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双月刊:最好的中文综合性学术文化杂志
野兽按:虽然天涯博客算是国内尺度最松的博客网站了,但是还是有不少文章发布后被隐藏。自2006年2月22日受李国盛邀请,要天涯开办【陈寿文专栏】,至今已经十四年了。不过自从2013年有了微信公号【心灵自由】之后,就很少使用这个博客,只是偶尔想起会去那里发一篇微信公号发布不了的文章。刚才看了一下数据。
- 访问:36511810 次
- 日志: 1400篇
- 评论: 5163 个
- 留言: 76 个
- 建站时间: 2006-2-22
后台总共有74篇文章被隐藏。今天开始,把这74篇翻出来。站友们,我又要开始刷屏了。
3.《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作者:陈寿文 提交日期:2007-4-24 20:47:00 | 分类:新知 | 访问量:4602
按照这个目录,我是搜索了许多旧文来读,有缘与《二十一世纪》结缘,是1997年10月,在大学图书馆遇到一批香港中文大学赠送给学校的《二十一世纪》杂志。
《二十一世纪》最初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几位学者倡议,其后很快得到大学当局和许多海内外知名中国学者支持,在1990年10月正式创刊。作为一本非牟利的综合性学术文化双月刊,《二十一世纪》旨在促进全球中国知识份子的思想交流,为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而努力。
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多元的世纪,我们希望这份刊物也具有多元性格,成为面对全球各地读者和作者,属於各种不同专业、不同意见的中国知识份子的刊物;我们希望它对中国思潮的酝酿和发展能起作用,但并不希望它只用一个声音呼喊、依循一个方向前进;它所扮演的角色应当类似一所茶馆、一个咖啡室,而不是一间教室、一座演讲厅。
所以,这本刊物文章着重原创性和思想性,讲求可读性
广泛容纳各种不同见解
从人文及社会科学出发,致力跨越“两个文化”的鸿沟,以及学科间的界限
寻求了解过去,正视现在,开创将来
作者与读者遍及大陆、港、台和海外
1990年10月号 创刊号
4 陈方正 为了中国文化的建设
展望二十一世纪
6 许倬云 理想幻灭,历史不会终结
7 高 锟 世界各华人社区的文化发展
9 张 灏 盼中国民主生根,走出历史循环
11 李亦园 发扬中国文化的人本精神
13 金耀基 从三岸互动,到和平竞争与合作
14 傅伟勋 多元开放的启蒙教育与中国文化的继往开来
百年中国
19 刘广京 迎接一九○○年──中国怎样走近二十世纪
28 姜义华 二十世纪儒学在中国的重构
36 叶晓青 《点石斋画报》中的上海平民文化
读书:评论与思考
48 李欧梵 哈维尔的启示
54 唐小兵 建筑现代的幻景──雷毕诺《法国现代》评介
60 李 强 艾森斯达特对现代化理论及中国文化的再检讨
科技文化
67 杨振宁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
景观
79 黎锦超、卡思伯特 从空间的政治经济学看香港:奇迹与幻象
人文天地
90 刘再复 文学史的悖论
98 周英雄 八十年代台湾作家怎样写历史
104 刘绍铭 人生令人迷的地方
108 汤一介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113 刘小枫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
121 赵敦华 法西斯主义引起的哲学反思
经济与社会
125 邹 刚 越南的政治经济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31 厉以宁 中国对外经济的非均衡分析
138 编后语
1990年12月号 总第二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陈 原 愚人天问
5 余英时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7 陈其南 民族国家观念的反思
9 张光直 科技、贸易和「天人合一」
11 梁 怡 人类与环境的共生
12 杜维明 化解启蒙心态
百年中国
17 金观涛 中国文化的乌托邦精神
33 汪荣祖 自由主义与中国
38 鲁亦冬 新民主主义中的领导权问题
读书:评论与思考
47 孙隆基 历史学家的经线:编织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一些问题
66 王崧兴 世界之镜中的日本文化
科技文化
71 王 浩 探索永恒:哥德尔和爱因斯坦
景观
85 戴士和 写实──从技法到精神
人文天地
91 王赓武 五百年前的中国与世界
101 王 强 伊甸园的黑暗──《旧约·创世记》中的一种女权主义解读
110 张 宁 文化言谈中的「性」──中国新电影
117 季红真 苏醒的夏娃──新时期女作家的创作倾向
126 刘 东 「现实主义」可能吗?
批评与回应
136 杭 之 走出形式主义的迷雾
143 刘述先 先理解,后批评:回应姜义华
经济与社会
147 刘平邻 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的政治条件
154 何清涟 「经济人」与「道德人」──洛克与王船山的劳动财富观比较
160 编后语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7-4-24 21:10
1991年2月号 总第三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季羡林 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
5 刘述先 走向二十一世纪
7 甘 阳 扬弃「民主与科学」,奠定「自由与秩序」
11 韦政通 一个梦想:多元化的统一
百年中国
17 林 岗 激进主义在中国
28 胡 成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之商榷
37 朱 英 清末新兴商人及民间社会
45 李 林 从周学熙集团看官僚资本的转化
56 金耀基 中国发展成现代型国家的困境:韦伯学说的一面
读书:评论与思考
73 李欧梵 戏剧·社会·人生──再论哈维尔
80 翁松燃 中国的香港:初评《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律制度》
科技文化
85 郝柏林 世界是必然还是偶然的?──混沌现象的启示
景观
101 司徒立 画家中的画家 附录:莫兰迪的沙漏
人文天地
107 舒衡哲 流离的记忆女神──论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民族记忆
123 顾 昕 科学政治家的角色冲突
130 郑 敏 两种文学史观:玄学的和解构的
批评与回应
136 林毓生 关于《中国意识的危机》──答孙隆基
经济与社会
151 张鸿翼 中国当代企业文化与儒家经济伦理
161 编后语
1991年4月号 总第四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罗荣渠 东亚现代化与二十一世纪前景
6 李弘祺 克服历史
9 沈清松 同情的了解·对比的自觉
百年中国
15 郭颖颐 赛先生、德先生的转形
20 林基成 弗洛伊德学说在中国的传播:1914-1925
32 刘青峰 二十世纪中国科学主义的两次兴起
读书:评论与思考
48 王 毅 冥冥中的轮回──读《中国民间诸神》
57 郑 敏 自由与深渊:德里达的两难
科技文化
65 杨纲凯 无序、耗散与时间箭头
景观
79 高名潞 当代大陆新潮美术
人文天地
92 高 毅 法国大革命中的谣言现象及其政治功能
103 孟 悦 性别表象与民族神话
113 郑树森 大众文学·叙事·文类──武侠小说札记三则
120 冯耀明 中国哲学的言说问题
批评与回应
128 孙国栋 就教于金观涛先生──〈中国文化的乌托邦精神〉读后
133 张 灏 略论中共的乌托邦思想──对金观涛论旨的几点回应
137 严家炎 文学史观漫议
140 王建元 「回到未来」的文学史
143 殷国明 重写文学史论题
经济与社会
146 李少民 中国大陆的「人口危机」
154 赵穗生 集权政治与自由经济──拉丁美洲模式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1年6月号 总第五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张岱年 我对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5 乔 健 「一统」和「统一」
7 刘梦溪 中国人最短的世纪
百年中国
11 马悦然 从《大同书》看中西乌托邦的差异
16 陈万雄 革命家与启蒙者的双重身分──五四时期的安徽知识份子
27 陈鼓应 陈独秀和尼采的比较
台湾专辑:社会与文化
36 胡 佛 台湾威权政治的伞状结构
41 杭 之 台湾社会的历史性挑战
53 杨国枢 台湾社会的开放化与多元化
57 王振寰 出现中的市民社会及其限制
68 韦政通 简论儒家伦理与台湾经济
73 夏铸九 市民城市之浮现?
