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之中(下):霸權更替與世界秩序的興衰

Wu Ming
·
·
IPFS
·
歷史是人類的一面鏡,欲知未來,必先知史。

我們的世界在轉變,不止是人工智能革命,迎面而來的是一場時代的交接。

大英帝國崛起前,17世紀統領全球是荷蘭帝國,荷蘭以貿易為基礎,在世界各地沿岸港口建立商業及軍事據點,也藉着殖民地延申,控制國際海上航線及戰略前哨站。當年荷蘭的領導地位等於今日的美國。荷蘭帝國擁有世界一流的造船業,航海技術促使跨國貿易,由荷蘭國會成立的荷蘭西印度公司及荷蘭東印度公司幾乎壟斷整個歐洲的戰略航運及南美洲與非洲好望角的貿易,那是荷蘭的黃金時代。

18世紀的英國憑着廉價勞力把荷蘭的造船技術復制並改良,英國的跨國貿易藍圖徐徐展開,荷蘭帝國受到新興英國的威脅,兩國短兵相接,在1780-1784年間第4 次英荷戰爭(Forth Anglo Dutch War) 荷蘭不敵英國,才喪失帝國霸主地位,不得不把殖民地及貿易壟斷權讓給英國。荷蘭帝國的崩潰除了打敗仗外,還敗在因為全球擴張而國債越滾越大。最後,在1799年世界金融中心更由阿姆斯特丹變成倫敦。

常說有競爭才有進步,宏觀來看假若沒有英國的廉價造船技術,世界永遠停留在荷蘭帝國的年代,可是在荷蘭的角度,當然希望千秋萬世。此情此景,英國對荷蘭,又會否是今天的美國對中國呢?英國也會有廉價勞工?李嘉誠未發達前也只是穿膠花啦,發了達的英國才不做工業,英國如是,美國如是,將來的中國亦如是。

任何國家都有其命運,然而大家的命運也是一種起承轉衰,若以曲線圖來論就像一座山的曲線,由低至高,高至低,分別在於不同國家在不同時代處於不同的中,高,低點。大英帝國的盛世時,美國處於中點,二戰後,美國作為戰勝國,成為世界霸主,處於高點,英國退下帝袍處於中點,那時的中國在低點。

如果再宏觀來看,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循環,每個地方也有一個起承轉衰,而一個國家的衰落等於另一國家的盛世。荷蘭交棒給英國,二戰後,英國交棒給美國。不過每個霸權的交棒都一定會有戰爭,大家打過,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因此人類世界永遠也有戰爭,不是世人學不懂和平,而是我們的政冶領袖需要戰爭來力爭武林盟主的位置,延伸經濟,希望民族可以富過一世紀。

做世界霸主其實有什麼好呢?就是擁有世界儲備貨幣(Global Reserve Currency)的地位,例如美國,美元的主導地位令美國保持經濟優勢及影響力。全球貿易如石油都由美金作交易。由於其他國家如歐盟,日本,中國為了貿易,及長期需要,也會持有美元,美債,美股等,令美國的國家借貸成本相對便宜,此下解釋了美國每次遇上金融危機時,都可以藉着印銀紙來解決問題,而沒有hyper-inflation,因為整個基石有其他國家持續地持有美金而支撐著。硬實力的優勢也帶來美國軟實力,例如,美國教育,美國文化及娛樂。

此世界沒有免費午餐,作為全球霸主首先要好打得,唔打得也要好睇得,因此美國在全世界佔有800多個軍事基地。隨著911後的阿富汗戰爭,中東問題等令美國的軍事支出異常龐大。此項支出加內部經濟委縮令美國負債高企。任何帝國的衰落都由巨債開始,古羅馬如是,荷蘭帝國如是,英國亦如是。

當特朗普2.0未上任前,全世界還是年年孭債年年過,依然維持以美為首的Balance of Power,可是特朗普2.0上埸後帶來的關稅保護主義,打擊歐洲盟友及加拿大,以黑幫的姿態威嚇加拿大及格陵蘭,稱俄為友,稱澤連斯基為Dictator,視盟友為害,撤出世界軍事參與等政策也漸漸有跡可尋,種種的意想不到其實是積弱的果。外交政策一下急轉彎,令全世界突然聚焦美國,才發覺他的帝袍有些鬆脫,轉身露出年月萎縮的肌肉,世界秩序開始轉變。

