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編的韓劇時間|《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我們的身體很老實,
只要感覺到痛就會流淚;
但是我們的心是大騙子,
就算痛也默不作聲。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老實說是一齣我看完之後有點微慍的作品,大概是因為名稱很類似《沒關係是愛情啊》,又是以探討精神疾病為主題,即便劇照、預告呈現的畫風根本與《沒關係是愛情啊》的輕快明亮不同,我仍是抱持著「應該很療癒人心吧!」的態度欣賞了全劇。
不同以往愛情劇兩男兩女的套路,《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主角有三個:文鋼太(金秀賢飾演,醫院護工)、高文英(徐睿知飾演,童書作家,反社會人格)以及鋼太的哥哥文尚泰(吳正世飾演,插畫家,自閉症患者)。
編劇試圖用「蝴蝶」貫穿全劇,從兩個方面埋下伏筆,其一是童年高文英殘忍殺害蝴蝶的行徑(觀眾看到最後會明白其行為來自對母親強烈控制欲的反動),其二是「蝴蝶會追殺我」——文尚泰大半輩子的夢魘,因目睹母親遭殺害的慘狀而陷入極度恐懼的尚泰,不僅不記得兇手的臉,筆錄時也只是不停反覆「蝴蝶是兇手」。此後,每當春天百花綻放、蝴蝶紛飛,萬物即將興盛之時,便是鋼太帶著哥哥「逃離蝴蝶」的時候。
鋼太是劇中最沉痛且壓抑的角色,在母親被殺害後,為了不讓社福團體分別安置兩兄弟,他帶著哥哥逃走,一邊照顧哥哥一邊長大。被迫一夕長大又得不斷逃走的生活使得鋼太學會隱藏依賴,甚至隱藏情緒,在哥哥尚泰、醫院同事病患、乃至於不離不棄的摯友載洙面前,他都像是戴著面具一般,未曾有過一絲幸福的表情。
雖然劇情中沒有明確說明鋼太擔任護工的原因,但從後續的情節可大致推敲,是方便學習照顧哥哥的知識及技術而從事這項職業,並非其志向所在。其實這裡的安排是有點不切實際的,因為事發時鋼太大概才十來歲,照理說沒有謀生能力,而編劇對此也沒有特別交代——讓這齣戲未能有效處理部分細節的毛病在此探出頭來。
然而,成也蝴蝶(指劇情的推進全靠蝴蝶這條線),敗也蝴蝶(本劇最不好看的地方就是最終的蝴蝶之謎)。編劇雖有強烈意圖將懸疑劇情加入劇中,最後幾集卻毫無懸念地揭露作者,觀眾錯愕之餘,還得設法消化情節中的種種瑕疵,尤其是性格極為扭曲的兇手何以透過改名、易容矇騙過所有人?以及最後兇手綁架文氏兄弟時過於倉促草率的營救過程,都未能帶來強大衝擊感,進而無法掩飾細節的不合理。
即便如此,也不代表這是一齣不值得一看的戲。在單集主題的安排上我們依舊可以看出編劇結合知名童話及劇中繪本的巧思,配角們的故事以及呼應主線的細節,也寫得比蝴蝶懸疑線來得精彩許多。
以單集主題來說,「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春日之犬」、「喪屍小孩」、「手,琵琶魚」、「尋找真實的臉孔」是劇中高文英的作品,故事內容不僅能反映高文英的童年創傷,也同時讓鋼太正視自己內心是多麽的不堪一擊,在愛情主線上也能發揮一定效果,鋼太透過這些作品才能明白高傲、執著、冷酷的「高文英」不過是一具軀殼,只有書裡的文字才是真正活生生的文英,明白她對這個世界的詮釋及不滿,全部隱喻在作品之中。
正如同出版社代表李相仁所言:「童話對文英而言,是她與世界溝通的唯一窗口,等於她的嘴巴跟毛孔。」而這個事實,早已透過鋼太的閱讀呈現在觀眾眼前。
此外,編劇也化用了許多著名的童話故事,如紅鞋小姐、睡美人、長髮公主、藍鬍子、美女與野獸、國王的驢耳朵、放羊的少女、醜小鴨、羅密歐與茱麗葉、薔花與紅蓮等,做為每一集的主題,以童話情節交織主角、配角們的現下際遇與過去,藉由觀眾對這些知名童話的了解,更快進入劇情當中,明白編劇的隱喻;另一方面以童話為基礎,透過角色與觀眾的共感,讓我們更容易同理精神疾病患者的處境與反應。
配角們的故事也算是編劇處理得宜的地方,無論是環繞在文氏兄弟周遭——載洙、朱里、朱里媽媽、沒關係病院的院長及病患(尤其是貂皮大衣媽媽及女巫病患);抑或是文英身邊的出版社代表、藝術總監等等,他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促進愛情線的進展而已,而各自有角色個性與推演劇情的任務,進退場的時機也很討喜,不會過於黏膩而浮躁。(例如一開始我很擔心朱里成為對男主角死心踏地的黏踢踢女二,真的幸好沒有!)
整體而言,這是一齣細究之後,發現劇情中包藏各種細節的療癒愛情劇,既然編劇想要傳達的概念已經從親子、醫病關係到精神疾病,幾乎是漫天蓋地了,又為何要旁生枝節,硬是加入「蝴蝶之謎」這條演變到最後狗血又八股的懸疑線呢?這是我觀劇完畢後最深感可惜之處。(第二可惜就是男女主角又是童年舊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