86 文崇一 台湾工业化模式的观察
90 何怀硕 台湾文化的现象与检讨
95 倪再沁 台湾当代美术
读书:评论与思考
107 余英时 「士魂商才」──《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日译本自序
110 张京媛 斯皮瓦克与女性主义批评
科技文化
117 刘 兵 玻色:第三世界科学家的彗星现象
人文天地
125 刘再复 告别诸神──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世纪末」的挣扎
135 黄子平 小说与新闻:当代中国的知识、文化、权力和媒介
批评与回应
146 孙隆基 与林毓生先生商榷
154 王 煜 「非」未必「超」:回应冯耀明先生
155 陈平原 武侠小说、大众潜意识及其他:回应郑树森先生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1年8月号 总第六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杜祖贻 社会研究的西方理论泛滥
7 丁守和 创造新的文化
8 谢 冕 多元秩序与文化整合
10 刘志琴 文化研究应轻装前进
百年中国
15 余英时 中国知识份子的边缘化
26 杨念群 戊戌知识份子改革中国的模式
37 许纪霖 中国自由主义知识份子的参政1945-1949
读书:评论与思考
47 汪 晖 回到人间的鲁迅形象──读《铁屋中的吶喊》
55 杜小真 以「词语」为生的人
景观
58 司徒立 亚希加访谈──画家中的画家之二
科技文化
69 杨振宁 对称和物理学
人文天地
83 庞 朴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97 张世英 尼采与李贽
105 石元康 市民社会与重本抑末──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
随笔·观察
121 陈方正 花都之会
127 张承志 关于成吉思汗陵
批评与回应
132 王 毅 流氓政治及张铁生现象
138 顾 昕 盎格鲁自由传统与法兰西浪漫精神
经济与社会
141 黄有光、杨小凯 评劳动价值论
153 傅高义 香港与广东经济的再整合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1年10月号 总第七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叶秀山 未来总是好的
5 廖柏伟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
7 林山木 根在苗先──中国如何进入二十一世纪
9 吴甲丰 再拜陈三愿
百年中国
15 马 勇 辛亥后帝制复辟思潮平析
28 王辉云 甘地和孙中山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41 虞和平 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读书:评论与思考
53 史蒂芬·梅奈 艾利亚斯:人性、文明和权力
65 夏中义 价值尺度的非历史阐释──评《传统与中国人》
科技文化
72 张奠宙 中国数理科学百年话旧
景观
89 雪 语 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思潮
人文天地
102 陈方正 毁灭与新生Ⅰ──奥图曼帝国的现代化历程
119 汤一介 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发展
123 马军骧 从《红高粱》到《菊豆》
随笔·观察
133 冰 心 我祖父的自勉词
134 刘绍铭 脚注、尾注、剖腹注、追注
137 张承志 火焰山小考
批评与回应
142 还学文 就〈二十世纪中国科学主义的两次兴起〉与作者商榷
147 刘青峰 答还学文先生
经济与社会
150 李南雄 法团主义与中国经济改革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1年12月号 总第八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周光召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科学技术
6 熊 伟 自由的真谛
7 闵建蜀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方式
10 徐中玉 发展、进步与和平
百年中国
15 林毓生 「问题与主义」论辩的历史意义
21 李 林 还「问题与主义」之争的本来面目
27 严搏非 自由的失落:科玄论战的演变
32 姜义华 从抗争到妥协:人权论战的困境
39 王中江 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论战
46 周质平 民主与独裁的两难
50 胡 明 胡适批判的反思
58 章 清 自由主义的两代人:胡适与殷海光
66 记「胡适与现代中国文化」研讨会
读书:评论与思考
68 康 丹 文化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
73 邹 刚 企业的本质
76 梁志强 评《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的研究》
79 邓文正 《市场环保主义》推介
科技文化
83 王 元 仆人与皇后──谈谈数论和它的应用
景观
91 司徒立 画家中的画家之三──贾克梅第
人文天地
102 王绍光 关于「市民社会」的几点思考
115 赵毅衡 无邪的虚伪:俗文学的亚文化式道德悖论
随笔·观察
130 王元化 记十力先生二三事
135 朱大可 游戏族及其灭苦心法
批评与回应
139 何炳棣 「克己复礼」真诠──当代新儒家杜维明治学方法的初步检讨
148 杜维明 从既惊讶又荣幸到迷惑而费解──写在敬答何炳棣教授之前
151 伍晓明 读〈告别诸神〉
经济与社会
157 王跃生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问题
165 编后语
166 第1-8期(1990-91)总目
170 图片来源
1992年2月号 总第九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关信基 新国际格局与亚太秩序
7 陈丹晨 道德理想重建之梦
8 胡道静 科技危机与人文世界
百年中国
13 白鲁恂 中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
27 金观涛、刘青峰 中国文化的意识形态牢笼
读书:评论与思考
43 孙 津 难言之隐──评《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理》
49 邵东方 《与魔鬼交往》和心理史学
科技文化
53 赵挺伟 从计算到思维?──谈并行电脑的发展与前景
景观
69 栗宪庭 当前中国艺术的「无聊感」──析玩世现实主义潮流
人文天地
77 陈方正 毁灭与新生Ⅱ──土耳其的威权体制与民主历程
93 王墨林 没有身体的戏剧──漫谈样板戏
99 严家炎 现代小说研究在中国
107 许理和 文化传播中的形变──明末基督教与儒学正统的关系
116 朱学勤 老内圣开不出新外王──评新儒家之政治哲学
随笔·观察
125 陈永明 音乐与死亡
131 童元方 苹婆与茄鲞
134 叶晓青 上海洋场文人的格调
137 苏 人 太平天国的「太阳」
批评与回应
140 刘述先 从方法论的角度论何炳棣教授对「克己复礼」的解释
经济与社会
148 李银河 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准身分制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2年4月号 总第十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关信基 「发展」的发展──面面观与百年观
6 蒋孔阳 憧憬和希望
8 王德禄 和平研究及人类的信心
10 陈 来 贞下起元
百年中国
15 孙隆基 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南与北
29 刘梦溪 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制衡──对五四文化启蒙的另一种反省
39 黄国彬 白话文的得与失
科技文化
50 张奠宙 数学大师陈省身
62 杨振宁 陈省身先生与我
景观
69 关善明 回到新石器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产品设计
读书:评论与思考
76 唐小兵 重构空间意识:后现代地理研究
83 陈 宁 评介《儒家之天道观》
人文天地
88 陈平原 新文学: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
100 洪 谦 卡尔纳普和他的哲学
106 沈 奇 拒绝与再造:谈当代中国诗歌
随笔·观察
110 刘心武 五十自戒
113 思 果 「逝者如斯夫?」
116 陈 彦 作茧·铁笼
经济与社会
118 华伦斯坦 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
批评与回应
134 姜义华 激进与保守:与余英时先生商榷
143 余英时 再论中国现代思想中的激进与保守──答姜义华先生
150 何炳棣 答刘述先教授──再论「克己复礼」的诠释
156 刘 东 为甚么不是「史学与哲学之合」?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2年6月号 总第十一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李泽厚 大同新梦
5 林剑鸣 对历史学前景的遐想
6 丁日初 真诚团结 同心协力
百年中国
11 唐振常 市民意识与上海社会
24 郭国灿 近代尚力思潮述论
34 杨国荣 王国维的内在紧张: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
读书:评论与思考
44 邹 刚 「历史」的民主与民主的「历史」
49 李弘祺 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福山新著简介
附录:麦耐尔 历史结束了,世界还继续下去
科技文化
57 李逆熵 我看人工智能辩论
景观
69 熊秉明 黑人艺术和我们
人文天地
80 唐小兵 暴力的辩证法──重读《暴风骤雨》
92 刘再复、林 岗 中国现代小说的政治式写作──评《春蚕》、《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02 何炳棣 原礼
111 赵敦华 波普的科学与民主的统一观
随笔·观察
119 朱大可 宗教性诗人:海子与骆一禾
124 邵燕祥 论知识的有用与无用
127 王 毅 中国文化的蛮性遗留:从《金枝》想起
批评与回应
133 汪荣祖 激进与保守赘言
137 许纪霖 激进与保守的迷惑
141 孙国栋 读姜义华「激进与保守」书后
144 傅 铿 大陆知识份子的激进主义神话
148 刘述先 再谈「克己复礼真诠」──答何炳棣教授
经济与社会
151 邢慕寰 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压倒集体主义经济理念以后
157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2年8月号 总第十二期
展望二十一世纪
4 许 杰 向大同世界演进
5 李慎之 中国哲学与二十一世纪
8 赵全胜 朝鲜半岛和解的意义
百年中国
13 塞 奇 正确的党史从哪里来?
25 张学继 清末留日学生与立宪运动
读书:评论与思考
37 夏中义 仁学结构的整体分析──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45 邵东方、杜小亚 世界史研究的兴起
科技文化
52 王荣平、吕南姚、冯达旋、提尔曼 原子核、恒星与宇宙
景观
69 吴甲丰 士大夫眼中的西方绘画
人文天地
83 林毓生 鲁迅个人主义的性质与含意──兼论「国民性」问题
92 孙隆基 「世纪末」的鲁迅
107 王润华 重新认识鲁迅
117 王晓明 敌我意识的陷阱
随笔·观察
121 刘 东 中国饮酒文化
127 舒 芜 何来「断层」﹗
129 思 果 读书和侦探──略谈胡适之先生的考证
批评与回应
132 李良玉 激进、保守与知识份子的责任
135 王绍光 「保守」与「保守主义」
139 孙国栋 「克己复礼为仁」争论平议
经济与社会
143 金耀基 关系和网络的建构:一个社会学的诠释
158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2年10月号 总第十三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4 陈方正 重访哥伦布
6 唐振常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8 胡如雷 知识竞赛的新世纪
百年中国
13 金观涛、刘青峰 中国共产党为甚么放弃新民主主义?
26 印红标 红卫兵运动的两大潮流
景观
39 司徒立 森·山方的选择──画家中的画家之四
45 余光中 造化弄人,我弄造化──论刘国松的玄学山水
科技文化
53 李荣基 碳60:分子结构的新天地
读书:评论与思考
61 许倬云 宁可蹒跚,不要僵化
64 陈意新 中德关系与中国现代化模式
73 王 焱 经济史研究的新范式
76 黄一乂 从经济史到制度变迁理论
81 方绍伟 经济学与主体性
84 刘世锦 制度变迁与意识形态
人文天地
88 赵毅衡 新潮诗歌史的几条悖论
95 董炳月 周作人的「附逆」与文化观
103 刘 东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随笔·观察
111 巴 金 怀念二叔
114 孙越生 官胀揭秘
117 黄 裳 说扬州
121 陈永明 克莱采奏鸣曲
126 牧 惠 响应号召罪
批评与回应
129 何炳棣 答孙国栋教授〈「克己复礼为仁」争论平议〉
134 霍晋明 我所了解的「开出说」──有感于余英时先生的〈钱穆与新儒家〉
139 胡 成 激进主义抑或是暴力主义
经济与社会
146 罗荣渠 东亚崛起对现代化理论的挑战
153 佐治希斯 华人资本如何在东南亚扭转乾坤
158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2年12月号 总第十四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4 傅高义 东西文化 势将会合
6 陈伯海 期待更高的综合
8 郑赤琰 应向新加坡学甚么?
