日至8月5日,蝴蝶袋鼠反家暴公益志愿者团队及维权律师共7人,走访上海市妇联、浦东新区妇联、花木路街道妇联、街道办事处及辖区居委会,并十多次前往花木路派出所及陆家嘴治安派出所进行回访交涉。8月8日,蝴蝶的微博账户@蝴蝴蝴蝴蝶啊(该账户现已将微博清零) 发布了一条“报平安”的消息,然而,其推微网址、言语用词等令网友起疑,有网友留言问“是本人么”。此后,未再出现有关蝴蝶的音讯。

信息来源:微博账户@单身袋鼠,微博用户@蝴蝴蝴蝴蝶啊,“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

蝴蝶于5月31日发布的微博截图(该条微博已被删除) 之后两个月,蝴蝶再次失去音讯


6.两封遗书,因同性恋身份被欺凌的公务员与初中生

2019年4月27日凌晨,微博用户@吴维在歧路 发布微博(注:该用户当前已注销,下文简称“吴维”),指出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因他的同性恋身份对其进行嘲讽、孤立及不公正待遇,并表达了自杀意愿。之后,其家人回应称已抢救成功。

据搜狐新闻极昼工作室的报道,吴维时任浙江省练市镇政府办事员一职,他表示,除了单位同事对其同性恋身份的嘲弄,父母发现其房间内有关同性恋的书籍和调查问卷后,烧了他的书籍和调查问卷,损毁了其电脑,认为他“很丢脸”。双重压力下,吴维决定自杀,在微博发布遗书后食用了安眠药,随后被家人发现并送医抢救。

同年5月14日晚,山东青岛的一名15岁初三学生亦在微博发布遗书,称自己因同性恋身份与阴柔的性别气质受到同学、老师及他人的挖苦和讽刺,且亦目睹其他阴柔气质的男同学受到校园欺凌。此外,他还表示父亲对自己实施肢体暴力,并质问自己“是不是有病”、“是不是变态”,表示自己“决定用最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5月15日清晨,青岛警方发布通报称,公安机关已将当事学生找到,表示其平安无事。而后,当事学生的父亲却回应称,“同性恋”系儿子的编造。

信息来源:凤凰网视频,“极昼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新京报,青岛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青岛公安

当事学生发的部分微博内容,该微博原文已被删除

文字:阿青,闹钟,麦片,野清

头图:野清

排版:阿青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