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作者 ] 檔案 005 - 曼努 manzoo:閱讀、吸收,然後寫出來,這是很自然的事。
無論你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一個角落,新聞不是一個留得住人的行業,幾乎已經是當代的普世價值了…… 所以說,要一位從新聞專業落跑的設計師談寫作,不無可能,會像要這個人回頭檢視傷痕累累的負面經驗一樣可怕。
好險,曼努不是這樣的。(呃,應該……不是吧?)
如果你不是開春後才初來乍到 Matters 的新夥伴,應該不會對「曼努 manzoo」 太陌生,甚至或許曾看著這個名字,猶豫過這個人可能是男是女或其他;又可能曾讀著她的「休業日記」系列竊竊會心一笑,覺得這個人真是坦率又可愛。
因為不太喜歡,把自己的本名換了個諧音字在江湖走跳的曼努,新聞系出身,從學生時代就因為製作了一系列與「性」有關的資訊圖表(infographic)而聲名在外,也因此在台灣相當受歡迎的女性/性別議題新媒體《女人迷》,從實習生到成為全職編輯,還成功轉職為設計師。
長期浸淫在性別領域,她最為人所熟知的視覺與資訊設計作品,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直白、大膽而前衛,不免讓人猜想她的人可能也是較為強烈的性格。嗯,從她在半年多前毅然辭職成為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說,或許是這樣沒錯;但若實際接觸過,又很難不讓人覺得,真誠、溫暖才是她的主旋律。
雖然仍在連載「休業」日記,但曼努其實相當忙碌。自由工作使得她在設計之外,必須回頭多多使用文字表達自己。儘管沒有太過刻意的斧鑿經營,甚至寫作題材顯得有些隨意而零散,但她書寫的態度和簡實的文字卻能貫穿不同主題的寫作,給人一種均勻的整體體。現在,曼努已能穩定地在 Medium 的 「閱讀、寫作、設計」(Books, Writing, and Design)類別成為熱門作者,以平台上中文寫作的標準來說,實屬不易。
這就是 Matters 的「 2018 年寫作關鍵字」系列要向大家引見的第五位寫作者。以下,請一起來聽聽曼努的經驗談。
〈認真問答〉
> 怎麼開始寫作?
我沒有特別想過什麼時機點開始的。從小就習慣閱讀、吸收,然後寫出來,這是很自然的事。就像有些人覺得畫畫是他們從小一直在做的事,寫東西對我來說是類似的。
真的要追溯應該是國中的時候,同學之間流行玩無名小站。不一定要寫很難的東西,可以寫一些很廢的,比方說今天班上發生的事,或者純粹寫班上同學,說你對他們的看法,隨便就會有人看,有點像現在用 IG 的方式,只不過是長版的。
那好像也不能算寫作,就是寫些東西給同學笑的感覺,比較像用社群。後來無名倒了,大家就逃難到別的地方,比方說 Facebook ,但 Facebook 不是以文章為主題來更新,感覺還是不一樣,比較多片段的訊息。
總之,我的寫作習慣演進順序大致就是從無名小站的部落格時期,進展到社群媒體大混戰的時期,短的訊息流行起來,不管是噗浪、推持、Facebook 都比較鼓吹短訊息,到了 Medium 又恢復長文寫作的習慣。
我從以前就熱衷於嘗試各種部落格平台,每個平台都有一個帳號,而且沉迷於找各種漂亮的版型樣式,但可能寫一兩篇就厭倦了。現在到 Medium,主要也是想嘗試新平台,當時我已經開始接觸 UI 設計,會特別注意一些細節,所以覺得它的書寫介面蠻舒適的。
無名比較接近朋友之間聯繫情感,但在 Facebook 因為我的閱讀習慣會追蹤很多大大,動態牆上會長文居多,我自己也不自覺受影響,發的東西也都會長一些。
用 Medium 在心態上是我覺得自己應該要有一個系統化整理想法的地方,加上 Medium 的形式比較可以被其他人搜尋到,可能讓這個想法的影響能再擴大。另外一個誘因,當然是它可以賺錢。我之前比較沒有這樣的體驗,過去寫文章要賺錢,對我來說門檻很高。
> 寫作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想法?還是面向設定的目標群眾說話?