10 柳存仁 儒学与世务
百年中国
15 贺跃夫 中日传统士阶层的近代变迁
27 王中江 福泽谕吉和张之洞的《劝学篇》
读书:评论与思考
37 王小强 亚洲又一个巨人──南朝鲜与晚工业化
43 陆 山 地狱里的思考──读顾准遗著《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51 饶宗颐 谈西周文化发源地问题──与许倬云教授书
53 梁治平 「现代化」的代价
59 刘小枫 我在的呢喃──张志扬的《门》与当代汉语哲学的「言路」
科技文化
67 曾镜涛 人造太阳──聚变:未来文明的希望
景观
85 司徒立 时间的良知──布列松的艺术
人文天地
91 伊藤虎丸 亚洲的「近代」与「现代」──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102 伍晓明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方面前的自我意识
113 陈 彦 艾利亚斯的文明理论及对中国社会的观照
随笔·观察
121 陈之藩 黄金分割也是对称?
126 汉 白 辫发──中国昨天的梦魇
130 牧 惠 文字狱中的株连
134 张 宁 张艺谋电影中的两种女性
137 思 果 闲谈习艺
批评与回应
140 杨纲凯 中国哲学与现代科学
143 吴中杰 隔膜:澄清王润华所说的骗局
经济与社会
145 傅 铿 僭妄的理性与卑微的自由──海耶克的自由主义理念
155 三边互动
158 编后语
159 1992年第9-14期总目
162 图片来源
评论人:哈卫特 | 评论日期:2007-5-20 2:53
1993年2月号 总第十五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4 劳思光 关于批判思潮与建设意识
百年中国:民族主义形态及比较观(专辑之一)
传统文化及转型
11 葛剑雄 天朝心态中的开放观
16 王 翔 民族主义在近代农村
22 叶晓青 民族主义兴起前后的上海
28 刘志琴 衣冠之治的解体和民族意识
现代思潮与人物
33 张玉法 民族主义在国民党历史上的角色
38 李金强 国共两党之外:曾琦及其《国体与青年》经验谈起
44 章 清 自由主义与「反帝」意识的内在紧张
50 许纪霖 梁漱溟:文化民族主义者的反现代化乌托邦
55 刘青峰 文化革命中的新华夏中心主义
概 论
60 姜义华 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及新阶段
65 金观涛 百年来中国民族主义结构的演变
73 记「民族主义与现代中国」国际研讨会
读书:评论与思考
75 高 毅 情感时代──读克兰·布林顿《革命解剖学》
82 孙康宜 我看江青自传
87 陈孟贤 纪登斯与他的构建论
景观
93 费大为 流亡文化·民族性──致栗宪庭的一封信
附:栗宪庭致费大为的信
科技文化
72 王 浩 人或电脑会有灵魂吗?
I 心物对应说和物理程式主义
人文天地
112 马军骧 民族主义所塑造的现代中国电影
120 高利克 雅罗斯拉夫·普实克:学生眼里的神话与现实
随笔·观察
128 韩少功 作揖的好处
130 朱 正 忘山居士的沉思
132 童元方 初秋的联想
135 邵燕祥 何其芳的遗憾
138 思 果 二○○○年后生活漫想
批评与回应
142 冯耀明 「强AI」论旨及其问题的性质
经济与社会
148 李银河、陈俊杰 个人本位、家本位与生育观念
书介与短评
158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3年4月号 总第十六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4 甘 阳 乡土中国重建与中国文化前景
百年中国:民族主义形态及比较观(专辑之二)
理论探讨
11 陈方正 民族主义的剖析:起源、结构与功能
22 石元康 文化认同与民族自决
28 姜新立 民族主义的几种类型
中外比较
36 谢 剑 中华国族的形成及多元异质性
42 胡春惠 近代中韩两国民族主义的类似性
49 郭少棠 建立民族国家的阶段──从德国经验谈起
53 朱维铮 关于清末的民族主义
读书:评论与思考
58 邵东方 现代世界体系理论及《欧洲与没有历史的民族》
63 雷 颐 超越传统与现代──柯文论王韬与中国晚清改革
68 梁元生 为慈禧立传的两枝曲笔
科技文化
72 王 浩 人或电脑会有灵魂吗?
II 论心灵程式主义及可行性问题
景观
79 栗宪庭 消费形象与「政治波普」
人文天地
88 杨剑龙 「五四」小说中的基督教色彩
96 傅伟勋 从德法之争谈到儒学现代诠释学课题
107 梁天明 评中国先锋电影理论
115 钟鸣旦 庐山真面目──我们能不能了解别的文化?
随笔·观察
119 何满子 士风慨言
121 汪荣祖 史事求真举例
批评与回应
124 夏中义 儒学与李泽厚「积淀说」
133 陈 炎 李泽厚与刘晓波的美学歧见
139 许倬云 古公亶父时代的先周──谨答饶选堂教授
经济与社会
141 何清涟 当代中国农村宗法组织的复兴
149 程超泽 人口转变的「中国大陆模式」
158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3年6月号 总第十七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4 余英时 香港与中国学术研究
百年中国
11 陈平原 近百年中国精英文化的失落
23 李 寻 反右派斗争的历史定位
读书:评论与思考
33 郑 敏 评论之评论──谈朱大可的「迷津」
39 刘 东 谣传的悖论
景观
45 高美庆 不负古人告后人──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科技文化
56 杨振宁 邓稼先
63 唐 臣 缺陷不可缺
人文天地
75 王 蒙 苏联文学的光明梦
82 何怀宏 现代社会与道德原则的普遍化
93 阎步克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论
105 孙 津 由政治而心理的文化神学
随笔·观察
111 洪 民 应该重写中国近现代史
113 陈丹晨 闲话二则
115 王晓毅 从一元到多元──汉魏之际思想巨变鸟瞰
121 思 果 书孽
批评与回应
124 陶 飞 对「交易费用」的质疑──评张五常〈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
132 张博树 批判思潮与建设意识之我见
138 孙国栋 敬答何炳棣教授
经济与社会
141 金耀基 台湾的个案研究──后儒学文化中的民主探索
158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3年8月号 总第十八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关于未来全球文化冲突的讨论
4 朱维铮 「君子梦」:晚清的「自改革」思潮
百年中国
11 张 灏 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
19 唐文权 清廷借洋债的政争
29 张学继 对四十年代筹建「联合政府」的考察
读书:评论与思考
40 甘 阳 邹谠教授《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序
47 刘军宁 「自由·民主·多元」三位一体
55 还学文 维特根斯坦为甚么是禁欲主义者?
景观
60 高名潞 无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思考──致任戬信
科技文化
69 吴贤铭 精益求精:机床的智能化
人文天地
83 卜松山 屈原和八十年代中国知识份子
93 尤西林 重建本体论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意义
101 高 源 格物观的转变与清代考据方法
108 罗多弼 观念的意义与功能辨析
随笔·观察
114 黄仁宇 说不尽的复杂曲折
119 谢 冕 激情退潮之后──中国新诗潮的坚持与调整
123 舒 展 论无耻
127 刘心武 心灵潜语
批评与回应
130 陆 山 「顽主文化」:倾斜的双面刃
134 高申鹏 对近代中日比较的思考史
经济与社会
138 卞 悟 危险的「第一级火箭」:普鲁士─沙皇俄国模式不能救中国
149 李维森 社会主义经济的毛病在哪里?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3年10月号 总第十九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关于未来全球文化冲突的讨论
5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
22 金观涛 西方中心论的破灭──评全球文化冲突论
26 刘小枫 利益重于文化
28 陈方正 论中国民族主义与世界意识
百年中国
39 李欧梵 「批评空间」的开创──从《申报》「自由谈」谈起
52 谢 泳 《观察》撰稿人的命运
读书:评论与思考
64 雷 颐 文化与权力
70 唐小兵 多元文化与「灵活积累」──哈维《后现代状况》评介
景观
76 高行健 无声的交响──评赵无极的画
科技文化
85 李逆熵 寻找夏娃──现代智人起源的辩论
人文天地
法国「1793」二百周年祭
98 高 毅 文化革命与革命文化
106 朱学勤 教士与帝国一致的制度──卢梭政治哲学分析
119 刘 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西方的转型──兼答林培瑞、杜迈可、张隆溪教授
随笔·观察
128 牧 惠 《随想录》的华盖运
133 从维熙 文坛趣话三题
批评与回应
137 许纪霖 精英文化的自我拯救
143 王中江 面对近代中日的历史
145 王家英 原始积累与发展模式──对〈危险的第一级火箭〉的省思
经济与社会
151 钱 杭 宗族重建的意义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3年12月号 总第二十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关于未来全球文化冲突的讨论 Ⅱ
4 许倬云 走向整合的世界
7 何信全 文化:世界冲突的来源抑或融合的起点?
