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与顺
前些日子,同朋友在城南散步,路见张贴出来的宣传标语,大体的内容早已忘却,只记得有一行写着“爱祖国 … 爱家乡 …”。当即对这个语序感到十分不满,难道对祖国的爱不是从对自己的家乡的爱延伸过来的?对家乡的爱难道不也是从对自己双脚所踩的这一小块区域的爱演化而来的?祖国这个概念太过庞大,以至于对它的了解不过是沧海一粟,那又如何让人去爱一个近乎毫无所知的物件呢?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毫无理由去爱一个我从未涉足的地方,甚至也许是未曾听闻过的区域?自己从小生活在城北,尽管市区并不大,但这辈子踏上城南的范围的次数仍然不过是两位数出头,对于城南的一切也只让自己感叹“啊 还有这种地方,真漂亮。”甚至都还不能将这种感觉称作爱。再说了,F市也远不止南北两部,还有一系列的县级市,对于这些地方,自然是几乎没有任何感觉了。看到这幅宣传标语,就很好奇这种空洞的话语要被如何实现。这种逆着人的天性的动情顺序要被如何引发,如何让一个连城南都不怎么爱的家伙去爱未曾踏足的祖国大地?
第二件事算是比较早先的消息了,就是各地都要逐步取消中小学的乡土教育课程,虽然不是大事,毕竟大家就没怎么认真听过的东西。但那本书当时给我的印象还是挺不错的,自己偶尔翻开过一回,了解到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家门口的那个大公园居然是一伙农民一起集资凑了几个亿造的。这种东西知道了跟不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无关痛痒的事情,不过是有趣的消息罢了。书里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可能最大的影响也就是,以后的小朋友可能不知道从哪才能听到这些没啥用的东西了。
那么结合一下以上两点,一方面,没有循序渐进的动情顺序,一个人无法完全激发对祖国的爱,另一方面,上面要你直接跨过低级的爱去爱高级的对象,甚至有对低级对象打压的势头。这不经让人回想起《1984》里有类似的情节,一个人无法去爱让自己产生悸动的对象,却得全心全意去爱老大哥,有趣。当人的感情被划分为“你被告知应当产生的”以及不需要的的时候,此时就很难对自己的内心有一个清楚的判断了。盲目地跟从上面颁布的指示,也就进一步逆作用于上方,加剧了对下方的所谓指导,渐渐的也就有了极权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