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NFT】為免客群錯配讓項目破發,買家與團隊都需分清三大種類:收藏、通行證與 PFP
前言
「NFT 就是 NFT,哪有什麼種類之分?」或許你會這樣想,但本熊的觀察結果絕對可以 100% 地把這句話的前設推翻。事實上,就是有很多項目搞錯了自己的定位,或很多持有者搞錯了項目方的定位,導致項目不但無法吸納鑽石手(長期持有者),還令不少項目面臨賣不完、破發的尷尬狀態。
會導致這些結果,全然是項目方做得不好嗎?本熊認為這個原因永遠都無法被排除,但大多數時候,當中的原因更會是「用錯了方法賣商品」,導致買家也「買錯了商品」。換句話說,就是行銷方法讓買家做成誤會,結果客戶群錯配到自己的商務裡了。
可惜的是,本熊不是行銷高手,無法教授什麼高級行銷技巧,只能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望能讓普通買家的錢包,與項目方的心機都不會因為錯配關係,掉進海裡,一去不返。
注意:本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進行任何投資前請 DYOR(Do Your Own Research)。
收藏類型 NFT
顧名思義,就是供購買者收藏用的 NFT。這類型在今年的熊市前,都可能有 Discord 社群,但熊市後經過 free mint 熱潮的湧現後,幾乎都變成沒有路線圖和社群的項目了,例如 Kapibara Club 的水豚就是其中一個例子,製作這個系列的作者已表明把沒被鑄造的全部銷燬,項目亦沒有任何後續更新,不過初初鑄造時仍然吸引了不少人去付 Gas Fee,因為圖片還是頗可愛的。
這類型的項目要不就是由於藝術家的名氣而有市有價,要不就是被所有人忽視,毫無市場價值,真真正正地成為一張收藏在大家錢包裡的 JPG。所以,亦有不少人在 NFT 圈中經歷了數個月後,得出了「喜歡才鑄造」的結論,因為當人們接觸更多的項目時,就會發現其實 rug 了的項目,或沒有繼續營運的項目,他們的結果都經常地跟這種收藏類 NFT 的不幸下場如出一轍。
當然,還是有不少認真地在做 NFT 的藝術家,但他們很少會在 OpenSea 上出現,相反地他們都在別的平台發展,因為 OpenSea 的傾向是「項目」類型的二手交易所,而別的平台有不少是傾向於「藝術品」類型的二手交易所,所以如果你想尋得這些藝術家及藝術品,本熊認為可以到:Foundation、SuperRare、akaSwap 等平台逛逛。當中,akaSwap 是台灣創作者常用平台,在落在 Tezos 鏈上,與一般在 ETH 鏈上的 NFT 不同,而且 Gas Fee 更便宜。
PFP 系列藝術項目,還是專注在 1/1 的藝術項目?
