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直開.鬧乘客.耍性格︰在台灣當一名巴膠是怎樣的體驗?
跳上公車時的瞬間傳來一股令人眩暈的氣味,那是把鹹魚淋上納豆放在碳爐上火烤的味道。我懷疑車廂內是否有死老鼠或其他不潔之物,然而,晚上七時多,沒有開燈公車漆黑一片,找不到原因。
直到公車到達終點站,站內燈火通明,嘟悠遊卡之時才發現:司機光着腳,沒穿鞋子。
那些年往逢甲的路上
那年暑假初遊台中住學長家,他手受傷不能駕機車,我們唯有等公車。我指明要去逢甲大學和夜巿,恰巧他家門口就有公車站,站牌列明每天四班和到站時間。
我們在站牌下等了40分鐘,該來的車,沒來。光等40分鐘也不是辦法,學長便提議回房裡打PS3,等差不多再下去。又等了半小時,他忽發奇想打熱線查詢今天是否有公車,沒想到接電話竟然是司機本人:
「哇咧你們要坐車喔?好喔好喔。」
司機的聲音好像是說,沒想到暑假會有人去逢甲大學,本來想不開車,現在沒辦法。20分鐘後,一輛小巴來到公車站,只有我們兩名搭客,公車,飛着走。
軚盤上的權力慾
「不好意思,請問會到中一街嗎?」除夕夜,幾位大學生在葫蘆墩上車,禮貌地問公車司機。公車司機的回答精妙絕倫:
呀我怎麼知道?
幸好幾位同路搭客告訴他們,這一路的車都經過一中街。上車、刷卡,幾位學生擠在前面博愛座側。才剛被公車司機嗆完,心裡自然不爽,大吐苦水,其中一位學生說:「算很好了,我們桃園的司機會罵人呢!」
公車司機聽到他們對話,性格突然一百八十度迴轉,打開車上咪高峰揚聲:「下一站快到囉!下車乘客請小心後方來車喔!謝謝。」一站之前,他是這麼說的:「快一點快一點,刷卡快一點!刷不了的上來前面,往裡面走,快啦要開車啦!」
旅遊之時總覺得台灣人斌斌有禮,溫和婉約,應該是甚麼事情都很好相語。然而他們一跳上車,握住機車龍頭或軚盤,立即變成⋯⋯中國人。
就如同所有掌握了權力的漢民族一樣,那怕權力多麼微小,也是權力,也是可支使他人服從的力量。許多人歸吝於台灣交通混亂是因為考試太過容易,導致司機未有足夠經驗便上路。我反而覺得是華人掌握權力後的「民族覺醒」,而這份權力在公路上的具體顯現便是大車撞小車,小車撞行人。
以民用交通工具而言,公車司機位處食物鏈頂層。撞飛一兩台機車、輾過一兩位行人,乃是權力和地位的展現。
公車靠站時經常採取壓迫策略,短距離騎過機車道,前後方的機車看得到燈號,來得及閃避。恰恰駛進中門附近的機車,四周都是車與人躲無可躲,落入公車司機盲區,司機看不到它們,輾過了不知該責怪誰。
縣道鄉道常有狹路,單線雙程行車,公車往往要抽頭壓過機車區才足夠轉彎。此時,機車紅燈,前行禁止,又有驕車頂着屁股,上下班車流密集時,攞位置需要時間。我從沒見公車司機等對面的機車騰出足夠空位才轉彎,一般都是扭軚就轉過去,最近只差一個倒後鏡的距離,居然沒撞到,司機技術非常高超。
不顧後果回軚倒車也是常事。台中巿違泊和其他城巿一樣,公車左向迴轉時,常被前方路口違泊的汽車擋住去路。這麼情況香港的巴士司機會等前方車輛駛開,然後駛入路口,例如中環街巿、域多利皇后街就常常發生類似情況,導致交通阻塞。台中的司機會毫不猶豫立即倒車,我坐在上面還以為在打GTA,明明不到30公厘後方一台福士在等轉彎,福士後方一台日產,這公車是要逃避誰人的追捕嗎?
開Zone!公車司機的無限心流
有一回搭公車悠遊卡餘額不足,需要付現,問公車司機去高鐵站需付多少錢,司機說︰
高鐵站這麼多,我怎麼知道你要去哪一個?
「咁串?」我當下想回嗆,想想看待會開車時他耍花招,我命仔難保。忍氣吞聲說去台中高鐵站,司機拿出手機,上網查看車資,我心想,啊?車上沒有車資表?還得上網查⋯⋯
經過接近一年的田野調查,公車司機粗略歸為兩類,一類是政府直接營運的類型,態度像訓導主任;另一類是客運公司經營路線例如統聯營運的路線,司機相對而言較有禮貌,較為客氣。
台北和高雄坐過零星幾次公車,問司機路線、停靠站不約而同會發脾氣。一次在台北拍照後,左肩是攝影器材、右肩是換洗衣服,打著一把斷骨的透明傘,夜裡冒雨等公車前往旅館,拍卡前向司機確認︰「這會停台北大學嗎?」
「哪裡都不停,直接去桃園。」司機答。
我呆了一下︰「那麼哪一路公車會停?」
「你就google一下,又沒有多難。」司機說。
倖倖然落車後才想到,不對呀,我就是google到你這一台車能到我才截停你上車的不是嗎?站牌上亦標示這一路公車會停五站。唉,當時不懂反問他,來台灣後人變笨了。
台中偶爾亦有公車司機不知自己開去哪裡。某日我約了朋友去鰲峰山野餐,彼此在不同站點上車。我怕搭錯車,問司機A站停或不停,司機答:
「這台車只是直直走。」
「啊?所以是停嗎?」
「只是直走呀,一直走到底。你那個站要轉彎。」
我悻悻然沒有上車。15分鐘後同一路車抵站,我問司機,這次司機明確說停,我才上車。總共等了40分鐘。
台中公車的編號後綴「延」、「區」標示,約莫等於香港D、S之類的區分。上述公車同一路線,我花了一段時間研究,發現每15分鐘見到一次公車到站,站牌上的時刻表卻標示30分鐘一班。猜測與「延」、「區」有關,只是公車沒寫清楚而已。
公車站牌也糊糊塗塗的,常躲在樹叢間、巷子裡,生怕路人發現。站牌沒有「客製化」,目前所在車站並沒有明確標示,常要找一陣子才能看到。唯一溫暖的地方是,公車站常備愛心椅供人們坐着等。站牌和標示又是另一個故事。
某日我約了一位朋友在搭同一路公車去拍摩天輪,Google和站牌都寫會停台中火車站。等20分鐘後,朋友line我問︰「為甚麼公車上沒看到你?」
「我沒看到公車呀!」
朋友幫找問才知道,車子路線有改,臺中火車站的站點改到綠川東街,不在建國路。站牌為甚麼沒改?