11 刘述先 儒家思想与未来世界的相干性
百年中国
毛泽东百年
19 金观涛 〈实践论〉与马列主义儒家化
29 袁振国 1958:毛泽东的教育模式雏形
37 周 群、姚欣荣 新旧毛泽东崇拜
44 杨小滨 中国先锋文学与「毛语」的创伤
52 马军骧 革命电影的修辞策略
景观
61 高名潞 论毛泽东的大众艺术模式
读书:评论与思考
74 童世骏 走出经济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两难」
80 南 帆 姓·性·政治──读陈忠实的《白鹿原》
85 邵东方 汤因比和麦耐尔的「文明」概念
科技文化
90 汤家豪 浑沌与偶然之间
人文天地
100 刘昌元 昆德拉论媚俗
108 李国文 并非陨星的苏联文学
116 隗 芾 关羽文化简论
随笔·观察
125 查瓦茨卡娅 禅宗与马勒的《大地之歌》
130 童元方 风雪夜归以后
133 萧晓克 禁书·盗印·避祸──《围城》之外
批评与回应
138 张隆溪 再论政治、理论与中国文学研究──答刘康
144 吴甲丰 评王朔的一段话
经济与社会
146 李亦园 传统宇宙观与经济发展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评论人:哈卫特 | 评论日期:2007-5-20 2:54
1994年2月号 总第二十一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中国「国家能力」的辩论
5 王绍光、胡鞍钢 中国政府汲取能力的下降及其后果
15 杨大利 对「濒危论」的几点反驳
19 崔之元 「国家能力」辩证观
22 饶余庆、萧 耿 中国真将分崩离析吗?
百年中国
27 高力克 乡土社会与中国现代性──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再评价
36 杨念群 杨度和帝王之学
读书:评论与思考
46 高瑞泉 谁应对近代中国的价值迷失负责
52 郭宏安 重提加缪与萨特之争
景观
62 高行健 戏剧:揉合西方与中国的尝试
科技文化
69 专 论 刘雅章 二十一世纪的环境危机:阳光与空气 Ⅰ
77 讯 息 近场光扫描显微技术 T 细胞第二类共激发因子 等
82 专题报告 萧文强 到费马定理之路
人文天地
85 沟口雄三 中国与日本「公私」观念之比较
98 李泽厚 关于「实用理性」
103 张海平 审美乌托邦:温克尔曼的文化意义
随笔·观察
107 木令耆 在哈佛听亨廷顿演讲
109 赵 园 读王夫之说「一概之论」、「定论」
111 从维熙 读人──自悦篇
批评与回应
114 刘小枫 金耀基的「现代化」论及其问题意识
126 刘军宁 殊别价值与普世价值之间──文明冲突的另一面
经济与社会
131 关信基 香港政治秩序的寻求
146 何清涟 中国股份制:社会主义的免费午餐
155 三边互动
158 编后语
159 1993年第15-20期总目
162 图片来源
1994年4月号 总第二十二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当代艺术:创新抑或撞骗?
5 高行健 当代西方艺术往何处去?
14 克莱尔 一个世界的终结
20 吴玛璃 当代艺术在台湾的困境
百年中国
25 孙隆基 两个革命的对话:1789 & 1911 (上)
35 孙尚扬 在启蒙与学术之间:重估《学衡》
46 旷新年 学衡派对现代性的反思
景观
56 司徒立、金观涛 当代艺术的危机──公共性之丧失 艺术与哲学的对话 Ⅰ
科技文化
69 刘雅章 二十一世纪的环境危机:阳光与空气 Ⅱ
78 讯 息 超高温超导体 改写直立人世系 等
82 专题报导 死亡基因」ICE 的发现
读书:评论与思考
84 贺跃夫 评《内部的鸦片战争》
92 康正果 荒原上甚么事都会发生──漫议《为了告别的聚会》
人文天地
100 刘再复 从独白的时代到复调的时代──大陆文学四十年
112 陈 来 世俗儒家伦理与后发现代化
随笔·观察
121 翟 墨 镀金的劣货
123 翟学伟 「泥」与「沙」──为中国「国民性」之症结求答案
批评与回应
129 王绍光 再论中国政府的汲取能力──兼答杨大利、崔之元、饶余庆、萧耿诸先生
137 王晓明 在批判的姿态背后
143 刘 康 批评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化思潮
经济与社会
150 樊 纲 中华文化、理性化制度与经济发展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4年6月号 总第二十三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4 卞 悟 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
百年中国
17 朱 弘 近代上海的兴起 1843-1862
24 李天纲 1927:上海市民自治运动的终结
34 许 敏 士·娼·优──晚清上海社会生活一瞥
42 孙隆基 两个革命的对话:1789 & 1911 (下)
景观
54 金观涛、司徒立 艺术真理存在吗? 艺术与哲学的对话 Ⅱ
读书:评论与思考
69 朱永嘉、萧 木 读韦政通《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
77 音 之 谈温德尔的女性主义神学
科技文化
83 专 论 忻鼎亮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妙
95 讯 息 再一颗超新星的出现 顶夸克的疑惑 露西的头 等
97 特 稿 曹宏威 生长激素是不老药吗?
人文天地
99 任 海 春明哈和她的实验电影
105 陈顺馨 中国「十七年」小说中的女英雄形象与男性修辞
113 王润华 试析《骆驼祥子》中的性疑惑
随笔·观察
125 王 强 在那书的丛林里
132 辛 采 以?为鉴
136 刘元彦 传统文化的融合剂
批评与回应
142 汪丁丁 也谈中国「国家能力」
147 吴 亮 中国当代美术:图像的匮乏
经济与社会
149 苏铁丁 当今世界的利益结构冲突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4年8月号 总第二十四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经济民主·政治民主与中国
5 崔之元 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
17 罗伯特·昂格、崔之元 以俄为鉴看中国
百年中国
29 乐 正 近代上海的崛起与广州的失落
39 毛 丹 陈独秀的民主神话及其思想资源
科技文化
50 陈方正、杨纲凯 在微观世界深层:顶夸克的踪迹
63 讯 息 超巨黑洞的发现 生命第三支「古菌」的世系 等
63 杨振宁 悼念施温格
景观
69 司徒立、金观涛 理解就是创造──寻找新的方向 艺术与哲学的对话 Ⅲ
批评与回应
80 赵毅衡 格林柏格之死──论先锋主义的「危机」
92 舒 群 后现代主义不再是自由的守护神
读书:评论与思考
94 刘小枫 「风险社会」与现代化
104 陈 彦 法国近代知识份子的在野与参政──德雷佛斯诉讼案百年
人文天地
113 谢 泳 中国文化中的寡母抚孤现象
124 史书美 张爱玲的欲望街车:重读《传奇》
135 陶东风 89后中国电影电视走向
随笔·观察
139 牧 惠 异化的腊八粥
142 吴甲丰 绿洲和石碑
145 郑 凡 闲聊、阅读和课题设计
经济与社会
148 高汝熹、郁义鸿 上海经济:停滞与再起飞(1953- 1993)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4年10月号 总第二十五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经济民主·政治民主与中国 II
4 季卫东 第二次思想解放还是乌托邦?
11 王 颖 新集体主义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15 邓正来 评〈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的论证方法
20 棚濑孝雄 现代化与自由
百年中国
27 杜赞奇 民国的中央集权主义和联邦主义
43 张学继 民国时期的缩省运动
人文天地
60 葛剑雄 大一统王朝划分政区的两难
67 林剑鸣 中国真正统一于西汉
73 许倬云 一个整合过程的假设
76 刘洪涛 沈从文对苗族文化的多重阐释与消解
读书:评论与思考
83 陈建华 《废都》及其启示:末世文士的历史「覆影」
94 钱满素 爱默生与四书
景观
105 袁 仄、区伟文 服饰与社会变迁──读民国初年的服制法令
110 胡继旋 科学与艺术之间──摄像机的自我凝视
科技文化
117 郑天佐 观察与操纵固体表面原子
129 讯 息 为促进中国科技的基金会 远古宇宙背景温度 银河内微型类星体 等
随笔·观察
132 杨念群 我看《曾国藩》现象
136 孙越生 猫吃公款
批评与回应
140 余 虹 中国艺术现代转型的问题
145 丹 晨 〈评《内部的鸦片战争》〉读后
经济与社会
147 李维森 亚厂商的内在结构与绩效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4年12月号 总第二十六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经济民主·政治民主与中国 III
4 林德布罗姆 甚么是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
12 汪丁丁 「扩展秩序」与制度创新
24 王绍光 效率·公平·民主
百年中国
37 贺跃夫 民国时期的绅权与乡村社会控制
49 刘 昶 华北村庄与国家 1900-1949
读书:评论与思考
63 冯 象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或中国干人权何事──评安·肯特的《自由与生存之间:中国与人权》
70 倪梁康 生存危机与哲学的责任──兼论荷斯勒及其生态哲学
景观
76 潘国城 城市:一个极复杂的个体
科技文化
86 专 论 周威彦、陈方正 寻找不可见物质
95 讯 息 杨振宁获鲍华科学成就奖 人类根源的发现? 哈勃测哈勃 等
97 专题报导 罗荫权 以超短脉冲产生超高功率激光
人文天地
101 刘梦溪 红学与百年中国
110 陈海文 初论社会学与中国文化启蒙
随笔·观察
123 王中江 从京都的「哲学之道」谈起
127 胡 成 「迁延」的代价
批评与回应
132 梁培恕 请按本来面目作评论
138 萧昌建 评〈黄金分割也是对称?〉
经济与社会
141 刘创楚 中国知识社群的现代转变
143 卢 迈 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与激励机制──南海市P镇调查
156 三边互动
158 编后语
159 1994年第21-26期总目
162 图片来源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7-6-1 7:02
1995年2月号 总第二十七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评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批评
4 赵毅衡 「后学」与中国新保守主义
16 徐 贲 「第三世界批评」在当今中国的处境
百年中国
理想主义在中国
31 孙隆基 世纪末思潮──前无去路的理想主义
43 刘小枫 中国无政府主义与现代乌托邦思维
53 金观涛、刘青峰 理想主义与乌托邦──《大同书》中儒家与佛教的终极关怀
读书:评论与思考
62 饶余庆 法国学者看香港:《世纪末,还是一个世界的末日?》
68 张 凤 从「陈柳情缘」看明清妇女诗词
73 雷 颐 时代精神与话语转变──读《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社会与精神变化面面观》
景观
80 森·山方 「现代艺术的危机」是一个假问题
科技文化
89 王 铃 李约瑟与我
93 嘉 当、陈省身、张奠宙 半世纪前的一封信
96 讯 息 欧洲决定建LHC 星云间的潮汐
人文天地
98 陈俊杰 明清士人阶层女子守节现象
108 张倩红 中国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新探
116 郑晓江 中华避邪文化之科学透视
随笔·观察
125 钱 钢 百年松筠庵
129 贺承军 谁说「我们」?
