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Nicy 分享日常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你知道「三思而後行」,為什麼是「三思」而「後行」嗎?

Nicy 分享日常
·
·
其實大部分的我們就是因為在生活很多事情都過於簡單化,從小都吸收的那些簡單且理所當然的道理。所以也导致我們也聽到无感,從小都知道這些句子的整體意思,但我們卻沒有細想過這些簡單幾個字後面,到底蘊含著多少古人畢生累積的領悟。

最近的我在偶然間看著YouTube的影片學習時,發現自己對於「三思而後行」擁有了更清晰的領悟。影片中說到的是關於一本書叫《Thinking Fast And Slow》也叫《思考快與慢》的內容。

而剛好的,在那前一天我也在IG頁面的限動有分享到了自己對於跳脫自我極限,並在潛意識開始自我限制時,讓自己擁有自我意識去做出更好的思考,回應面對的事情,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matters裡查看我的文章。

而影片中內容和我所分享的事很有連結,我也蠻好奇其他觀眾是怎麼想的,而當我在留言區底下閱讀大家的感想時突然發現有個觀眾說的一句「簡單來說就是三思而後行」

這聽起來沒什麼,就是個很長在留言區底下看見的那些喜歡把講師,作者的話簡單化成沒什麼深度的,也有點喪氣的留言。

但我也發現,其實大部分的我們就是因為很多事情都過於簡單化,從小都吸收的那些簡單且理所當然的道理。所以也导致我們也聽到无感,從小都知道這些句子的整體意思,但我們卻沒有細想過這些簡單幾個字後面,到底蘊含著多少古人畢生累積的領悟。就比如為什麼要是「三思」,「而後行」。

對我來說經過影片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悟,我對「三思而後行」這句話擁有的詮釋就是:

三思

思緒 1 - 當某件事發生時,大腦進入所預設的機制,做出本能的思考回應。

思緒 2 - 意識到你的當前的思考狀態,分辨,衡量腦中的各種聲音的真與否。

思緒 3 - 思考在經過你的自我意識的檢討後,你該做出什麼更成熟的回應(而後行)。

而大部分的我们在面对种种事情的发生时,思绪却只停留在了第一步,本能的维护自己,做出自我保护(或是我说自我限制)的回应。

比如

當別人說了讓我們不喜歡的話語時,本能的反應就是呈現不喜歡的表情,腦中出現各種合理化自己理由的回應。

但我們也該在這些發生時,反問自己究竟別人說的是不是屬實。也許別人對你的說詞其實是你自己所看不見的缺點。可能別人只是想幫助我們進步,但因為本能的自我維護,才導致我們去反對所能令自己成長的人事物。

最終當自我意識發生時,我們便能採取更成熟的回應,如聆聽,消化,學習和改變。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別忘了隨手幫我按個贊,追蹤支持下,這每日更新的頻道!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