不一定。我是新聞系出身,思考的慣性一定是「觀眾要看什麼」,UI 設計其實也是類似的做法。
不過,自從離職之後我就比較沒這樣子想了,反而會寫一些我以前可能覺得幹嘛寫成文章的東西,比如說 ooff 休業日記,真的就是我自己的日記,廢文,但也有人喜歡看。這會讓我聯想到以前無名時代也有很多人寫廢文,但如果你認識這個人,或者對這個東西感興趣,還是有可能會看。
總之這是我近期思路上比較大的轉變,比較敢把過去覺得不入流的東西拿出來展示。
為什麼會有這個轉變呢?離職後經濟上的壓力是一個分水嶺,必須多寫東西;另一方面我想釋放壓力,或者說抒發情感。對我來說,寫作其實還蠻療癒的。
> 2018年,最難忘的寫作經歷是什麼?
應該就是 ooff 休業日記。
我原本沒有想到有人會對這些內容有興趣,純粹就當一個生活記錄和抒發情感的目的在寫,其中也包括公投前後幾篇關於「家庭」的文章,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得到一些共鳴。
我以前不太會寫這方面的「軟文」,都是以功能性強、談設計、比較硬一點的內容,但這方面比較軟的情感訴求文章,居然也有人看,讓我蠻意外、蠻驚訝的。
> 寫作主題比較廣,會不會想做分眾的設定?
一開始其實沒想那麼多,因為離職之前我的寫作數量還蠻少的,可能一個月頂多一兩篇就是極限了。離職後比較常想這方面的問題,但我一直以來都沒有很認真規劃,所以常發一些奇怪的文章……
唯一比較認真去規劃的是我在 Medium 另外開了一個刊物(publication)叫 .koom,專門介紹韓國設計。這就是離職後我開始想自己可能喜歡、興趣什麼類型的話題,剛好平常會看一些 K-pop,對韓國有興趣,又學過一點點的韓文,再加上設計這個主題,所以就決定開設這樣一個「合集」,把所有韓國設計相關的文章都放那裡。
這大概是我目前唯一的分眾經營。我每個月會發送電子報給追蹤 .koom 的人,但還在嘗試。總之離職後就是要開始嘗試各種可能性,希望可以養活自己,但又不是做不喜歡的事情。
我的狀況比較特殊。目前台灣應該很少有自由工作者會把寫 Medium 當做一個收入來源,我自己其實也是最近兩、三個月收入才比較穩定下來,而不是像以前可能有時候有個一百元、有時候沒有這樣子。這會影響到定位問題,因為我一開始沒想過它會變成一個固定的收入來源,完全沒想過關於市場區隔這一類很商業性的問題。
2018 年底我開始嘗試給自己一些目標,但也不是想分出特定的主題,還是比較面向自己。我在 Medium 主要是用個人帳號發文,我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寫出一、兩篇收入超過某個門檻的文章,去摸索「爆文」的感覺是什麼。
目前做的就是這些,沒有特別想只寫設計或者什麼主題。當然,我知道網路上談個人品牌經營一定會說不應該這樣做,NG!可是,目前我的步調就是這樣子。攝影:林佳禾
> 有沒有想寫,卻一直還沒寫的東西?
