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r.Caree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怎樣的工作觀最快樂

Dr.Career
·
·
若是按著工作背後的驅動力來區分的話,工作觀或可分為三大類:1.看見對我的價值而做:有錢、有名、有權、有地位、有別人的尊敬仰慕。2.看見對人的價值而做:為人們創造效益與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3.看見工作本身的價值:看見工作中自己的天賦才華得以發揮。哪一種能帶來真正的快樂?

《阿瑪迪斯》(Amadeus)是1980年代的一部美國電影,導演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描述音樂神童莫札特傳奇的一生。阿瑪迪斯其實就是莫札特的名字,所以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都譯為《莫扎特傳》。這部片子於1985年獲得奧斯卡八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將本片列為AFI百年百大電影中的第53位。

好故事改變世界,今天想聊的故事,主角並不是莫札特,而是阿瑪迪斯這部電影裡真正的第一主角安東尼奧。薩列里。薩列里是奧地利一位宮廷作曲家,擔任宮廷樂長達36年之久,創作歌劇非常成功,連貝多芬、舒伯特和李斯特都曾經是他的學生;除了四十多部歌劇外,還寫了很多世俗歌曲和聖歌,可謂18世紀末葉最流行的歌劇作家。他不但才藝被眾人肯定,還擁有權力與財富,說他是天之驕子應不為過。薩列里有虔誠的信仰,認為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上帝獎勵了他的虔誠,所以基本上是懷著敬畏上帝的心來投入他的創作事業。薩列里一直都是當時皇家宮廷唯一的音樂高手,直到他遇到了莫札特。

當他聽到莫札特的音樂時,感覺聽到了自己一生立志所要創作的旋律,當他看著莫札特的樂譜手稿時,好像看到了無可比擬的美麗;相較之下,他覺得自己的作品變得平庸無奇,永遠沒有能力創作出同樣水準的作品。他感覺自己像個囚犯,只能從窗內往外看,看到一種藍天般的榮耀,他十分渴望、極其嚮往,卻無法進入。

在一次機會裡,皇帝召見莫札特,薩列里特別苦心創作了一首「歡迎進行曲」,要送給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家,沒想到放蕩無禮的莫札特,聽了一遍之後,竟然指指點點,最後把薩列里的作品大筆一揮地做了改造,後來蛻變為歌劇《費加洛婚禮》中第一幕的詠歎調,卻也讓薩列里的苦心作品變成了「草草不工」之作,令他感到挫折而難堪。

薩列里夢想創造出非常的音樂,卻在莫扎特的卓絕不凡下,讓他看到自己的音樂多麼平庸,他祈求上帝能用創造性的才華充滿他,他說:「神啊,既然你給了我慾望,就應該給我才華。然而,祢竟把才華給了一個傲慢、荒淫又幼稚的傢伙,卻只給了我察覺他天賦的能力?神啊,祢為什麼如此對待我? 」在劇中,薩列里因嫉妒生恨,不僅暗地阻撓、言語不遜,甚至想要以計謀毁掉莫札特,他派女僕臥底,以便掌握莫札特的一舉一動以及最新作曲動向,更想找到他作曲的弱點;在電影中他後來喬裝成莫札特死去的父親,以一襲全身黑衣人現身,付錢命令莫札特為譜寫一支安魂曲。可憐的莫札特本來就懷著對父親的歉疚,再加上對金錢的需要,儘管當時已經身心俱疲,還是在恐懼中接下了這個創作的委託,很不幸的是,最後這支安魂曲尚未完成,便在貧病交迫下死在床上,一代音樂才子,竟以35歲的英年殞落人世。至於薩列里,在莫札特死後又活了30多年,但是因著罪惡感而自戕,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全劇以悲劇收場,讓人不勝唏噓。

這部電影阿瑪迪斯,是改寫自謝弗的舞台劇本,而謝弗的舞台劇又來自俄羅斯文學家普希金短小的戲劇作品「莫札特與薩列里」,他把當時的流言寫成劇本。為了劇情張力,其中可能有很多與事實不符之處,所以以上分享的,不能說是歴史故事,而是電影情節。