除非是擁有一定賦能,或有公益用途,否則根據本熊的觀察,大多數以 PFP(profile picture) 系列推出的藝術項目最終都會破發收場,例如 CheebieVerse,原因主要有兩個:
- 藝術家不一定會懂得經營社群及行銷,而假如該項目包括行銷團隊,那亦會視乎他們對於該藝術系列的廣泛應用有多大的想像,如果連團隊也只知道「賣完就好」,那對一般的 NFT 買家來說毫無吸引力;
- 除非是忠實粉絲,否則現時市場上有這麼多同類型的藝術項目,毫無社群力量的項目毫無競爭力。
所以,假如本熊想要投資藝術項目,會比較傾向尋找那些傾向發展 1/1,即僅限一張或獨特性比較高的藝術作品的 NFT 藝術家。如今,日本的 NFT 藝術家在成名之前,例如本熊有在追蹤的 チャンマロル、yukkini.eth 等,就是在做這種類似的事情。
雖然他們的筆下就是普通的常見日系畫風,但人們不難發現,即使他們是在做同系列的 PFP,比起那些首次發售就設定賣量 10,000 張的項目,他們逐一推出的作品的獨特性也比較高,而非那些看起來全都是用同一個模板製成的模樣。
總結:除非有強大的社群力量支撐,或信仰、喜好支持,否則 1/1 藝術品絕對更有收藏及投資價值。
通行證類型 NFT
即持有這個證明,就可以去使用項目方提供的服務,有點像 Web 2.0 十分流行的「購物會員證」,加入後購物就有八折、可享有借雨傘服務等。
不過,NFT 項目的通行證一般都是針對某一種技術或類型提供需求,例如 Teahouse 是針對 Web 3.0 投資方法提供服務及技術;Baxter Pass 針對渴望快速賺錢但資金又比較少的投資者提供有潛力的項目消息,即 Alpha Call;丹麥的 Intree Club 則是針對那些對私隱、隱密社交有高度要求的商業或個人組織提供平台和技術研發等,後者本熊日後會再撰文介紹。
這些項目的 NFT 大部分時候都是一模一樣的,因為他們的賣點是技術,而不是藝術本身,所以也沒有要做好 PFP 部分的需求,因為他們根本沒打算讓持有者使用他們的 NFT 當頭像,來達到宣傳效果。
而這種項目一般會出現兩個局面:一是項目在公售時不管有沒有賣完,最後項目方都 slow rug 或直接 rug,然後通行證完全沒價值,連當收藏 JPG 也覺得浪費儲存空間;
二是項目在公售時沒賣完,這情況還頗常見,最後導致項目方決定把剩下的通行證都銷燬,並只為剩下來的持有者提供長期服務。這種情況下的結果,通常都會令通行證價格在未來緩慢地升價,除非遇上熊市,或項目方做了一些十分錯誤的決定,特別是完全地無視自己持有者的意見和心聲。
順帶一提,根據本熊的觀察,這類型的項目通常都會在經營很長的時間後,發行自己的 PFP 項目並給持有者 Free mint 或空投,算是另一種給予持有者的福利。
只是會員證明,為什麼要做成 NFT?
NFT 有很多無法被代替的好處,例如:
- 可跨國處理會員憑證問題,廣闊商業圈子;
- 個人資料的改動基本上不會影響會員憑證狀態,即會員資格不會因為更改了電話號碼或地址而出現使用的問題等;
- 會員積分可演變成加密貨幣並通過與 NFT 互動而更容易地被管理;
- 鏈上活動幾乎全透明公開,買家可以隨時透過網絡監測項目方,並認知自己購買 NFT 的資金用在什麼地方;
- 除非是「靈魂綁定」NFT(相關新聞),否則會籍能夠隨時地在二手市場上以交易方式進行轉移。
區塊鏈技術在經歷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後,已經改善了很多商業管理的方法,而且亦讓商業不再局限於公司、企業,而是可包括個人管理,大大吸引更多 Web 2.0 時代的商家把會員憑證做成 NFT,並讓自己的商務與區塊鏈掛勾。
不過,從 Web 2.0 轉營到 Web 3.0 發展其實也不是一件易事,特別是當 Web 2.0 的經營方法完全地套落到 Web 3.0 的商品上,幾乎都很難吸引 Web 3.0 的買家注意,甚至引起反感,相反亦然。所以,本熊覺得商家想進入 Web 3.0 的圈子時,也需要思考清楚:自己的商品、NFT 只是在應用 Web 3.0 技術,還是希望在 Web 3.0 的世界中,借由自己的商品大展拳腳?
