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猶太作家,看歐洲城市的咖啡館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風格的咖啡館,若將你雙眼矇住帶到你居住城市的某間咖啡館,你能辨認得出是哪裡嗎?
從兩個出生在不同國家、兩個世代的猶太裔歐洲小說家的視角見證了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歐洲世界,並能在他們的作品中看出咖啡館之於他們生活的重要地位。
歐洲咖啡館是許多文人薈萃的地方,正因為文人的生活與咖啡館息息相關,而有許多文學作品皆以咖啡館作為主題。《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Die Welt von Gestern)是出生於十九世紀末奧地利的茨威格(Stefan Zweig)的自傳式小說,他以歐洲文人的故事帶出人與城市的關聯。
茨威格提到那時的維也納咖啡館總有許多青少年,他們年約十五。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聽著其他桌的文人聊天,為的是從其中獲得最新的文化訊息,那些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文藝青年甚至在當時著名的德國或法國文學還沒出版成冊時就已經搶先讀過了。
那是戰前的歐洲,歐洲人對於「國與國之間」並沒有什麼概念,維也納舉城熱愛文化藝術,像茨威格一樣—中產階級的猶太裔年輕人充滿理想抱負並精通多國語言。良好的語言能力本可以優雅的周圍列國,卻無奈成為逃亡時的一項工具。
茨威格曾在書信中提到「出於絕望,我正在寫我一生的歷史。」他也說過,有兩三個祖國的人,比沒有祖國的人更悲慘。對世界絕望而於二戰期間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出生於1945年的猶太裔法國作家蒙迪安諾(Patrick Modiano),正好與茨威格的時代擦身而過……
201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蒙迪安諾透過描述巴黎市井生活帶出他的人生觀。《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故事場景發生在五O、六O年代的巴黎薩德翁街,曾經有過美好時代巴黎聖日耳曼的咖啡館,作者以咖啡館內十九到二十五歲的巴黎人描寫出人命運的不可捉摸。
或許錯過了文化活動最鼎盛的時代,但五O年代的薩德翁街依然有著「在薩德翁討論什麼,巴黎人就在討論什麼」的地位,恰好與茨威格筆下的維也納咖啡館有著類似的評價。
不論你是否曾經旅行巴黎,都聽過塞納河畔左岸的咖啡館。位於左岸的「那些」咖啡館見證了海明威、沙特、卡謬等人文薈萃的咖啡館;如同十九世紀的維也納咖啡館也曾聚集羅丹、里爾克、佛洛伊德……
不知道是否是為巧合,兩位猶太作家都利用咖啡館敘述城市的興衰,來探討生命的存在議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