但是這個情節裡面,隱含著深刻的工作價值觀,值得我們聊一聊。

人活著就要工作,莫札特和薩列里也不例外,只是每個人所處的職場領域以及所擁有的天賦特質各有不同,以今天的用語來說,莫札特和薩列里擁有音樂才華,也服務於音樂界,是屬於藝術工作者。對於天生的才華,我們沒有決定權,但是工作的動機與價值觀則是我們的選擇;而一生是否快樂滿足,正是決定於我們的起心動念,並非天生才幹。

若是按著工作背後的驅動力來區分的話,也許可以把工作觀分為三大類:

  • 看見對我的價值而做:有錢、有名、有權、有地位、有別人的尊敬仰慕
  • 看見對人的價值而做:為人們創造效益與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
  • 看見工作本身的價值:看見工作中自己的天賦才華得以發揮

如果回到小時候,我們可能都曾經因著特別擅長某些事,而做得很開心、因而開心去做,就像莫札特與薩列里,小時的音樂表現十分出色,即或沒有演出的舞台,也會單純因著在音樂裡而開心。只是長大後,我們的心思被世俗的價值觀佔據了,開始想著從事這些事情會有什麼好處,有出路嗎、有錢嗎、有發展嗎。就拿藝術工作者來說,不管是樂手、舞者、畫家,如果能躋身世界名流,那的確是有錢有名有仰慕,只是,躍上世界舞台者幾希? 又有幾個人能像薩列里那樣做上宮廷樂長? 難怪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醫學商學科技,不願他們冒險唸哲學搞藝術;冒什麼險?就是未來沒有出路之險。也因此之故,在這個「看見對我有價值才做」的工作觀底下,不知埋沒了多少莫札特。

當我們順利進入了職場,如果做得還不錯,又開始想著我比別人優秀嗎、我的薪水比同儕高嗎、我的粉絲比別人多嗎,陷入了「社會比較」的泥淖,對於已經得到的,只想要更多,永遠不會滿足;所以第一種價值觀,因著看見對我的價值而驅動的人生,也許會帶來名利權位甚至帶來聲望,但同時也帶來「因著永遠不夠」而產生的貪婪,永遠活在「想要更多」的不滿足中,內心疲憊不堪。

第二種工作觀,看見對人的貢獻與價值而做,看似偉大,卻十分危險。很多時候我們會滿足於自己所做的可以服務社會,卻不知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早已經不是在服務社會了,相反地,我們只是在利用社會,利用社會來肯定我,讓我感覺良好;一旦社會沒有給我預期中的回應時,便慌了手腳,一顆心找不到落腳處,因為當無法獲得期待的肯定與掌聲時,就會陷入極大的失落與挫敗中。就像遇到莫札特之後的薩列里。

薩列里以其地位之高,聲譽之隆,為什麼會對莫札特這位年輕人充滿嫉妒與疑慮呢? 害怕失去第一與唯一,甚至害怕可能失去樂壇寶座與眾人的掌聲,應該是很重要的因素吧。這種來自人們的肯定,往往是第二種工作價值觀很重要的動力,畢竟我是為別人的價值而效力,若是失去人們的肯定,我要如何知道我是有價值的呢? 不如莫扎特,使薩列里經歷的不是普通的失望,而是刺骨的疏離和心碎。我們如果願意穿上薩列里的靴子,站在他的角度來揣摩他內心的恐懼,就不難理解一個原本信仰虔誠的人怎麼會突然變成一個扭曲而陰狠的角色,因為他就要失去自己原本存在的憑藉了。

無論如何,薩列里已經算是樂壇上的佼佼者,不但看見自己對人們的價值,也獲得人們高度肯定的掌聲了,如果連這樣的人都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快樂,那我們這些才藝創意與名氣都一般般的廣大的無名小卒,又該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工作、如何自處呢?

