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Yu, Chin Mei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寫給未來的華語老師們 (第一回 海外未來就業方向/在大學教)

Yu, Chin Mei
·
·
本文寫於2014年

不才在下我,今年踏入華語界,剛好第十年。

從當年老師們為我寫推薦信開始,

現在換成我每年在幫人寫推薦信,甚至審履歷,面試老師。

因為前面高手前輩太多,我想就我在海外華文市場經驗,小小做個分析,

若有未竟之處,懇請其他老師不吝指正。

只希望對未來想投入這個市場的老師們,能有一些幫助。

海外教學市場分幾種:

在大學教,在語言中心和僑校教,在中小學教。

「第一回 在大學教」

在大學教,其中有台灣教育部外派的,必須先由台灣各大學的華語中心先遴選推薦,

所以老師必須先在台灣語言中心教華語才行。

這幾年台灣的外籍生增加的數量有限,但是栽培出來的華語老師數量卻是大增!

已經有好些語言中心幾年都沒添新老師,有些中心的新老師也是直接把華研所畢業生招進來。

所以如果真要走這行,投資念研究所,其實還是很有幫助的,除了拜師學武藝之外,

前面有學長姊開路,還有語言中心的缺等著。

(我還沒來得及準備考華研所,就被派出來了~~)

中文老師幾大洲都有派,缺都是由駐地使館一個個去談的,條件都不一樣,

缺也是時不時開出來,要勤快的上網查。

誠心建議:請不要去比較各地各校之間的條件差異,

兄弟姐妹結婚條件都不可能一樣的,怎麼可能各國各校提出給老師的條件有可能一樣?

熱門的國家和大學,申請者都是各個語言中心頭牌,每位老師條件都好的驚人,

華文教學碩士幾乎已經成了必備條件,加上會說英西法語的,再加上曾在海外工作過的。

這種時刻,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誰的條件好,誰就搶到缺。

另外,請不要指望你被派出去約滿後,可以留在該校任職。

為什麼???

因為不管是在外文系還是在漢語系,絕少把一個正職缺留給教語言的!

這麼悲慘?是的!

以漢學系為例,正職缺通常都是先拿了博士學位,

然後做一堆研究,出了一堆書才能卡到一個正職缺,

就我比較熟悉的劍橋漢學舉例,見過正職缺有開給:先秦哲學研究,中國現代史專家,

台灣文學研究等了不起的研究頭銜。

絕對不會開個永久缺給個教語言的,通常都是看看台灣中國哪裡有老師能派的,

再不然就請哪位年輕老師跳下來教,然後請博士生當 TA,再不行就找博士生來教,

開個一年一聘的缺。

一位友人,當年在 UCLA 念教育學博士,UCLA 缺個中文老師,就直接叫她教了,

頭銜就是中文講師。

瞭解嗎?他們沒有開缺,沒有面試,我朋友就這樣莫名其妙被叫去了,

去的時候連漢語拼音都不認識。

因為,語言教育在大學是「不被重視」的。

如果你已經長居該國,命好可能缺就從天上掉下來,

這種好命人,我在英國也認識兩個,莫名其妙就被叫去大學和中學教中文,全職!

但是指望學校幫你申請工作簽?那真是想太多了!

我查過加拿大某城市的中文學校裡的中文老師,大概五六位,

每個都是加拿大名牌大學語言學碩士博士,

名門正派,連居留簽證都已經有了,還在等著看能否進學校卡正職缺!

你想要對方收到你從台灣寄來的履歷,然後幫你申請簽證,請你來上工?

那您,真的是想太多了!

想擠進漢學系教書?

很好,唸博士,出論文,參加研討會,出版著作,收集點數,寫研究計劃,參與系上會議。

這時你就不是跟中台年輕華語老師較量,您是跟全球漢學名家較量,

您必須寫英文論文跟研究計劃寫得贏這些才子佳人才行。

這些才子佳人的漢學研究也是很坎坷的!

我在柏林大學跟漢學系教授吃飯時,教授說目前研究經費多從中國來,

所以他們想辦法生些「中德百年關係研究計劃」請經費。

瞭解嗎?文史哲法科系,向來都是窮得叮噹響,

看看台大法學院跟對門的台大醫學院,誰有錢?

