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本纪》读后(2)
话说缪公放了夷吾之后,要来了夷吾的儿子圉当人质,并且把一名宗族女子嫁给他为妻。后来夷吾病危,公子圉心想:我母亲是梁国人,梁国被秦国灭了。晋国国君去世之后,秦国肯定不放我,那晋国肯定会立别人为君,我得跑路!于是公子圉跑路回了晋国当了晋怀公。
果然秦很不高兴,就从楚国把晋惠公的弟弟重耳给要来了,并且把公子圉的老婆过继给了重耳(再次谴责对女性的不尊重!)。重耳最初是谢绝的,但是后来又接受了。
为什么拒绝呢?又为什么接受呢?不知道,想象空间很大。
秦缪公随后用更加隆重的礼节厚待重耳(这其中又是怎样的政治算盘呢?)
第二年,秦派使者去告诉晋大臣,说要把重耳送回去。(为什么时告诉晋大臣?不是晋的君主子圉呢?是因为他没有实际掌权吗?)晋国同意了(原文用的是“晋许之”,这到底是晋国君的意思,还是晋大臣拍了板以晋国的名义接受呢?)于是秦国护送重耳回晋国。
第二个月,重耳就当上了新的国君,上任之后就杀了子圉。
史记里的这短短二百字,真要是把细节脑补出来,拍一部电影也不为过啊!
可是故事还没结束。还是在这一年,周襄王的弟弟联合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翟人造反,周襄王跑到郑国避难。年后,周天子找人要求晋国和秦国来帮忙解围。秦过就帮助晋国一起平了叛乱。三年之后,晋文公在城濮打赢了楚国,势力变得更加强盛(可见重耳还是非常厉害的)。再过了两年,秦缪公帮助晋国包围了郑国。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秦缪公确实是和重耳非常对脾气,可以想见这一段时间秦晋两国的关系应该也非常融洽。但是随着晋国变强,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郑国的使者跟秦国说:郑国如果亡了,就便宜了晋国,晋国得了郑国就势力更盛,对于秦国是一个隐患。秦缪公觉得有道理,就撤军了。于是晋国也撤军了。郑国毕竟还是暂时保住了自己。
又过了两年,晋文公重耳也死了。
这个时候,郑国有一个卖国贼,和秦国通气说:我是郑国看大门的,您可以来偷袭郑国。秦缪公就去询问蹇叔和百里傒的意见。得到的答复当然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哪有跨越千里去偷袭,还能得到利益的?更何况您怎么知道我们国家没有一样的奸细,也给郑国通风报信呢?
但是秦缪公这次好功心切,一意孤行发兵了,让蹇叔的儿子和百里傒的儿子带兵,也是当作一种胁迫,生怕他俩趁缪公不在动什么歪心思。出兵的当天,这两个老爸大哭。秦缪公很生气:我正要带兵出发,你们如此哭哭啼啼,灭我军心,真是晦气!二老说:唉,我不是哭军队啊,我们也已经年迈,儿子们这一去,恐怕以后就见不着了,伤心啊!
二老于是退下之后,悄悄和儿子说:你们输定了,大概就在殽山就会遭遇险境。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秦缪公的年岁增大,性情也在发生着变化,思想也和之前非常敬重的百里傒和蹇叔发生了分歧,并且开始不听他们的意见自己做决策。在故事的节奏里,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在秦军经过晋国而经过周国的时候,周王孙满感慨道:秦师这么无礼,肯定要输。等到了滑国这个地方的时候,秦军被一个郑国的商人看到了,他本来打算去周国卖牛,怕被秦兵抓走,就灵机一动,把牛献给秦王,说:听说大国要来惩罚郑国, 郑国的国君已经做好准备应战了,派我送你们十二头牛犒劳一下你们。
瞧这语气,果然让秦国害怕了,心想郑国都知道了,我们估计要凉,于是顺手就把军队所在的滑国给灭了。这个滑国是晋国边境的一个附属小国,这就让晋国很不爽了。
这个时候晋文公还没有发丧,太子襄公就怒了,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就看我弱小可怜又无助,就把我旁边的滑国给灭了!于是违背了孝道发兵去打秦军,在哪里打呢?
恰巧就是百里傒和蹇叔预料到的殽山。
秦军大败,军队里没有一个人得以逃脱,那三个儿子作为将领被俘虏了。去世的晋文公夫人,也就是之前公子圉的老婆,是秦国的宗室女子,这回跑出来为秦三将求情说:这三个人秦缪公恨入骨髓,不如把他们放了吧,秦君肯定把他们炖了!晋军也就放人了。
等到这三位将领回到秦国,秦缪公哭着道歉:都怪我不听你们老爸的话,让你们受苦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将来反攻晋国,为我们雪耻,于是给他们官复原职,并且更加厚待他们。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