這就需要第三種價值觀「看見工作本身的價值」,也就是「看見工作中自己的天賦才華得以發揮」的動機上場了。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有個問題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得到一些啟發: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是開心滿足的嗎? 如果不想名不想利、甚至不想意義與價值,不管是跑步、音樂、舞蹈、滑氷、畫畫、寫文章、攝影等等等等,單純就這件事本身而言,雖然需要很多刻苦練習、會經過很多挫折與失敗,可是就是有著說不出的開心與滿足,這很可能就是天賦才華得以發揮出來的快樂。如果是以這種動機而願意持續努力的工作,就是因著看見工作本身價值而做的工作。

三種不同的工作觀,會帶來不同的成功或失敗嗎? 工作的成果會因為工作觀的不同而不同嗎? 答案是:不會。不管哪一種工作價值觀,如果天賦能加上持續不斷的全力以赴、最後再加上機運的話,結果都可能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事實上,各行各業世界知名的佼佼者都是這一類,就以目前最新的冠軍群來說,足球的梅西、NBA的MVP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的威爾·史密斯與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奧運游泳的凱勒布·錐索(Caeleb Dressel)等等,都是潛在的天賦才華加上持續不懈的全力以赴、再加上幸運之神的眷顧,有以致之,沒有一個例外。相反地,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管哪一種工作觀,他們都不會成為今天的自己。所以,持續不斷的全力以赴與機運,都是成大功立大業的基本要素,但是,它不是快樂滿足的基本要素。畢竟,成功的人不一定快樂,成功卻不快樂的人滿坑滿谷,快樂的人也不一定獲得世俗的成功。

坦白說,在世界上無數個角落裡,有無數的人是尚未成功的梅西、柯瑞與錐索,或者更尖銳的說,有無數的人是這一輩子都不會成功、或者至少這一輩子都不會「那麼」成功的梅西、柯瑞與錐索,那麼,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又該如何看待自己或自己的工作呢? 這個問題才是關乎眾生的關鍵問題吧。

試問:薩列里想要以才華傲視樂壇,有錯嗎? 我們希望自己的表現在所屬的行業中出類拔萃,有錯嗎? 當我們表現不如人的時候,是否就可以的合理的懷疑自己是不是入錯行了、會不會這根本不是自己的命定之路呢? 其實,一個人未必非要有絕世才華才能對世界做出貢獻。

電影中的薩列里把整個人生建立在透過音樂獲得成就的夢想上,如果薩列里把焦點放在潛力的發揮,潛心創作,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他會又成功又快樂;事實上,薩列里的作品到今天都還在演奏,人們還是會聽他的音樂。今生的工作並非蓋棺論定。

而且,薩列里身為一名被重用的宮廷作曲家,有很多機會可以拉拔後進晚輩,而他也的確幫助過不少重量級的音樂家,可是他並沒有看到自己這種成全別人的價值,反而一心一意想在音樂創作上成為萬人景仰的英雄,掉進了第一種和第二種工作觀的陷阱裡,無法自拔,成為一個悲劇人物,何等可惜。

他曾對深深敬畏的上帝吶喊,「主啊,求祢讓我成為一名偉大的作曲家,讓我透過音樂宣揚祢的榮耀,讓我的作品成為不朽」,多麼崇高的情懷,可是上帝似乎並沒有垂聽他的禱告,會不會就是因為他的起心動念發生了偏差,在他看似合理的雄心中,卻隱藏著驕傲的錯位,表面上看來,這位敬虔的信徒願意為他所信奉的上帝而工作,但內心的底層所衷心盼望的,卻是讓自己的作品不朽、讓自己偉大。

其實,如果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到開心滿足,因著不斷努力有所進步而感到無比快樂的話,這個過程的本身已經給了我們獎賞;人生真正的快樂,正是由無數個這種類型的快樂滿足所積累串連出來的,並不是大筆的財富與宰制人的權力,也不是人們的鼓掌與喝彩。而且這種滿足喜樂是因著潛能得以發揮、從內心深處所湧流出來的,是別人搶奪不走的,不會因為沒有人支付獎金酬勞、沒有人欣賞叫好,就消失不見的。

這種工作觀之所以能產生內在湧動的滿足,是因為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價值觀,看見自己的價值不假外求;每個人的受造本身就是奇妙可畏的,不必倚靠任何外在的頭銜名號與成就財富來肯定或證明,我們這個人存在的本身就是價值,我們所追求的,就是發揮已經存在我們裡面的潛能,盡力把工作做到卓越,在這個基礎上去創造價值,以愛與利他為念,這才是最好最健康、也最能帶來恆久快樂的工作觀,才是真正利人利己、讓社會平安詳和又充滿活力的工作價值觀。

不知道朋友們您同意嗎? Minchelle祝福您,在癸卯開工前,調整對齊、蓄勢待發的過程中,恩典滿滿~~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