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yc3529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20180822

cyc3529
·
·

理解之路。

-

還沒能整理出長長的印度奇幻之旅,但最近在打成報書,忽然迸出的一點點所思所想,寫得很中規中矩,因為是直接從團員反思複製貼上的,不過先暫時這樣,因為理解真的太長太遠。

(是說一點也不中規中矩阿阿阿,誰敢在成報書上說印象深刻的不是我們完成的衛教啊0.0)

-

大學的前兩年,因為一些原因與學校的國際志工團錯過,也是趁著這兩年,我不斷思考著國際志工的矛盾與模糊,諸如我們怎麼知道提供的服務或物資是他們所需?如何避免因不了解、妄自下定論而造成的傷害?而我們又是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去觀看?去理解他們?我們可以來了再走,但對他們的人來說呢?什麼樣的衛教課程、什麼樣的物資捐贈是不會因為我們的離開就此像一只煙火一樣煙消雲散?

-

這些不斷困擾我的問題,在我的大學前兩年不斷擺盪,但想歸想,要了解其中的矛盾、問題與模糊地帶,非得親身參與才可以懂得箇中難處。開始投入南印團的出團前籌備後,除了已安排好的衛教相關的醫療培訓課程之外,為了了解跨文化的理解,我自己去修習了一些外校人類學相關的課程,為了瞭解印度當地的人事物,也詢問了一些去過北印、南印團的學長姐,為了理解在印度的藏人的生活,也讀了不少相關的書籍,在這過程中,坦白講是痛苦的,發現對於跨文化、跨族群的理解,我們真的是知道得太少太少,這樣又如何說得上去「幫助」他們呢?

我們,知道得太少太少。

-

也是思考了良久,決定先拔除掉先前那些對於「國際志工」應該要如何如何的預設、拔除掉那些太過急著要去「幫助」他們的預設,因為其實當地人他們自己有辦法可以走出自己的路、他們並不一定需要我們一廂情願的「援助」,於是,我選擇先去用心聆聽、用心觀察、用心理解他們,不管是文化或任何瑣碎的生活細節,先不帶評論地理解了,才能喜歡上他們的文化、將他們視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非服務人次,才得以和當地人他們釐清需求、溝通出解決辦法。

我們,不能一廂情願。

-

而在實際出團期間,我們走過僧院、走過老人院、走過女尼院、走過村落裡一般的老老少少,得承認這理解的速度是緩慢的、是快不得的,幾次因半信半疑不確定這是不是他們所需的衛教課程而難過,幾次卻也因發現他們很喜歡這些內容而欣喜,異文化的理解並不會是一天一篇貼文後的句號,而是不斷搖搖晃晃、bumpy前進的長途旅程,今天我覺得是如此、明天我可能馬上因為看到另一件事物而改觀,理解從來就是為完待續的。

-

說實在,令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我們完成的衛教,我也從不想稱之為服務,因為何其有幸,是當地人願意給我們這個機會進行「交換」,用我們微薄的己能,交換他們豐富的文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斷在其中顛簸地嘗試理解,是在其中先不自己「腦補」理由而是親自去探究的不妄下定論,是打開百分之百的感官去了解他們的過程。

打開百分之百的觸覺,感受他們、理解他們。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