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音樂白痴聽坂本龍一演奏會時的內心活動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坂本龍一的,另一種是還不認識坂本龍一的。我一邊聽著他即將發行的〈Album 12〉,一邊打下這些文字。
有種人五音不全,但卻對音樂史、各種流派、樂理等等研究的十分透徹,是為理論派;有種人樂理完全不懂,但就是能唱出、拉出、彈出、奏出、演出特別好的聲音,是為天賦派。而我屬於那種既五音不全,對於樂理或流派又完全不懂,集雙方短板於一身的,自成一派。從我家那位的話中可以略知一二:別人唱歌是要錢,居米唱歌是要命。
會買坂本龍一的這場表演的票,起因是看了有關他的紀錄片,被他的人格特質所深深打動:從最早期的「音樂即自由」,到後來不斷的求新求變求突破,都吸引著有一堆世俗顧忌的我。
這種預錄好再放到線上直播的形式,我也曉得,過沒一段時間,一定能在某些陰暗的角落,找到「不好明說說但貌似好像彷彿不用花錢就能看的版本」,但為什麼還是願意購票來看呢?想想之後,可能原因有二:一是開始玩自媒體,二是接觸一些NFT藝術,且讓我們展開來說。
首先是在更有意識的輸出之後,對版權與創作有價等等本該天經地義的事,更加的感同身受:一些看似再簡單不過的成品,都很有可能是創作者熬了不少的夜,攝取了不少的酒精,用生命所交換來的。(雖說坂本龍一是喝Krug的香檳,廢廢的我只能喝一些很劣質的酒)那些看似樣板戲很官腔說著:「訂閱按讚加分享」、「求一鍵三連」的話,往往都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期盼。
不過,要使一個人能真正行動起來的門檻是很高的,即便只是按讚分享這些幾乎毫無成本的行為。有兩個人的例子可以分享:
一是高涌泉老師,台灣寫物理科普的第一人,在我心目中是理應無人不知不人不曉的重量級人物。原以為他一定很常收到讀者的回信,有觀點交流之類的。後來在一次偶然的閒聊中才知道,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樣。他平常就是給科學人交稿之後,也不會有什麼下文,自己也很常懷疑那些文章到底有沒有人在看。
二是高重建先生,起碼在我的同溫層中,他是個超級大V:一堆人討論他的書、追蹤他的電子週報、使用他做的產品。上次在看了他的新書之後,起心動念寫了一封簡短的感謝信,從他回信才知道,其實超少會人有真實行動去反饋。
總而言之是想說,不論名氣與影響力,每個創作者背後都是一個個的人,而只要是人都會有情感需求,所以每一份支持都算數,不論多小,都有意義,皆有價值。正是因為懂得,自己也開始會在能力範圍內的去主動支持,不論是購票或分享,是到場或感謝,永遠不要小看這些微不足道的善意所能產生的蝴蝶效應。
另一個原因是開始研究生成式藝術NFT。
我認爲,買票看一個預錄的線上演出這件事,與鑄造蒐藏生成式藝術NFT有著許多相似5之處:我買了票,我在西元2022年12月11日這一天的一個指定時間,採取了行動,用真金白銀的方式,與一位注定留名音樂史的人物,產生了一個小連結。這種小到不行,甚至只有自己知道的連結,這難道不正是川端康成所說,「淩晨四點,看海棠花未眠」嗎?
去蒐藏NFT也是同個道理,即使JPG能隨意的被複製,但透過購買,能使自己與原創者之間產生連結,而且是一種甚至比上面情境更具體、可驗證、不可竄改的連結。更別說在鑄造時,能產生另一層面,由隨機出發,一期一會的意義。
有關這場演出,另一個想提的是,它的整體視覺實在太美了,美的無法無天,隨便定格都像是精心設計過的那種。不過也不難理解:黑白的鋼琴,搭配上他一貫黑白的穿著,後製時也使用了黑白色調,可以讓觀看者陷於後期製作與真實的混亂與雋永之中。
最後,強烈推薦這個很有可能是他絢爛一生的最後演出,適合找一個微冷的冬夜,靜靜的一個人觀賞。他最有名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似乎也在偷偷暗示著,十二月該有屬於坂本龍一的位置!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