如果半年前問我,我會說是「韓國設計」,但很幸運地我在離職之後實現了這方面的寫作。
目前速度可能還是不夠理想,一個月頂多寫一篇,其他都寫別的,但這應該是我會一直想寫,而且一直想寫得更好的題材,但現在還沒有認真把它做好。
一個月只能寫一篇的主要原因是沒時間做功課。寫韓國相關文章,參考資料很少有英文版,所以需要讀韓文網頁,研究他們到底在講什麼,但我現在的韓文能力還不算好,所以會花很多時間在研讀資料。其次,我也還有其他東西想寫,比方說待業日記或其他設計相關的文章,自然就會產生排擠。
不過,主要還是因為前置時間太長了,會讓我覺得好累,加上之前又有《週刊編集》的專欄邀約,寫完就覺得需要休息,寫寫不同的主題。
> 專欄寫作跟 Medium 寫作的區隔?
當初《週刊編集》是透過朋友找上我,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寫過專欄,所以有點惶恐。那時候第一次的主題就先定好了要介紹韓國設計師,我就隱約想之後在 Medium 也會寫相關主題,感覺這樣比較能督促自己去碰這些資訊。因為如此,後續一、兩次的邀稿也就繼續丟韓國設計的題目給他們,算是藉交稿強迫自己去寫、去熟悉這個主題,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設定。
我沒有考慮一定要把專欄和 Medium 的內容區隔開來,甚至有直接把專欄的稿子再貼到 Medium 上發表。我覺得內容被重覆看見是好的,甚至應該要努力讓內容被重複看見,才不會辜負自己寫作的心血。
我不知道其他寫手的考量是什麼,但只要是很認真寫出來的東西,我會覺得被重覆看到是好的。
> 2019 年,除了韓國設計之外其他想寫的主題?
從離職到現在大概半年多,其實最近三、四個月才比較認真在嘗試一些收入模式的可能性,包括接一些案子、寫東西,然後也要去擺攤。2019 年我希望寫一些類似日記系列的東西,細節還沒想得很詳細,但總之進入我個人生活的部分會更多。比方說我最近寫了一系列擺攤的時候遇到的人事物。我自己喜歡看,所以也想多寫一些這種人物觀察,或者對生活中各種小事情的觀察。
另外一個當然還是設計方面的題材,不止韓國設計,也想要寫更多。比方說我跟朋友最近都還在進行 UI/UX 的讀書會,會想把讀書會的筆記整理成懶人包或文章,讓大家一起來吸收。
> 對 Medium 還滿意嗎?
目前我覺得還算可以,但這是以現階段的我來說。如果我是那種粉絲數很少的作者,我應該會覺得比較不滿意。因為 Medium 畢竟是比較面向外國讀者的,中文文章還蠻處於劣勢的。除了 Medium ,我也用方格子和 Matters,這些都在用,我就是喜歡嘗試各種平台。
如果依網路上談個人品牌經營的標準答案,特別是未來如果我想成為一個設計寫作者或設計接案者,我不應該這樣子依靠平台,應該架設自己的個人網站,擁有一個自己的地方會比較好也比較保險。但是我很懶,所以現在還在尋找,有沒有一個平台能帶給現階段的我一些固定收入,然後又不太難用。
〈快問快答〉
> 2018 年最長的拖稿記錄?
我沒有拖過稿,因為我對自己負責。
如果是專欄的稿,我就會如期交;如果是 Medium,當然會拖,但因為寫那個也比較隨興一點,我不會認定那是拖稿,而且通常會是因為突然有別的東西想寫。
> 平常最喜歡待的寫作地點?
家裡,因為我比較懶得出去,待在床上也可以寫阿!
我不喜歡在咖啡廳或圖書館寫作,那反而會讓我覺得壓力很大。
> 通常每天幾點開始寫作?
最近半年都會睡到 11、12 點,因為我很重睡眠。
> 寫作前有沒有什麼儀式?
沒有特別的儀式,但可能會想一下今天要做什麼、寫什麼。
> 創作時最喜歡吃的食物?
喝水。我不會吃東西,我喜歡喝很多水。寫完之後才會突然覺得超餓,然後去吃東西。
> 寫不出來的時候會做什麼事情?
去睡一覺,或者耍廢、看影片有的沒有,做一些跟正事不相關的事情。
訪談:林佳禾、李映昕
整理:林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