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淺談花月殺手與台灣原漢通婚
今年搭乘華航飛美西時,看了花月殺手這部片,不得不說李奧納多真的很會選劇本,這部戲在人性的貪婪和險惡面上讓我不寒而慄,必須要深呼吸很多次才能繼續看下去,一邊在心裡吶喊「不要那麼混帳啊」!
看完電影後,我開始搜尋關於歐賽奇族的故事,多少有著台灣原住民歷史的既視感,但由於本身自己不是研究原住民議題的專家,在網路上爬資料時也遇到一些困難,好比說,我知道曾有漢人藉由和原住民女性通婚而取得土地或繼承的事,但也沒找到因利益而結合而產生的不法情事案例,繼續查原漢(漢番)通婚相關的文獻,一個沈迷就默默多讀了好幾篇論文,刷過兩本書,從16世紀清代紀錄開始,這些歷史的支線雖不同,不過和強取豪奪原民土地的政府(清朝、日本、國民黨)、盜賊相較之下,因利益而通婚似乎還顯得「文明」。
在讀周婉窈的少年台灣史一書時,從「自古台灣不屬中國」開始讀起真的特別起勁,不過在這並不是要談「自古台灣不屬於中國」一事,而是在找原漢通婚資料時,最早的紀錄就是從1684年後台灣被迫納入中國版圖後開始,在開放漢人(限男、禁攜眷)來台後,許多窮苦人來台灣討生活,進行開墾工作,這些底層的漢人在台灣又窮又沒家庭,也被笑稱為羅漢腳,為了生活,這些漢人也使用了一些手段來取得耕地或換取較好的生活,其中透過與原住民結婚就是一個方式,但為什麼是原住民呢?在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書中,就有「利用平埔族(熟番)以女子繼承之俗,入贅之以得地」的紀錄。
伊能嘉矩的四種方法論:
一、交換土地:利用土著愚直,巧言籠絡,投其所好,常以些微之酒與布,即可換取大塊土地。
二、結婚政策:利用平埔族以女子繼承之俗,入贅之以得地。
三、同化計策:與土著結兄弟或奉從其俗,博其歡心而得地。
四、騙取土地:與土者立契時,欺其不識字,或將界限寫得曖昧,或記載利己而不利土著的文字,使其畫押,而奪其地。其中,漢人採用的結婚、同化計策等,使得漢人與平埔族通婚日多,但也反讓平埔族土地漸落入漢人之手,如此,常使以耕地為主的熟番(平埔族),經濟來源出現問題。
在黃樹仁的研究裡面,很清楚的點明原漢通婚並常見的幾大原因,讓我更合理的懷疑這樣的婚姻極度不尋常。
首先,原住民女性人數較少,內需都吃緊了,面對漢人男性大舉渡台,基本上要通婚的話比例上非常低,更何況,原住民男性也不會願意看見族人與漢人交往,加上漢人侵墾、打壓、看不起原住民的事件層出不窮,在當時雙方劍拔弩張的情境下,要譜出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是很困難的事,
但既然是探討這個題目,確實也就有通婚案例,那麼是什麼樣的漢人會和原住民女子結婚呢?也就是這些一窮二白的羅漢腳,可以透過入贅取得安身立命與富裕的生活,在<清領時期臺灣的漢埔通婚>這篇文章裡有提到「張達京」這個看似正面的案例,可是也陳述了當時這股「風潮」的黑暗面。
根據傳統,平埔族擁有合法土地財產繼承權的是女性,但因大清律法不承認女性有繼承家產的權利,不少利慾薰心的漢族男子為了騙取土地,往往想盡辦法入贅到平埔族家庭,藉以掌控女方的土地與財產。這種欺瞞的手法,從康熙末年以來蔚為風行,讓許多原本屬於平埔族的土地,紛紛合法轉移到漢人手上。對於漢族男性來說,選擇與平埔女性結婚,既可解決獨自來臺孑然一身的孤寂,入贅到女家後又可分得家產,人財兩得,對「羅漢腳」來說的確頗具吸引力。-清領時期臺灣的漢埔通婚
從黃樹仁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有很高的機率證明「沒有唐山媽」是一種漢人種族優越的幻想,事實上在當時並沒有那麼多原住民女子與漢人通婚的案例,在他綜合其他學者的研究後推論:「除了有強烈利益動機的通事之屬,或生計困難的社會邊緣人,一般漢人男性末必願意忍受被人歧視訕笑而 與原住民女性通婚。原漢通婚並不像一般想像的容易或普及。」
這麼巧,由李奧納多飾演的Emest Burkhart這個角色,不就是一個因傷退伍、窮困、邊緣的「羅漢腳」嗎?他身邊的白人夥伴,一邊看不起原住民,譏笑他們的孩子是「野種」、「雜種」,另一方面為了土地、石油、金錢而假裝和善,看來日光底下真的沒有新鮮事,在世界各地都有這種故事再發生。
參考資料:
少年台灣史/周婉窈
清代臺灣漢人之耕地取得問題,黃富三、曹永和編,臺灣史論叢第一輯
《花月殺手》背後的真實歷史: 1925 年的歐賽奇謀殺案
沒有唐山媽 ? 拓墾時期臺灣原漢通婚之硏究/黃樹仁
遺忘祖靈的孩子--探究異族通婚的文化現象
清領時期臺灣的漢埔通婚
省籍通婚在歷史記憶中扮演的角色:以外省人與本省人為例
https://tdetaiwan.hypotheses.org/814
原住民族土地權的挑戰:從一個當代保留地交易的區域研究談起
https://homepage.ntu.edu.tw/~anthro/download/journal/80-2.pdf
原住民族的歷史重建
http://taiwannation.org.tw/taiwan/twabo2.htm
原住民族文獻
https://ihc.cip.gov.tw/ihcfile/EJournals/39/3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