批评与回应
134 崔之元 再论「第二次思想解放」与制度创新──兼答各位评论者
146 陈之藩 与崔之元、王绍光再商榷
经济与社会
151 乔 健 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5年4月号 总第二十八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知识份子·传媒与国家行为
4 陈方正 美国的芒刺与良心──论乔姆斯基和他的世界
7 乔姆斯基 我看资本主义下的美国
15 李金铨 跟随权力结构起舞的传媒
24 纽迈耶 创造力与自由的追求──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侧写
百年中国
31 高力克 《新青年》经济伦理变革及其限度
40 罗 岗 历史中的《学衡》
49 象 弘 评中国当前反科学主义的四种理据
读书:评论与思考
58 钱乘旦 转型社会中的平民百姓──读E.P.汤普森《乡规民俗》
66 范捷平、徐 艳 幻象和复制的世界
景观
73 宋征时 文化双城记:北京与巴黎
科技文化
89 刘 兵 早期高温超导体发现的历史考察
99 讯 息 顶夸克的发现
另一个星云核心的超巨黑洞
到费马定理之路II
人文天地
103 周振鹤 假如齐国统一天下
111 陈海文 「启蒙」与「觉悟」──再论社会学与中国文化启蒙
随笔·观察
119 朱学勤 城头变幻二王旗
123 蔡 翔 广告乌托邦
批评与回应
128 张颐武 阐释「中国」的焦虑
136 汪丁丁 与崔之元、王绍光再商榷
经济与社会
141 刘创楚 中国知识社群的现代转变
149 黄 平 当代中国大陆知识份子的非知识份子化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5年6月号 总第二十九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中国国有资产:产权与腐败
4 何清涟 九十年代的「圈地运动」
12 汪丁丁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百年中国
21 董剑平 维新与卫道:王先谦的文化心态
28 金观涛 〈矛盾论〉与天人合一
41 谢 泳 政治与学术之间﹕罗隆基的命运
读书:评论与思考
49 蓝 桦 布鲁姆的新著《西方经典》
科技文化
56 讯 息 深切哀悼王浩教授 人类在南太平洋兴起的年代 等
58 专题报导 中子双星的死亡之舞
景观
62 司徒立 「现代的混乱」抑或「现代的纠纷」﹕德朗和他的艺术世界
人文天地
73 何怀宏 「封建社会」概念的由来
84 潘光哲 郭沫若治古史的现实意涵
91 张钊贻 鲁迅与尼采反「现代性」的契合
随笔·观察
97 陈平原 神舆与神社
103 胡 成 端士习与正学风──重读蔡元培
108 王 强 关于索引
批评与回应
113 杨 扬 先锋的遁逸
120 郑 敏 文化、政治、语言三者关系之我见
125 吴 炫 批评的症结在哪里?
130 许纪霖 比批评更重要的是理解
经济与社会
137 杜瑞乐 西方对中国宗教的误解──香港的个案
149 张小军 儒学何在?──华南人类学田野考察
158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5年8月号 总第三十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宗教与公共生活秩序
4 贝 拉 「公民宗教」与社会冲突──贝拉专访
15 刘小枫 中国当代伦理秩序中的宗教负担
24 费洛伦查 教会社群作为「话语伦理」的制度基础
百年中国
文革专辑 I:红卫兵现象
33 王友琴 1966:学生打老师的革命
47 唐少杰 清华井冈山兵团的兴衰
57 刘小萌 下乡女知识青年婚姻剖析
66 陈晓文 重庆红卫兵墓地素描
景观
76 王明贤 红卫兵美术运动
读书:评论与思考
91 艾晓明 重说「黄金时代」
96 康正果 情欲的力量
科技文化
98 吉本斯 硅谷:公司创始、策略和斯丹福关系
108 讯 息 物质第五态的制成 来自黑洞的讯息 吴秀兰获得欧洲物理学会奖 等
人文天地
112 王 坤 崇高的蜕变──新时期文学中的「文革」
120 张灿辉 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的爱情观
随笔·观察
130 胡文辉 说胡
133 王一方 「胡闹」的意义
批评与回应
136 林毓生 质疑三问──与李泽厚商榷
139 刘 东 「创造性转化」的范围与限制
143 许纪霖 创造的张力:在理念与资源之间
经济与社会
149 陈慎庆 教派的社会构成──香港牧邻教会的个案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5年10月号 总第三十一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庆祝创刊五周年论丛
4 陈方正 论中国现代化与文化建设问题
8 王崧兴 从周缘验视「中华帝国」
10 甘 阳 外交不是内政的延长
13 余英时 谈中国当前的文化认同问题
16 杜维明 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18 邢慕寰 经济法则确有证验的适切性吗?
21 金耀基 中国新文明秩序的建构
23 金观涛 寻找批判的和开放的历史精神
25 韦政通 孔子的启示
28 张 灏 不要忘掉二十世纪!
31 许倬云 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结合
32 汤一介 「文化热」与「国学热」
36 刘小枫 「中国问题」与社会理论的牵缠
38 刘再复 理性重评百年中国
40 刘述先 对于激进主义的反思
43 刘青峰 多元的对立还是多元的沟通?
45 庞 朴 仇必和而解
百年中国
文革专辑 II:群众运动与派性
49 华林山 文革期间群众性对立派系成因
61 印红标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造反运动的兴起
69 唐少杰 红卫兵运动的丧钟:清华大学百日大武斗
读书:评论与思考
79 徐友渔 西方学者对中国文革的研究
92 王绍光 拓展文革研究的视野
景观
103 熊秉明 书法和中国文化
109 司徒立 传统的批判与批判的传统──谈世纪末中国绘画的历史遗产
科技文化
117 专题报导 麦继强 生命的解码
120 讯 息 三种关键性人体基因的发现
肯雅发现新南猿化石
磁约束问题的解决
人文天地
125 王 毅 「万物生长靠太阳」与原始崇拜
133 卜松山 毛泽东诗词:形式的意义
批评与回应
144 万 之 「后学」批判的批判
147 赵毅衡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主义理论
152 杨老玖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文革研讨会
经济与社会
154 薛天栋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察
161 编者的话
162 图片来源
1995年12月号 总第三十二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洋泾学风」还是「认识论特权」?
4 刘 东 警惕人为的「洋泾学风」
14 雷 颐 「洋泾学风」举凡
19 崔之元 反对「认识论特权」:中国研究的世界视角
21 甘 阳 谁是中国研究中的「我们」?
百年中国
29 杨念群 近代中国研究中的「市民社会」──方法及限度
39 叶启政 结构以外:历史的社会学理路初探
50 朱浤源 新四民与中国政治文化重建:广西个案研究 1860-1937
读书:评论与思考
63 徐 贲 读《现代中国的民众抗议和政治文化》
73 王 强 书之爱
景观
78 何培斌 纸上营构──清代绘画中的建筑
科技文化
90 李琳山 会听国语的电脑
101 讯 息 在分子层次看性别发育
四川龙骨坡出现亚洲最古人类化石
人文天地
104 徐国琦 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及其影响
117 夏皮罗 民主与市民社会
随笔·观察
123 廖名春 毛泽东郭沫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唱和诗索隐
127 朱 正 秦桧的史学
批评与回应
132 陶东风 「人文精神」遮蔽了甚么?
经济与社会
137 孙隆基 缺乏「性」与「暴力」:非美国式人格
149 翟学伟 中国人的面具人格模式
158 三边互动
159 图片来源
160 编后语
161 1995年第27-32期总目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7-6-1 7:06
1996年2月号 总第三十三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评中国式的「新左派」与「后学」
4 卞 悟 淮橘为枳 出局者迷
18 张隆溪 多元社会中的文化批评
百年中国
29 葛兆光 日本东本愿寺与中国近代佛学的因缘
42 雷 颐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53 金观涛 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传统
读书:评论与思考
62 邹 谠 读《告别革命》──致李泽厚、刘再复
68 长 江 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文化现象──评《告别革命》
景观
72 金逸农 1995艺术村大逃亡透视
科技文化
85 讯 息 人体基因总谱鸟瞰
爱滋病毒抑制因子的发现
黑洞,黑洞,再一个黑洞!
87 专题报导 麦继强 探索决定生命节奏的机制
人文天地
91 何炳棣 华夏人本主义文化:渊源、特征及意义(上)
102 艾 恺 世界文化会演变至儒家化的文化吗?