「我哪知?」公車司機答。
時刻表之王
某日司機大哥傳來兩張手掌大的時刻表:「你們拍一下,最新的公車時刻表,拍第一張喔,第二張是上個月的。」
第一張時間表寫着八月,第二張時刻表寫着七月,兩張時刻表繁忙時間只差5分鐘,標記着起訖站的開車時間,中途靠站時間不明。我懷疑公車時間表頻繁更改,是導致google map不準的原因。
Google Map可以直接顯示公共交通路線、停站地點、路程距離是超級德政,猜測是政府與Google共享數據的結果,台灣的資訊科技直接輾壓香港。然而google不一定準確,甚至很多時候不準確,我截了幾張圖︰
數之不盡,並不是要公審,單純想告訴大家時刻表「僅供參考」。
十幾年前沒有google map,手機沒有網路,我們不知公車會不會到,立在路邊乾等公車,我們無奈、私下抱怨;科技進步,我們知道公車行程,時間不準確,我們憤怒、投訴。
例如上述的公車,如果時間表修改得「這麼自由」,那麼數據只是參考值而已。我試過公車等40分鐘沒等到,也試過準點到達,公車卻早到兩分鐘開走了。所以即使大數據時代,等公車的要訣,依然離不開一個「等」字。
等公車是一間修行
在台中搭公車,一定要提前15分鐘到站前。公車沒到,至少等20分鐘才離開,反正你也沒有別的手段移動吧?
公車誤點可能是現實交通情況,逢甲大學福星里那邊,周末晚上常常塞車。前陣子下課後等半小時是常事。
實習那兩個月,每天固定搭最早的公車去學校,時刻表上寫著6:00正開車,我發現每天5:58分車子就出發了。我還一直以為iPhone時鐘有誤。一個半月後某天,原本的司機也許休假,由另一位代班,那一趟公車準時6:00發動。
司機一邊開車一邊講電話,常常意識不到乘客要下車而飛站;到總站因為乘客沒按鈴直接跳過駛入停車場,我也遇到過。清晨班次老人們耳朵不好,講話聲浪太大,司機苛斥也有。遇到小朋友態度180度改變,那班次固定有兩姐妹在A地上車,B點幼兒園下車,司機會主動打招呼和提醒下車。
非繁忙時間公車直接在我眼前飛站不停亦遇過好幾次,而明明車上沒有乘客。恐怕是司機的經驗告訴他,那個時段從來沒有乘客,直接駛走。朋友跟我講過可以檢舉,但要怎麼檢?拿手機出來拍照錄影的時間都沒有,它已跑遠了。再說,檢舉後它真的會改善嗎?搞不好下個月這條線停辦,更麻煩。
換作在繁榮的大城巿,這一班公車錯過了,最多等15分鐘的下一班公車。新北以南的城巿,再等40分到90分鐘是常有的事。閒來無事等一等,樂觀一點,想作慢活的浪漫。趕時間或心情糟糕的時候,還要等一台不知來不來的公車,那種滋味,一生之中只有一次就夠了。
網絡傳言公車司機的「德行」與超長工時、福利不佳有關。
尖峰過去的抽泣的女孩
某日加班到八點,尖峰時刻已過,公車1.5小時一班,末班車十點。到得公車站,一位穿粉紅衣、黑皮鞋、長黑馬尾,興許是銀行實習生的女孩,蹲坐在電箱前,發現我過來,扭過頭、側身、鼻子不時發出「啾、啾」的聲音。
該不會在哭吧?
這個時間點在等公車,想必經歷了難捱的一天,這種時候一定很想趕快回家,窩起來傷心一下,不願被別人看見。偏偏這個時候來了一個陌生男子,那是怎樣呀?老天爺開的玩笑。
我立即退後幾步,保持兩米距離。暗道︰公車趕快來吧,很折磨呢,走開又不是,上前安慰會被當成變態吧,可能她只是感冒呢?一定是。
台中街燈亮度是香港的三份之一,街上店鋪俱已閉店,只剩路過汽車的引撆聲,明明八點卻夜得像十點。零星幾個行人路過,看看我,又看看抽泣的女孩。我們就在這樣的晚上等了40分鐘,公車到站,我讓她先上,畢竟她比我早來。她回頭,沖我一笑︰
謝謝。
嘟。
嗯,T Pass呢。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
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