這條問題的答案,會得出十分不一樣的結果。
PFP 類型 NFT
一本書籍推出後,除了透過互聯網散佈出版消息之外,另一個重要的銷售地方就是書店。而在一間書店中,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書擺放在同一個空間,要如何在這些書本中變成最吸引視線的存在,就要依靠封面,而 PFP 類型的 NFT 亦是如此。始終,人是十分容易被視覺吸引的生物,導致美術、設計往往成了其中一個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Elysium System 的經歷正正說明了這件事。
因此,這類型的 NFT 一般會著重名氣:與名人藝術合作、KOL 宣傳、超級偶像加盟、與國際公司合作等,都成為這類型 NFT 的主要人氣來源,而社群互動則是後期支撐項目價格的重要關鍵,亦即「社交」。
至於路線圖?項目的團隊技術?雖然本熊很重視,但事實上市場中大部分人都不會在意,就像那些買了一本知名的書回家後,就擺在家裡沒有翻閱過的人──不同的是,這些書通常都無法在二手市場賣出,而 NFT 可以。
結果,比較多人要的「書本」就被稱為藍籌或準藍籌,其他的則是破發收場,或在平穩的價格水平中發展,直至有全新的驚爆消息被公開。
同時,上述的傾向亦讓不少項目成功 rug,或只能面臨 slow rug 的結果,因為購買這些項目的買家並沒有確實地認知到團隊的身份、技術的真偽,而是一味地以樂觀態度積極往前看,被將有可能到手的短期利益沖昏頭腦。
通行證與 PFP 的結合
雖然可以把各種 NFT 項目簡單地分成上述兩種,但近期其實多了不少通行證類型的項目朝著 PFP 的方向出發,例如成人向項目 Model Eros Village 麻豆村與 Teahouse 茶室。
Model Eros Village
關於 Model Eros Village,他們的賦能傾向於通行證類別,NFT 持有者會自動成為他們的終身會員,享有觀看他們 App 上所有成人影片的權利,以及在他們的某些功能上獲得分潤。
但是,他們的通行證會開出不同的角色,而這些角色會包含不同的賦能和能力等,一方面讓 RPG 遊戲的模式混合在他們的會員制度上,一方面亦順便挑選出特別幸運的人去參加他們的線下活動,或那些經過自己努力後,讓自己的普通 NFT 升級的持有者,獲得參加線下活動的權利。
Teahouse
技術及投資向項目 Teahouse 的玩法就更加地有趣,而且 PFP 也十分的好看及獨特,容易辨識。他們的 NFT 在解盲後會把持有者主要分成四個職業,分別是賭徒(Gambler)、刺客(Assassin)、名媛(Socialite)和駭客(Hacker)。
每一個職業都擁有不同的特別技能,以及在參加不同風險的投資項目時有獎勵,如抽中賭徒的人可以優先參與及了解高風險投資策略、並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額外的 $TEA 獎勵,同時可以在參加抽獎和獲得空投資格上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優勢等。
本熊認為,這些特別的職業技能及優勢,都有可能讓 Teahouse 的通行證在解盲後,逐漸在二手市場中活絡起來,因為持有者可以借由交易或交換 NFT,換得適合各位持有者的獨特投資風格,例如本熊比較喜歡低風險投資,那就會想要得到名媛,而不是賭徒。
總結
NFT 的發展愈來愈有趣,哪怕未來香港賽馬會也會用 NFT 當成會籍,或為他們的客戶提供「靈魂綁定」類型的 NFT 會籍也不是什麼奇怪事。事實上,市場正逐漸改變,即使是在這個熊市當中,NFT 的整體交易量變少了,但不少項目的玩法和技術依然在發展,並靠著人類的想像力,推出更多不一樣及新奇的項目、合作。
而在這之中,作為一個 NFT 買家,更甚是未來的項目方,本熊想除了以炒賣角度看 NFT,也是時候要好好地理解各類型項目的特色及運作方式,否則自己錢包裡的資金只會不斷地成為別人的收入,而無法協助自己建立更好的未來。
在此,本熊亦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被 FOMO(錯失恐懼症) 沖昏頭腦,以免購入了自己不喜歡的 NFT 後,還換來難過呢。
本文章將同時於 Mirror、方格子、Potato Media 及 Penana 刊載。
合作活動、文案可電郵聯絡 kumasanki@iboom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