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ill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閱讀足跡】鳴響雪松/阿納絲塔夏

Sillen
·
·
鳴響雪松是系列叢書,阿納絲塔夏是第一冊。主要是描述主角如何與阿納絲塔夏的相遇,以及他們相處期間,阿納絲塔夏努力傳達的思想。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可借閱此電子書
網址:ebook.nlpi.edu.tw/bo...

與書相遇

老媽說:「阿姨朋友介紹的書,阿姨看不清楚字,說要給我,可是字這麼小,還是給你看吧。」
我:「小說?故事?我不太愛看創作類的,封面看起來像文青小說。」
母親沒再多說,我們聊起了別的事情。
其實,我很難想像一向看經文的長輩們怎麼會突然買這類書籍……

這本書被我從台中帶回台北,放在桌上一個月。某天無意間翻了兩頁,不看還好,一看竟然放不下,即使在做別的事情,也一直想著書裡的內容。

書本人物

有些人覺得內容玄奇,可能是編造的,但作者說是真實故事。
不論真假,我都非常喜歡阿納絲塔夏這個角色的思維方式以及她看待世界的視角。

書中的場景非常簡潔,不會讓讀者花心思去理解其他背景細節,主要的篇幅都集中在“對話”和一些有趣的互動上。


細節與感想

【翻譯品質極高—!】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翻譯流暢得令人驚豔。
中文表達自然而流暢,傳達了原作者的情感,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翻譯。

【靈性圈與心靈圈—是不同的受眾】
對於長期探討靈性的人來說,阿納絲塔夏的思想可以被合理聯想,但如果是因為“心靈書籍”類型的出發點去翻閱的理性讀者,可能會覺得這像個虛構角色。
作者雖然聲稱是真實故事,但我認為,單純的心靈需求者不見得會接受這樣的內容。

【天才般的記憶力?】
如果這些對話過程真的如此細膩記下,除非作者全程用錄音機或隨手記錄,不然他的記憶力可真是驚人。對話的細節栩栩如生,彷彿發生在眼前。
看到一半時我便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然而後半段阿納絲塔夏提到,作者將輕易記起這些細節,這彷彿回應了我的疑惑。

【接近聖經的思想?】
寫到這裡時,我已看完第二冊的三分之一。若說作者有何“漏洞”,可能是過於強調聖經。
然而,第一冊並沒有過多與聖經相關的內容,只是引用了部分聖經片段。
我推測,阿納絲塔夏是為了引起作者的共鳴,才運用了聖經的元素。

如果非要說宗教性,阿納絲塔夏更像沒有教義的宇宙規則。

【影響力—大自然的偉大】
讀這本書後,我對植物與昆蟲多了一份敬意與情感。
書中,植物就像與宇宙傳遞資訊的媒介。阿納絲塔夏對大自然重要性的強調,更加堅定了許多原本就熱愛自然的人們的理想。

巧的是,我家也有一塊小農地,平時也種些蔬果。這讓我想起一次吃了姑姑種的甜菜根,整整一週精神洋溢。結合書中自耕作物的療愈力量,似乎真的應驗了我的經歷。


內容真假?—信仰,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網路上有些人認為這本書可能帶有誤導或其他意圖,但我覺得,這取決於讀者的獨立思考能力。任何人的理想都可以天馬行空,而重要的是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帶來喜悅,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對於這類書籍的理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
有人讀到的是希望,有人只當故事,而有人則無法接受。但作為讀者,我們可以從成千上萬的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是要求每本書都完全符合科學邏輯。

只要我們能從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動力,那麼這本書便成為了我們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與契機。遠離城市的喧囂,擺脫對激烈競爭的無力適應,誰說只有追逐社會大眾的身分認同才是人生的真正意義呢?


心得

我信嗎?我偏信,因為書中的邏輯在靈性層面是合理的。

雖然我還沒看完整個系列,或許某個情節會讓我產生質疑,例如書中暗示資本家錯誤地使用資源(因為俄羅斯起源於共產主義),這是否意味著作者在創作中難以完全擺脫其成長環境的教育影響呢?但阿納絲塔夏卻又認為資本家是提倡的關鍵角色。

然而,我認為這些思想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假設人類歷史曾經歷過以物易物的時代,那麼最終發展出更高效的"交易方式"也是合理的進化過程。
金錢作為一種普遍的交換媒介,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有時,我覺得這本書就像宇宙透過主角 向全世界發出了“加入問題探討群組”的邀請
至少它讓我看到,宇宙這個角色也非常“人性化”。是要遵循規則?還是可以想出其他的解決辦法?畢竟,人類已經失敗過很多次,而宇宙是否也在這些失敗中不斷修正它的“法則”呢?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