我在陽明時,看看隨便一臺機器搬進醫學研究中心,一出手就是幾個億!

而那時我想考台大中文所,台大文學院窮得除了幾套書之外,連像樣的幾台公用電腦都沒有!

你知道這些才子佳人厲害到啥地步呢?

我在倫敦曾經跟一批老外一起讀西漢馬王堆的殘簡,

圖書館有一套四庫全書,系上有開四庫全書的課。

台灣的中文普及教育的確在全球算頭牌的,

若正規大學畢業,史記世說新語唐詩宋詞詩經四大名著應該都約略掃過。

但您若以為台灣的中文教育,外帶您母語是中文,就可以擠進漢學圈教教華語,

那您也是真是想太多了!

當時我在柏林和慕尼黑的確遇到幾個跑到德國漢學系唸書的中國學生和台灣學生,

我只覺得他們很沒出息,因為考不上大學,跑到德國去學兩年德文,

然後因為德國大學很好進還不用學費,於是就窩在德國一窩十幾年,

書永遠念不完,然後拿著學生簽,幹些小買賣!

中港台中文系漢學系名師陣容龐大,百家講壇那些大腕我也偶爾在你管子上面欣賞過風采,

但通常這些名師有可能受到外語能力影響,

要能飄洋過海到全球前二十大大學開班授課,難度很高。

未來比較有可能的形式,是把這些課程錄影加上各語言字幕,全球播放。

這才是未來!

但是學漢學跟學華語的重疊處,極少!!!

重覆一次,極少!!!

就跟你一天到晚說英文,能用到莎氏比亞的機會一樣,極少!

這是兩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很多人至今還搞不清楚,要走這條路之前,請先深思熟慮一番!

教華語,重頭戲在「漢語語法」,需要學會「評估語言能力」,

推算「字庫語法點跟授課時數進度」,

還有評估外語的六級分級等。

中文系,我沒念過,我猜測大概經史子集應該都是跑不掉!

大學這幾年出現一種缺,就是應華所或是應華系的缺,

由於台灣這幾年各個應華系如雨後春筍般竄出,非常需要授課老師,

拿到聘書的,大概都是在華語界打拼十幾二十年的名牌老師,

有碩博士學歷,除了授課之外,還出版著作的。

這個戰場才剛開始,除了幾所龍頭大學有明星坐鎮之外,海外關係良好,

其他的新系所,能否壯大,還有待觀望。

我覺得就是看系主任有沒有辦法帶著畢業生殺出一條海外華教市場。

迫於招生和經費問題,通常私立大學,還比國立大學更積極些。

我比較看好的,其實是原本就靠外語打出名聲的學校。(ㄟ!不好意思唱名)

這種學校跟國外大學通常都有師資往來,只不過以前是外語,現在要套上中文,也不是難事。

學校原本研究語言學跟語言教學技巧的老師就非常多,

只不過老師必須回頭重新學漢語文法,

我想對老師也不是難事!

還有,願意耕耘東北亞東南亞的大學,都很有前途!

我一直覺得把老師大老遠地拉到拉美和非洲,的確是有待考量,因為教書需要很多後援。

譬如:文房四寶、紅紙、課本、教具等等。

我被派拉美兩年,非洲兩年,

我當年上馬赴任,除了後送五大箱各種教材之外。

我還帶了一套篆刻用具,想說學生要能過高級,老師就送一方印!

誠心地說句實話,這些天高皇帝遠的化外之民學漢語,課本都不堪用。

因為文化差異過大!

教材能完全貼近適宜的,其實是東南亞和東北亞的學生。

教過遠東第三冊的,記不記得有一課裡面有火車時刻表?要學生算乘車時間的?

我非洲的學生沒見過火車,

拉美的高中生沒有一個能用筆算出所需乘車時間,為啥?

因為他們不需要算時間,在拉美,時間是不重要的。

當我看到學生把一小時折算成一百分鐘來加減,我看了都要崩潰,

全班前三名都在我面前拿著手機都算不出來!

我嘆了口氣說,真得不怪你們不會,是老師們不會出作業,

但是你家老師既然已經出了作業,你們就認命點!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