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聖保祿歸依》
卡拉瓦喬(1573-1610) 於1600年9月24日,受紅衣主教蒂伯里奧·塞西之託,讓他再現有關耶穌的兩個最重要使徒故事: 《聖彼得受難》和《 聖保羅歸依》。 後者在第一時間裡沒有得到紅衣主教的認可,畫家馬上為此作出修改,提供了一幅全新的意象,但依然完全符合教義。
毫不誇張地說,這場戲劇性場面的主要角色正是光,既讓人炫目又讓人警醒,既讓人寬慰又讓人懼怕,既冰冷又溫暖。 光象徵基督的存在。 基督過世多年,其使徒依然遭到舊猶太教的狂熱信徒掃羅的迫害。 雖然故事發生在早上,但畫家描繪的是黑夜,週邊一片昏暗,只有這奇怪的光。 如此幽暗的處理手法體現了畫家正是歐洲暗色調藝術運動的先驅。 畫面中,不透明的背景戲劇性地誇大了宗教的神迷色彩,並且強調了歸依並不來自讓人不安的表象,而來自歸屬者靈魂的深處。
精湛的技藝在這幅作品中比比皆是:景物受光後的靈動,人和動物血肉的悸動,所有的材料(織布、金屬、皮革、毛髮、馬鬃)的質地幾乎伸手可觸,還有 被縮短的人物身形和麵容…… 這場失去理性的場面,被安排在一個具有真實感的自然主義印象的空間。 這裡最讓人感到怪異的是馬和馬夫,驚愕過後的他們顯得特別冷漠。 不過掃羅好像也對自己的突然倒下顯得漠然,好像突兀的摔倒麻木了他的思考能力。 他躺在地上的身體,因縮短透視法的緣故而讓這種漠然增添了一份疏遠感。
相對掃羅而言,馬匹在畫面中所佔據的重要位置,好像歸依的主角不是人而是馬。 自古以來,動物或不重要的物件都被遺棄於畫面中的次景,而畫家卻把馬匹放在畫面主要位置:馬匹在前景中,它翹著的馬蹄對他的騎士構成了威脅——這 便是畫面構圖的中心。 畫家深化了形而上的畫面的非現實性,在很大程度上逃逸了理性。雙手抓著馬嚼子的馬夫應該是因為騎士的墜落和閃耀的光芒而懼怕。 老人是這個場景裡的唯一見證人,面對眼前發生的一切,他無從解釋。
卡拉瓦喬經常有機會在富有的訂畫商家家中欣賞羅馬雕像。 就如同那些雕像,畫家在這裡塑造了一個沒有眼睛的騎士。 他即沒有眼皮,也沒有瞳孔,更沒有虹膜,什麼都沒有。 一層中性的塗層說明了男子視力的完全喪失,他因真理的炫目而突然失明。 他的臉部和動作都沒有流露出絲毫反抗的跡象,相反,劊子手張開雙臂,好似暗示了嶄新的、突如其來的歸依。
大家應該還記得耶穌在橄欖園被抓的時候,他命令彼得收劍入鞘並再次提醒他不可魯莽,因為凡動劍的,必死於劍下。 在這裡,落在地上的劍闡明了掃羅致命的錯誤 ——至始至終都在威脅和屠殺主的使徒。 這把劍的意義在宗教圖像學中,就如同聖彼得的鑰匙,聖多馬的角規或聖雅克的貝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