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kekexili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从Ayawawa“御男术”和评论慰安妇说起

kekexili
·
·

前几天朋友圈看到一条网友评论:综合各位朋友的智慧,粉丝智商排位为:于丹粉<陆琪粉<娃娃粉<周冲粉<咪蒙粉<新世相粉<罗振宇粉。当时我还很困惑,这个“娃娃”是谁?搜了一下,发现这篇文章:情感教主Ayawawa和300万种择偶焦虑。 谷雨实验室这篇“非虚构”文章里采访陈亚亚那段,引起了陈亚亚的强烈不满,发表了雄文反驳。说实话,当时看这篇的时候,陈亚亚这段我并没当真,我以为是虚构的人物,为了剧情需要,写的这种强反差呢。因为反转的实在有点快。常理讲,一个40岁读到博士的知识女性,又是女权主义者,价值观是不可能三百六十度大转弯的。她的观念因为猫咪生病,也许会有改变,比如她开始不再执着于独身生活,开始考虑生活伴侣,但肯定不会甘愿去做娃娃训练出来的那种附属于男性的女人。

另外引起社会舆论炸裂最终有关部门注意并关小黑屋六个月的,(微博:@Ayawawa线下发布严重不当言论,账号禁言半年: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4486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就是有关爱娃娃说慰安妇是女性性别优势这个观点了,我最开始也觉得真是新奇。后来稍微看了一下她的“教学指南”,发现“物化女性由此获得男人欢心、控制男人”的伎俩竟然还特别有市场,坐拥三家注资千万的公司,更有意思了,于是多了解了一下她的卖点。你不知道的Ayawawa丨一对一课程售价数十万,号称智商145

然后matters微信群里就这几点辩论炸了锅,我发表几点看法哈。

有关爱娃娃说慰安妇是女性性别优势这个问题,我觉得纯粹就是她无知和愚蠢的表现,首先,她忽略了慰安妇也有很多被杀害的事实,战争后固然是女多男少,但那是因为上前线打仗的主要是男人,而并不是因为女人可以做慰安妇苟活。其次,她的价值观极其扭曲,在她看来,战争时期的人只要为了活着,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不管是出卖自己的身体、自由,还是灵魂。另外就是对慰安妇这个群体的不尊重,郭柯导演的纪录片《二十二》里没有任何煽情的音乐和话语,就是平铺直述他所跟踪的慰安妇晚年生活,画面平静、唯美,但观众可以真实感受到当年被迫成为“慰安妇”的遭遇,给她们造成的难以言表的伤害。

第二个问题,有关部门为此封她言论的问题。我是不支持的,我不支持的原因在于,有关部门太任性,规则都是他们随便定的,甚至没有明规则,就随便处罚,这点我不认同。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但边界究竟在哪里,这不应该是公权力随意决定的。

至于,这件事和英烈法,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我并不反对英烈法,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怎样定义“英烈”这个概念的标准和范畴。而且,允不允许人们质疑和求证?

爱娃娃的“御男术”这么有市场,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KY这篇分析的深得我意:我无法责怪选择了Ayawawa的女孩,只希望她们明白她们也受到了伤害

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女权主义者,也不是独身主义、不婚主义或者丁克,虽然我身上被人贴过无数标签,比如“第三人类女博士”、“女汉子”“女野人”、“高知”“公知”等等,大约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不知道是第几类人类了,哈哈,但认识我的人都知道,生活里我是很随和的。我只是鼓励女生独自立、自强、自爱。既然谈到了这个话题,那我就多说几句。

有人说:现在所谓女权,都是包裹在女权外衣下的精致利己主义。说有些女生打着“女权”的旗号明明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但就是矫情的不去做,而求助于男人,别人帮完了就把人甩一边,认为男人帮女人是天经地义。且现在男多女少,女性在家庭、婚姻的地位并不低,比如农村的高价彩礼,婚后飞扬跋扈等等。

事实上吧,这些都不属于女权主义的范畴,“利用男性达到某种目的”这只是手段心机而已。我个人认为,有些女生确实有“先天优势”,可以利用男生对自己的好感来怎么怎么,很多男生也吃这一套,怪不得别人。一般情况下,我都觉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嘛,这是价值观的问题。但如果是教别人去用这些伎俩获取一些什么什么,尤其还要牺牲、丧失自我,那这人就是居心不良。

女权主义者并不是代表她们认为“女性可以为所欲为”,像“高价彩礼”这种物化女性的行为,也是女权主义者所反对的。

女权主义(英语:feminism),又称女权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追求性别平权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女权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受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选举权、代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女权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权主义的观念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现代女权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不过,女权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权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genital mutilation,详见女性割礼)或北美地区的职场天花板效应。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社会议题。

从维基的定义可以看出,女权主义的重点只是“平权”,比如职场上的“机会平等”,因为女性生理上承担着人类繁殖生育的责任,那么也就意味着她们应该得到相应的权利,比如带薪产假等等。只要科技还没有发达到可以不再需要女性的身体来繁衍后代,那女权主义者们就会斗争到底。说白了,这也是一个社会分工的问题。知乎这篇回答有点意思。女权主义者到底在追求什么?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38078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过去女性都是谈不上什么独立、权利的。

在十七世纪前,英国的已婚妇女基本谈不上有何权利,除非丈夫自愿地让给她权利;当丈夫在世时,她的财产和她的人身完全供丈夫享乐;在某些国家,如果丈夫死后没有遗嘱,女子的财产要给丈夫的亲戚,而不给她或她的孩子。如英国基督教会礼仪认为:“女人的意志应服从男子,男子是她的主人,也就是说,女人不能按她自己的意志生活,离开了男人,她既做不了任何事而且也干不成任何事。男人怎么做她就怎么做,她应把男人当做主人来侍奉,她应畏惧男人,服从和臣属于男人。

中国是从民国时期开始,女性才开始享有受教育权的。从明朝开始的“程朱理学”,尤其裹小脚的陋习,简直就是从精神到生理,都将女性束缚起来。诸如出阁前不可随意抛头露面,无数被各种歌颂的烈女和贞节牌坊,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等。

中国女性解放,比起中东某些国家,还是比较彻底的。但和北欧相比,还有很远一条路要走。不只是直男癌们要成长起来,摒弃诸如“处女情结”“女人不生孩子就是怪物”“漂亮、穿着比较暴露的女生活该被猥亵”等等落后的观念,女生们自己也要足够坚韧、坚强,不再依附于男性。正如我家罗素说的:

大自然造人,并不是叫他们各自孤立着的,因为除了凭藉异性的帮助,人就不能完成生物学上的目的;并且文明人若没有爱情就不能充分满足他们性的本能。倘若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肉体的和精神的——不一致地参加性的关系,性的本能是不能完全满足的。那些从未曾经历过相互愉悦的爱情中沉酣的亲密和真挚的情谊的人,实在是失却了生命所能给予的最美好的东西,他们会无意识地——倘若不是有意识地,感到了这种损失;结果,他们因为失望的心理,每每发生妒嫉、欺压与残酷的行为。给热烈的爱情一个适当的地位,于是成为社会学家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许多男人都怕受到女人的影响,但就我的经验而言,这实在是一种愚蠢的恐惧。男人需要女人,女人也需要男人,精神上的需要绝不下于肉体上的需要。至于我,我从我曾爱过的女人身上受益良多,假如没有她们,我就会心胸狭窄得多。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