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s哲思妙想|哲學家的職業病
哲學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擅長,最喜歡窮究事物終極原理的一群人,他們運用自身理性的思辨能力與獨特的語言表達他們腦海裡,各式各樣千奇百怪,深奧玄妙的思想。
從事這項專業工作,說到底,他們所需要的研究器材可能只有一張紙跟一枝筆。他們總是能夠運用最少的資源,創造出最豐富的文化資產,這些能力確實不是大多數人能夠擁有。
弔詭
巧妙的事情在於,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對哲學家的印象是很有邏輯、講話有條理。如果深入思考這句讚美:「我覺得你邏輯很好欸。」便會發現這句話裡頭,早已預設某種思考方式是他們內心所想的那種模式,並且設定那樣的思考方式叫做「邏輯很好」。
大多數人事先預設了形式,認為符合那樣的思考形式便足以稱作「邏輯」。更有趣的是,如果他們早已知道什麼是邏輯,卻又認為自己無法像自己所設想的那樣思考。
也許更多人會這麼說:人們能夠設想出來的事物,從來不代表人們能夠達到。也就是說,可以想出來跟可以達到是兩回事。那麼,這不就是承認,人的思考本身確實是超越的?
感受與反省
每次言說或使用語言的此時此刻,大腦總是設定了某種運作機制作為原理,除此,我們並未能夠表示其他不可言說之物。語言有限性本該如此,明明未能達至心中所設想的狀態,抑或是某些做不到的事情,卻依舊能夠設想、體會,甚至感同身受。
思想的特性正在於不斷超越此時此刻,每一個思緒都是人獨有的思考能力,他正在表達某種願意嘗試、願意創造更多可能性的態度。思想必定不同於現實,人們所思其思的同時,亦反省、檢查自身,考察當下的自我是怎樣的存在。
人們永遠擁有超越自身的潛能,在千百次嘗試中生成變化並指向最後的終點。邏輯的極限卻是非邏輯的。例如,象徵最高法權的憲法法條當中,必然會有條目是說明「憲法是最高的法律」,弔詭的是,這項條文本身應該要高於憲法,因此才能夠定義或賦予憲法價值。
人們總是必須設定某種基準,作為指導生活的判斷依據,發覺日常生活中各樣自我指涉的矛盾可能。這確實是哲學家的職責,哲學做為某種專業,同時表示能夠將此項事物的價值發揮透徹——對此我們稱之為哲學的專業。
反思、反思,但別過度
正如蘇格拉底扮演的角色一樣,他就像隻牛虻攪擾著人們安穩平淡的生活。確實,生活並不需要深入理性思考,也能夠過得安逸舒適,但對他而言,那反倒是對生命最大的蔑視。
能夠發掘自身並且深刻反省的人,並不能夠就此輕鬆過活。當他們如此思想時,同時決定走向一條需要披荊斬棘的路。指向自身的能力是寶貴的,因常人就算有能也不願如此行。
更別說是面對信仰,信徒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曉得能否體會到上帝的存在,更別說深刻思考關於神學或宗教本身存在的意義,人們總是吝嗇於思想祂,好像這是太困難的事情。
不過,仔細一想將會發現,再多思考一點、再多說一句「為什麼?」其實並不難。不過,如果要在對話中的加入對上帝的思考,或是自我指涉的省思,都需要三思而後行的。別太容易加入這些,這確實容易使人產生壓迫感,卻也因為如此,我們始終獨一無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