随笔·观察
106 王振忠 糠摆渡
110 牧 惠 查嗣庭与日记罪
113 屠友祥 恋物欲·虚无主义及其他
批评与回应
122 徐友渔 再说文革中的造反派──与华林山商榷
129 朱正琳 难作「公允」之论
132 赵毅衡 「身分论」小议
经济与社会
韦伯与中国研究
134 张维安 韦伯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经济研究──经济社会学观点
145 石元康 韦伯的比较宗教学:新教、儒教与资本主义
159 三边互动
161 图片来源
162 编后语
1996年4月号 总第三十四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中国崛起对世界秩序的冲击
4 纳 伊 中美关系与世界秩序
9 傅高义 中国的崛起与东亚安全
18 翁松燃 「中国威胁论」刍议
25 吴国光 以理性民族主义抗衡「围堵中国」
百年中国
五四回顾:人物与历史
37 欧阳哲生 胡适在不同时期对「五四」的评价
47 杜钢建 自决权与自治权──陈独秀论集体人权
53 高力克 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63 周继旨 冯友兰与「圣王合一」传统
69 吕文浩 议政型自由主义一例:潘光旦
景观
79 雷蒙·马松 人的主题
人文天地
88 何炳棣 华夏人本主义文化:渊源、特征及意义 (下)
科技文化
102 专 论 饶 毅 纪念世界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冯德培
108 讯 息 生命规律全面揭露的期待
「出于非洲」说的重要进展 第一颗反原子
批评与回应
113 章 清 从历史看本土与「域外」的对话
121 张颐武 再说「阐释中国」的焦虑
127 崔之元 三论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答卞悟
读书:评论与思考
135 杨念群 晚清今文学崛起的社会史理路──读艾尔曼近著
140 木令耆 凌叔华与《范丽赛贝尔书信集》
随笔·观察
144 褚孝泉 从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谈起
经济与社会
150 何清涟 当代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159 三边互动
161 图片来源
162 编后语
1996年6月号 总第三十五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中国政治改革的几种思路
4 甘 阳 公民个体为本 统一宪政立国
15 吴国光 论制度化分权
24 郑永年 乡村民主和中国政治进程
百年中国
37 贺跃夫 近代广州街坊组织的演变
47 戴一峰 闽南海外移民与近代厦门兴衰
57 郑翔贵 门户开放政策形成的再探讨
随笔·观察
文革现象
66 林 焱 「新时代的狂人」陈里宁
72 冯英子 《新民晚报》是怎样砸烂的?
景观
80 董 黎 中国教会大学建筑——中西文化交汇的案例
科技文化
92 专 论 孔宪铎 现代农业:从育种到生物技术
98 专题报导 饶 毅 果蝇研究对生物发育机制的启示
100 讯 息 纷乱的南猿世系
重力透镜的神奇效应
DNA考古学的「碳14断代法」
读书:评论与思考
102 陈方正 西方冲击下的世界——对三个现代化历程的反思
111 王 强 关于「左撇子」
批评与回应
116 郭 建 文革思潮与「后学」
123 季卫东 亦论制度的创新、移植以及自组织性
131 刘述先 对于〈冯友兰与「圣王合一」传统〉的回应
人文天地
137 钱锁桥 林语堂论现代
146 裴毅然 拒绝与接受:沈从文的命运
经济与社会
152 达 尔 半世纪以来政治学的反思
159 三边互动
161 图片来源
162 编后语
1996年8月号 总第三十六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文革对世界的冲击
4 桥爪大三郎 红卫兵与「全共斗」—— 兼谈60年代日本的新左翼
15 加加美光行 文化大革命与现代日本
25 加斯托 毛主义与法国知识份子
28 杜 兰 文革是一场反社会运动
百年中国
文革专辑 III:造反与异端思潮
37 印红标 文革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46 华林山 政治迫害与造反运动
54 宋永毅 文化大革命中的异端思潮
景观
69 吾 远 「六亿神州尽舜尧」——文革后期绘画的主题
人文天地
74 徐 贲 甚么是中国的「后新时期」?
84 卜松山 中国美学与康德
科技文化
90 专题报导 「两性战争」与进化
92 专 论 徐文光 分子拓扑学的出现——碳60及相关结构的奇妙新世界
读书:评论与思考
101 陈方正 法律的革命与革命的法律——西方法制史的两个对立观I
106 饶 毅 居里夫人:光荣背后的辛酸
110 李工有 经济增长速度与生态演化的协调
117 刘 东 文明边际的对话——解读一个比较哲学的文本
批评与回应
126 季卫东 最重要的是自由权利的法制保障
128 卞 悟 「制度创新」还是制度复旧?——再问崔之元先生
135 刘为民 「人文精神」讨论的误区
随笔·观察
139 费里德曼 敌人不是资产阶级
143 朱 正 怎样的天火
经济与社会
145 赵全胜 日本政策制定与中日关系
160 三边互动
161 图片来源
162 编后语
1996年10月号 总第三十七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文革对世界的冲击 Ⅱ
4 德利克 世界资本主义视野下的两个文化革命
16 刘小枫 现代性演化中的西方「文化革命」
24 高达乐 法国式毛主义的类别与兴衰 1966-1979
百年中国
文革专辑 Ⅳ
35 王友琴 打老师和打同学之间
43 何 蜀 文革中的「外国造反派」
52 徐友渔 异端思潮和红卫兵的思想转向
人文天地
66 许子东 张承志:守卫昨日之梦——从《金牧场》到《金草地》
77 王光明 谈谈华文世界的女性主义写作
科技文化
85 专 论 华觉明 「和」的哲学——从中西冶金技术差异看中国文化
95 讯 息 中国计划建造新型大望远镜
中美之间:科学人才的流转
微观与宏观之间景观
景观
101 梅 青 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
读书:评论与思考
106 张英进 审视中国:评五本中国电影研究的英文书籍
117 胡文辉 柬埔寨:一个血腥的故事
批评与回应
123 吴国光 再论「制度化分权」——兼答甘阳
132 郑永年 主流社会与民主政治秩序
140 刘 康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不同选择
随笔·观察
147 张 觉 从古籍译注看文化「下海」
经济与社会
150 张小军 女性与宗族
160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6年12月号 总第三十八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九十年代中国的农民非农化
4 卞 悟 农民流动:良性还是恶性循环?
14 郭于华 中国农民非农活动的文化意义
20 黄 平 当代中国农民寻求非农活动之根源初探
百年中国
37 池子华 近代淮北流民问题的几个侧面
46 马陵合 流民与上海租界社会
55 谢 泳 西南联大知识份子群的形成与衰落
人文天地
68 传伟勋 佛学、西学与当代新儒家——宏观的哲学考察
80 胡 军 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
88 赵稀方 胡适与实用主义
景观
94 岛 子 90年代北京新一代摄影家群像
科技文化
中国生理学与医学发展侧影
102 饶 毅 《中国生理学杂志》:一本前沿研究学报
104 吴阶平 协和医学院的起源
林可胜:中国生理学和国防医学奠基者
106 讯 息 铁实Ⅱ:大规模地球环境工程的再尝试
动念剎那的随机性
变异型细菌的剧毒
读书:评论与思考
108 刘军宁 自由与多元之间
116 王 强 文学绞架下的雄鸡──读赞米亚亭文集
123 木令耆 破裂的国父偶像──杰斐逊
批评与回应
128 陈 彦 警惕民族主义成为主导意识形态──与吴国光先生商榷
135 赵毅衡 莫须有先生与他们的蛙跳
138 张颐武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随笔·观察
143 何 苦 无梦之梦
146 邓云乡 读《刘伯温与哪咤城──北京建城的传说》有感
经济与社会
149 苏 文 俄国农奴的「离土不离乡」
158 三边互动
159 图片来源
160 编后语
161 1996年第33-38期总目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7-6-1 7:12
1997年2月号 总第三十九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评中国九十年代保守思潮
4 甘 阳 反民主的自由主义还是民主的自由主义?
18 张 静 「新保守主义」学术取向
28 徐友渔 保守与错位
35 陈晓明 「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
百年中国
47 陈红民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动员能力之比较
文革研究
59 刘 兵 文革中的《自然辩证法杂志》
65 李银河 「老三届」女性的青春期
读书:评论与思考
70 夏春涛 洪秀全:上帝的中国儿子
76 姚新勇 重读〈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
景观
85 雷蒙·马松 给本刊的一封信
86 雷蒙·马松 消失的天堂——雕塑《迁离的巴黎蔬果中心市场》创作体验
人文天地
92 刘 东 周作人:失去儒家制衡的「个人主义」
107 何怀宏 人累科举
科技文化
118 讯 息 高科技大计划的挫折
宇宙形成之初的景象
恒温的印度莲
「近期的」爪哇直立人
地球核心的秘密
批评与回应
125 吴国光 再论「理性民族主义」——答陈彦
132 徐 贲 再谈中国「后学」的政治性和历史意识
138 张宝明 历史学家的天真
随笔·观察
142 陈少明 等待刺猬
148 葛红兵 中国文人的鲁迅姿态经济与社会
经济与社会
152 树尔门 海外华人的「落叶归根」和「落地生根」
159 三边互动
161 图片来源
162 编后语
1997年4月號 總第四十期
二十一世紀評論
4 泰 勒 公民與國家之間的距離
百年中國
20 編者按
反右40年
21 金觀濤、劉青峰 反右運動與延安整風
35 朱 正 新湖南報社的反右鬥爭
43 章立凡 風雨沉舟記——章乃器在1957
58 謝 泳 林希翎與學生右派
63 丁 抒 不是「陽謀」是甚麼?
科技文化
71 專 論 楊振寧 美與物理學
80 訊 息 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
在質子的深層
景觀
85 吾 遠 回到視覺:中國畫家的新探索
讀書:評論與思考
88 陳方正 從體與用看中國古代科學
94 楊念群 儒學內在批判的現實困境——余英時《現代儒學論》簡評
人文天地
101 錢理群 《大眾文藝叢刊》研究
110 孫隆基 飛蛾的沉默:美國大眾文化的「第三性」與東方人
批評與回應
121 雷 頤 甚麼是保守?誰反對民主?