Bridgewater Associates 創辨人Ray Dalio著作了一本書名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2021年出版),他說此世界有3種大秩序在改變,1)金融秩序,2)國家內的政冶秩序, 3)國際間的地緣跌序。

此3 個大秩序下有5個推動力,分別是1) 國家債務推動,2)內部政治推動:右翼vs左翼,不同人對金錢及價值觀的不同引致的社會紛爭。3) 地緣政治:一個當權國,被後來趕上的新勢力挑戰。4) 地球災難:如火山爆發,地震,旱災,水災,火災,疫情。5) 人工智能。

書中更分晣要成為世界第一是有條件的,首先1)教育制度要好,好的教育才有人才為地方創造優勢。2)商業,科技,創新及競爭力要強。3)軍事強大,要好打得 4) 經濟要持續發展 5) 負債要低,才能保持貨幣強勢 6) 有效政府管理,防止內部腐化。

跟很多經濟學家及歷史學家的想法一樣,Ray Dalio 認為每個帝國都有一個起盛轉衰的週期。大局有大局的週期,大局腳下的小局也有自身的週期。根據歷史,一個帝國大約有250年,衰落後又是另一帝國開始。荷蘭帝國有200年,大英帝國有250年, 美國由1870年至今才155年。若以200年為一個平均壽命期,50年的時間好短,會否還有多100年呢?

No one knows what the future holds, 但Ray Dalio 認為帝國交接期的條件因素已經出現,包括美國國債龐大, 經濟委縮,另一桃戰國的掘起等。他更認為美國現在的軌道點(trajectory point) 跟中國相乎,然而美國正在沉淪,而中國正在上升。Ray Dailo未算是大中國的盲撐者,不過他比較看好中國,他認為中國雖有債務問題,但技術上中央政府尚可效控制局面,同時他覺得中國有取代美國之能力。

我認同中國在現今世界絕對不弱,尤其成績在bell the curve 的方法下,於世界更是名列前茅,可是如果以成為世界霸主的6項條件上來看中國,(教育,競爭力,軍事,經濟,金融穩定,政治穩定) 目前的中國還未及當年初入盛世的美國及英國。

整個世界的規律秒秒在變,像地殼下的暗湧,只是暗湧有時快,有時慢。2025的今天,暗湧急速了,我們感覺到了,地層板塊隨著喑湧的力量而撕列。沒有一王統領的天下,新的霸主又未成熟,世界可能變成衆國鼎立的多極世界(Multi Polar World),像19世紀的後拿破崙時代的Concert of Europe, 當年英國,奧地利,俄羅斯,德意志帝國摧毀了拿破崙帝國,各國對戰爭疲累了,就成立一個制度,希望保護各國利益,同時力保勢力均衡,達至一種Balance Of Power。

後來,德意志帝國的強勢領導Bismarck把德國統一了,令德國變得特別強大,當某一個國家變強了後,就自然不甘守於一個條約。因為一個大國需要不斷擴張才能延續國運,像一個巨人,他不能吃素的。再往後的歷史就是一戰及二戰。

世界目前很脆弱,只要有一個國家蠢蠢欲動,敢於挑戰一個現狀, 被挑戰的國家也不得不還擊。當年的德國會否是今日的中國,或美國呢?

世界有很多循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和平久了自會戰爭,戰爭久了自會和平。像尼采的永劫回歸般,現在經歷的事情,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再經歷,就像一個循環,沒有止境的,不斷重覆下去。

送上Greenwich 的Sunset, 今日的世界是由歷史來編織,一切得來不易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Wuming@liker.social
  • Author
  • More

Lady Gaga 的 《Abracadabra》

誰鍊誰的喉嚨?從太陽能板看2025關稅戰

「你見到嗎?」啟德低飛與我們的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