126 蕭功秦 當代中國新保守主義的思想淵源
136 葉 雯 應區別政治的保守主義和文化的保守主義
隨筆·觀察
138 劉志琴 我的白日夢
140 郁 風 送除遲遠行
經濟與社會
147 王 旭 鄉村中國的基層民主:國家與社會的權力互強
159 三邊互動
161 圖片來源
162 編後語
1997年6月号 总第四十一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香港回归与二十一世纪中国
4 陈方正 从「一国两制」看二十一世纪
12 金耀基 九七回归与「一国两制」
15 闵建蜀 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道
18 许倬云 香港知识份子与社会主体性
20 李亦园 族群关系的香港范式
23 刘再复 香港社会文化批评的命运
26 郑赤琰 香江启示录
30 李欧梵 1997后的香港:国际性大都会的臆想
32 谢定裕 回归以后
35 余英时 九七思前想后
百年中国
42 编者按
43 刘兆佳 「香港人」或「中国人」:香港华人的身分认同 1985-1995
59 翁松燃 两岸三地的港台关系政策及其互动
76 王赓武 谈香港政治变迁
83 陈建华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之源
景观
101 钟冠春 从街灯到天坛大佛:香港景观的变迁
人文天地
106 任 海 看的辩证:展览橱中的香港
121 马杰伟 电视建构的香港记忆——《香港传奇》
批评与回应
129 何清涟 农村基层社会地方恶势力的兴起——与王旭商榷
随笔·观察
135 毛丹青 旅日中国学者的双语困惑
政治·法律与社会
138 陈弘毅 九七回归的法学反思
152 关信基 香港政治社会的形成
160 三边互动
161 图片来源
162 编后语
1997年8月号 总第四十二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九十年代自由主义:西方与中国
4 汪 晖 承认的政治、万民法与自由主义的困境
19 徐友渔 重提自由主义
27 许纪霖 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
百年中国
38 编者按
39 高力克 《新青年》与两种自由主义传统
47 张启荣 有贺长雄、古德诺与民国初年的宪政体制问题
文革研究
59 宋永毅 文革中的黄皮书和灰皮书
读书:评论与思考
65 刘宇光 《喇嘛王国的覆灭》评介
70 木令耆 美国新闻媒体的尴尬境况
73 丹 晨 关于傅雷精神的反思──《傅雷传》读后
景观
79 克莱尔 罗曼以及他的山和海
科技文化
85 专题报导 解开独眼之谜
鲸鱼、细菌与分形
88 讯 息 基因谱势不可当的进军
人与尼人
犬与狼
测度宇宙的命运
人文天地
92 何平华 中共开国后第一文化罪案考
102 艾晓明 纪念早逝的自由作家王小波
109 王长华 春秋战国山东和秦国士人的政治取向
116 张英进 三部无声片中上海现代女性的构形
批评与回应
129 严家炎 评五四、文革与传统文化的论争
129 王 毅 谈中国政治的特殊运作方式
随笔·观察
140 康正果 墓园心祭
146 靳树鹏 谈陈独秀与顾准
经济与社会
151 徐 勇 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
159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7年10月号 总第四十三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十月革命八十年与社会主义反思
4 苏 文 传统、改革与革命:1917年俄国革命再认识
17 盐川伸明 社会主义在世界史中的意义
25 德拉诺瓦 帝国民族与大革命
30 下斗米伸夫 俄国的两次革命:1917与1991
37 卞 悟 列宁主义: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民粹主义化
百年中国
50 编者按
51 李嘉谷 十月革命后的早期中苏关系
58 程 农 重构空间:1919前后中国邀进思想里的世界观念
随笔·观察
70 过 客 「真痞子」来了
74 薛 毅 「分享艰难」的文学
79 陶东风 谁之社区?为甚么「分享艰难」?
82 陈思和 关于「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思考
科技文化
86 讯 息 基因谱的资讯爆炸
从光创造物质
粗糙更胜平滑?
铜板掉到水里之后
批评与回应
91 郭 建 东方主义的另一面
景观
96 宋晓霞 体验城市
人文天地
106 张承志 墨浓时惊无语
112 景海峰 傅伟勋对当代佛学研究的贡献
118 龚 隽 近代中国佛学研究方法及其批判
读书:评论与思考
128 陈 彦 共产主义从乌托邦到极权主义──读《一个幻象的历程》
137 邓云乡 「印象」的印象
经济与社会
144 郑 骢 究竟谁毁了苏联?
150 黄有光 快乐、基数效用与人际比较:经济学者反主观概念的偏见
160 三边互动
161 编后语
162 图片来源
1997年12月号 总第四十四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4 陈方正 为甚么现代科学出现于西方?
18 范岱年 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百年中国
32 编者按
33 柯伟林 中国的国际化:民国时代的对外关系
44 王冠华 晚清海外移民与官方对策调整──以古巴、秘鲁华工为例
人文天地
59 余 华 我能否相信自己
62 钱永祥 纪念柏林之死
66 马钦忠 白话文运动的文化针对性与崇古情结
74 张英进 中国电影中的民族性与国家话语
科技文化
85 专 论 杨振宁 父亲和我
96 讯 息 宇宙的空虚?
寻找亚当
景观
101 宋晓霞 消费时代中的视觉艺术
读书:评论与思考
105 周钖瑞 后现代式研究:望文生义,方为妥善
118 艾尔曼 胡志德 马嘎尔尼使团、后现代主义与近代中国史
批评与回应
132 刘小枫 不平等地重新分配真理?──对泰勒的现代性理论的若干疑虑
随笔·观察
138 罗 岗 何日江山可定居
144 陈思和 知识份子的民间岗位在哪里?──书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后
147 谢 泳 顾颉刚的内心恐惧
经济与社会
149 何清涟 世纪之交中国将面临的金融危机
158 三边互动
159 图片来源
160 编后语
161 1997年第39-44期总目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7-6-1 7:15
1998年2月号 总第四十五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纪念戊戌维新一百周年
4 余英时 戊戌政变今读
15 张 灏 再认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
百年中国
26 编者按
27 汪荣祖 打开洪水的闸门──康有为戊戌变法的学术基础及其影响
39 葛兆光 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戊戌前后知识人的佛学兴趣
47 王泛森 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以日本因素为例
批评与回应
56 张隆溪 甚么是「怀柔远人」?正名、考证与后现代式史学
64 云 林 文革异端的判别标准
科技文化
71 专 论 饶 毅 寻求新颖、幸福感与基因
75 专题报导 追寻第六感觉
77 讯 息 美国加入欧洲 LHC 对撞机计划
无可抗拒的癌症治疗法?
基因资讯爆炸:樊特机器的新产品
景观
79 金观涛 司徒立 作为学术研究的绘画──具像表现绘画研究 I
人文天地
93 柯 文 以人类学观点看义和团
103 孙 玫 二十世纪世界戏剧中的中国戏曲
113 傅 谨 谈传统戏曲的「推陈出新」方针
117 张允熠 胡适实用主义思想中的儒学情结
读书:评论与思考
126 亦 言 重读柏克的《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133 徐 蓝 从民族国家到世界秩序──读《西方的巨变 1800-1980》
随笔·观察
137 薛 毅 启蒙主义的当代命运
141 郜元宝 学术的「化约」与「化约」的学术
145 康正果 神圣的避难
经济与社会
150 张小军 理解中国乡村内卷化的机制
160 三边互动
161 图片来源
162 编后语
1998年4月号 总第四十六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论亚洲金融风暴
4 王于渐 东亚金融危机
9 饶余庆 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和香港的影响和启示
19 闵建蜀 货币冲击、市场预期与信心
25 汪丁丁 金融危机、道德自律与转型期文化传统
百年中国
32 编者按
33 孙隆基 从「天下」到「国家」──戊戌维新一代的世界观
41 萧功秦 戊戌激进主义及其影响
49 杨际开 章炳麟为甚么要「反满」?
60 张 鸣 男人的不缠足运动 1895-1898
读书:评论与思考
70 高 华 北京政争与地方──释读《江渭清回忆录》
84 韩水法 桑德尔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
景观
91 金观涛 司徒立 作为学术研究的绘画──具像表现绘画研究 II
科技文化
101 专 论 刘雅章 厄尔尼诺:太平洋之子
112 专题报导 动物起源之谜露出曙光
人文天地
116 张 伦 与法国大革命生死相联──悼福亥
122 李向平 熊十力哲学的缺失与儒佛会通
批评与回应
131 许章润 也谈「中国问题」及其现代性
135 葛剑雄 就事论事与不就事论事──我看《怀柔远人》之争
随笔·观察
140 李 劼 居家文化刍议
143 朱 正 辫子的来历
146 雷 颐 关于「跪」与「不跪」的故事
经济与社会
149 丘泽奇 在政府与厂商之间:乡镇政府的经济活动分析
159 三边互动
161 图片来源
162 编后语
1998年6月号 总第四十七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宪政的理念与现实
4 季卫东 宪政的复权
14 徐 贲 战后德国宪政与民主政治文化:哈贝马斯的宪政观
22 许传玺 美国司法独立及其给我们提供的借鉴
34 大木雅夫 法治主义与德治主义──立宪的基础
42 李亚虹 中国立法体制建构的几个问题
百年中国
54 编者按
55 张国钧 孙科与1943-1946年的宪政运动
65 许章润 抗战前后的两种宪法观
71 萧燕雄 我国近现代新闻法规的变迁1906-1937
景观
85 司徒立 再谈贾克梅第和他之后的具像表现画家
人文天地
92 刘 擎 后现代主义的困境──「苏卡尔事件」的思考
102 王润华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中的儒家人文传统
读书:评论与思考
111 刘小枫 施米特与自由主义宪政理论的困境
119 刘宇光 《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评介
科技文化
125 讯 息 超巨新星的发现──宇宙线爆发研究的突破
罕见的魟状星云
神经细胞能再生吗?
模糊的生物界线
批评与回应
128 黎汉基 「全盘性反传统主义」辨析──重评《中国意识的危机》
135 董炳月 语言的殖民地
随笔·观察
140 孙志鸣 我所了解的诗人穆旦
145 徐虹北 怪哉国家图书奖
经济与社会
148 梁治平 传统及其变迁:多元景观下的法律与秩序
160 三边互动
161 图片来源
162 编后语
1998年8月号 总第四十八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大跃进与当代中国
4 杨大利 从大跃进饥荒到农村改革
14 龚启圣 近年来之1958-61年中国大饥荒起因研究的综述
22 卞 悟 公社之谜──农业集体化的再认识
百年中国
36 编者按
37 徐 明 吴芝圃与河南大跃进运动
48 高 华 大跃进运动与国家权力的扩张:以江苏省为例
59 张乐天 浙江省人民公社制度的变迁
66 杨小滨 《红旗歌谣》及其他
景观
72 叶凯蒂 哪里是上海?──十九世纪上海地图与城市形象的争夺战
人文天地
90 冯耀明 德古来(外星人)的新儒家世界:一个思想实验
99 卜松山 社群主义与儒家思想
107 汪德迈 中国表意文字的起源及其特征
科技文化
113 讯 息 极目南天的巴兰奴望远镜群 改型克隆牛的诞生
科学会变质吗?新的樊特旋风 完美的意大利恐龙
读书:评论与思考
115 陈方正 伊甸园能重整吗?──论现代人焦虑之根源
批评与回应
124 林安悟 当代儒佛论争的一些问题──与李向平商榷
随笔·观察
131 罗 岗 顾准与韦伯
135 黄发有 准个体时代的写作
138 邓云乡 「二罗」的书
经济与社会
142 张辰龙 「一国两制」与香港的宪政民主
151 库 姆 《基本法》下的香港自治可靠吗?
159 三边互动
160 图片来源
161 编后语
1998年10月号 总第四十九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共产党宣言》一百五十年
4 杜 兰 《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性
7 张 伦 批判、实践与阅读
15 卞 悟 乌托邦与强制
25 德利克 重读《共产党宣言》
百年中国
42 编者按
43 胡 成 晚清新政时期民变的原因及历史特征
52 杨国荣 二十世纪初科学观念的多重维度及其展开
文革研究
63 何 蜀 文化大革命中的民主党派
科技文化
75 专 论 吴 瑞 吴 宪:世界级生物化学家
景观
79 金观涛 通向主观真实之路──洛佩斯的绘画
人文天地
88 尹 鸿 在夹缝中长大──中国大陆新生代的电影世界
94 陈燕遐 莫言的《酒国》与巴赫汀的小说理论
105 张伯存 躯体、刑罚、权力、性──王小波小说一解
110 张倩红 历史上的开封一赐乐业教清真寺
读书:评论与思考
115 陈 彦 评有关《共产主义黑皮书》的讨论
124 赵 诚 读韦君宜《思痛录》随想
128 李 猛 拯救谁的历史?
批评与回应
135 苏 文 公正也是硬道理
138 罗志田 夷夏之辨与「怀柔远人」的字义
随笔·观察
146 雷 颐 缠足、割礼与中国的「后、新」之学
159 三边互动
160 图片来源
161 编后语
1998年12月号 总第五十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改革开放二十年
4 许纪霖 启蒙的命运——二十年来的中国思想界
14 卢 迈 中国农村改革的决策过程
24 孙长江 真理之争二十年
29 吴国光 中国政治变革中的「香港效应」
百年中国
38 编者按
39 西村成雄 历史连续性与二十世纪中国的政治空间
47 刘创楚 当代中国阶级的结构和文化文革研究
55 王 毅 「中央文革小组」及其文化基因
读书:评论与思考
61 艾晓明 「一本不存在的书」——读忆沩的小说
科技文化
67 专 论 袁江洋 牛顿革命与近代科学兴起的发生学诠释
76 讯 息 息宇宙项与万有斥力
超新星和超巨新星:它们有分别吗?
又一场微型革命
景观
79 宋晓霞 照相式地观看
人文天地
90 程映虹 「革命攻势」——古巴的「文革」和「大跃进」
99 刘述先 论宗教的超越与内在
110 李克强 绅士:三十年代上海男性的摩登形象
批评与回应
119 宋永毅 派别、史实与文革异端思潮
随笔·观察
125 智效民 一个被遗忘的学者——常燕生
128 薛 毅 黑夜里不死的激情
经济与社会
133 胡 荣 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及其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141 张 静 梨树县村委会换届选举观察
151 李连江、熊景明 从政府主导的村民自治迈向民主选举
157 三边互动
159 编后语
160 1998年第45-50期总目
161 图片来源
评论人:哈卫特 | 评论日期:2007-7-1 22:57
1999年2月号 总第五十一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世界
4 金耀基 全球化、现代性与世界秩序
8 佐伯启思 虚构的全球主义
15 史华慈 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和比较文化研究
百年中国
24 编者按
25 闾小波 梁启超的世纪情怀
32 杨际开 陈的大同思想
41 葛兆光 中国宗教史研究的百年回顾
读书:评论与思考
50 遇资州 九十年代中国学术思想丛书漫议
59 梁 晓 二比八的社会——从《全球化陷阱》一书说起
书介与短评
66 周振鹤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
69 雷 颐 金雁、卞悟:《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
72 刘 星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75 张志林 徐友渔、周国平、陈嘉映、尚杰:《语言与哲学》
77 许纪霖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景观
80 閰啸平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电影:中国观点对法国观点
科技文化
91 讯 息 长生的希望:胚胎干细胞系
在多利之后——克隆鼠Cumulina的诞生
刻卜勒猜想的证明 微激光的混沌革命
人文天地
95 张隆溪 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
104 罗 岗 个人与乌托邦之间
110 程文超 暖水屯上的多声部——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批评与回应
118 王锦民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驳正
随笔·观察
129 孔庆东 从毛泽东诗词看君王意识
133 丁 东 《延安归来》与新闻出版自由
135 筒井清忠 近代日本文化中的中国品味
经济与社会
139 林毅夫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148 李小建 跨国公司及其中国投资地区的经济发展
159 三边互动
160 图片来源
161 编后语
1999年4月号 总第五十二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新世纪的法律与文化
4 伯尔曼 展望新千年的世界法律
12 刘述先 中华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位置
17 于 连 新世纪对中国文化的挑战
百年中国
28 编者按
29 张 灏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
40 金观涛、刘青峰 新文化运动与常识理性的变迁
读书:评论与思考
56 希尔贝克 评哈贝马斯的《后民族的格局》
62 童世骏 政治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集体认同——读哈贝马斯近著两种
书介与短评
72 靳树鹏 郑超麟:《史事与回忆——郑超麟晚年文选》
74 陈方正 霍根:《科学的终结》
78 吴晓东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81 高瑞泉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84 印红标 宋永毅、孙大进:《文化大革命:书目索引,1966-1996》
87 郑会欣 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稿》
景观
90 梅 青 中国建筑的南渐
科技文化
101 专 论 饶 毅 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综合学科
人文天地
110 李海燕 话说《白毛女》——民族叙事中的阶级与性别政治
119 郭洵澈 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音乐系统
125 傅 谨 近五十年的禁戏
批评与回应
131 韩毓海 全球化,还是资本主义?
136 程映虹 被忽略的第三世界
随笔·观察
139 周泉缨 我心中的文革
144 王晓明 半张脸的神话
经济与社会
149 郑 骢 「下岗型」失业问题分析
155 渡边利夫 日中环境保护合作的思考
158 三边互动
160 图片来源
161 编后语
1999年6月号 总第五十三期
二十一世纪评论
八九后中国面面观
4 陈怀林 九十年代中国传媒的制度演变
15 陶东风 从呼唤现代化到反思现代性
23 汪丁丁 中国九十年代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百年中国
32 编者按
33 陈方正 「五四」是独特的吗?──近代中国与欧洲思想转型的比较
46 高力克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56 梁景和 五四时期的「废婚主义」
63 刘为民 五四文学革命中的科学观念
科技文化
72 专题报导 饶 毅 慕拉德:巅峰与谷底之间
73 讯 息 中华翼龙:鸟的前身?
量子世界的来临:瞬时遥感
黑洞存在的证据?
景观
75 高名潞 全球化视角中的中国现代艺术
人文天地
86 吴 言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惨案七十三周年祭
93 程映虹 以革命的名义──红色高棉大屠杀研究
102 周昌龙 胡适对礼教的观念与态度
读书:评论与思考
115 高 华 在史料的丛林中──读陈永发新著《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
122 王 倪 1997-98年大陆学术译著选评
书介与短评
129 周保松 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
132 王振忠 葛剑雄:《悠悠长水》
135 欧阳哲生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137 吕文江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140 木令耆 卡普兰:《帝国荒野》
批评与回应
144 张隆溪 汉学与中西文化的对立──读于连先生访谈录有感
随笔·观察
149 陈 炎 壮乎梁启超 哀哉饮冰室
经济与社会
151 李路路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159 三边互动
160 图片来源
161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