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我们选出了2024女性影视十佳

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
·
IPFS
·
自电影诞生以来,女性创作者们一直尝试着开辟属于女性的空间——一个让女人感到安全、被看到、被听见的空间。2024年结束了,我想我们终于可以说,它不再只是梦中的幻影,不再只是赛场外的控诉,而是一个真实可触的世界。

2024年,女人们拥有一整年的“女本位”文化生活成为可能。多部高质量影视作品的接力,让我们不间断地享受到纯粹的感动与快乐。我们看到女人用拳头击破自我厌恶,看到女人开车驶向未来。我们陪伴少女们度过青春期,看着张桂梅校长和老师们将她们从大山深处托举而出。我们看到女人站在台上,拿着麦克风,讲女人的事,讲女人眼里的世界,讲“我们以后就说这个了”。

自电影诞生以来,女性创作者们一直尝试着开辟属于女性的空间——一个让女人感到安全、被看到、被听见的空间。2024年结束了,我想我们终于可以说,它不再只是梦中的幻影,不再只是赛场外的控诉,而是一个真实可触的世界。

无数女性作品连接起来,构成了属于我们的精神乌托邦。在女人们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文化广场上,让我们点燃烟花,迎接新的一年。

1.《好东西》

这是一个关于女性如何创造的故事。当传统的异性恋亲密关系被拉下神坛,女性之间可以创造各种强大而温暖的连接,年轻的女孩可以创造自己的游戏规则。

这也是一个关于女性如何看见的故事。铁梅和茉莉看见小叶原生家庭的隐痛,茉莉看见铁梅的每篇报道,小叶看见铁梅坚强背后的脆弱,我们看见女性的家务劳动和地表之下的故事。

王铁梅是已“觉醒”的独立女性,小叶则是相对柔软的女孩,两人互为镜像,共同成长。她们的关系是生动的,彼此依靠,也彼此独立,带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她们的关系是真实的,共享同一份美好,也不回避争吵和矛盾。邵艺辉导演恰到好处的温柔与犀利,让爱在她们之间流动、生长,因为爱无需被神化,也无需被矮化。

看完电影感觉被紧紧拥抱了,因为做不好没关系,不喜欢打鼓也没关系,虽然撒谎不好,但就算撒了谎也没有关系——在这个女性处处受限的世界,《好东西》用幽默化解了太多痛苦,让我们在欢乐中幸福着彼此的幸福。

女孩们,尽情释放我们的活力吧,用饱满且积极的生命形态,抵御不堪、创造未来。

2.《热辣滚烫》

提到中国女性主义电影就不能不提2024,提到2024就不能不提翻拍自《百元之恋》的《热辣滚烫》。它的受众之广泛、票房成绩之优异,为“女性主义电影元年”开了一个好头。

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的阵容:女性导演/编剧、女性主角、女性故事。而当主角乐莹在窗台上惶惑地回望镜头,紧接着急速坠落,那一刻随即传达来的痛楚又提醒着第四堵墙外的我们——她与之对视、共振、同感的,是女性观众。

汗水划过乐莹的皮肤,真正的蜕变不是瘦身,是被唤醒对生活的“感觉”。无论输赢,先从走上拳台开始吧。去迎战,去出拳,去感觉兴奋和痛。别害怕受伤,要像个娘们一样活着!

贾玲用《热辣滚烫》上映24天就跃升至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第13名,同天获得2024年票房及春节档票房双料冠军的成绩证明了一件事——不仅仅是剧组的苹果箱,任何地方都应该有女人的座位!

3.《出走的决心》

《出走的决心》以细腻精准的现实笔触,回答了娜拉出走后怎样的百年质疑。

电影中,女人们在原生家庭、婚姻生育、职业追求等方面历经的挑战,折射出中国社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转型过程中,性别秩序发生的看似翻天覆地、实则只是轻微震荡的变化。

李红,是五四时代古典“娜拉”形象的延续,她在传统大家庭中被剥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为跟随“真爱”从“父家”出走就能得到自由,殊不知费劲力气只是走到了小家庭的新牢笼。女儿晓雪,则是“独生子女”一代的女性典型,改革开放时代的新“娜拉”。她是母亲全职主妇身份激烈的反对者,却陷入独立女性自我负责的陷阱。掌上明珠的平等幻梦也是短暂的,怀孕后,她猝不及防地与第二性的冰冷现实撞了个满怀:她不仅面临职场的劳动剥削与性别歧视,婚姻里也无法逃脱来自“系统”的伟大母亲道德枷锁。

两代娜拉,母与女之间的零和博弈,将电影的女权主义思考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只有女性不再把浪漫爱或是新型婚姻视为解决方案,只有女性不再相信自我负责的新自由主义话语,只有女性内部不再相互转嫁痛苦与矛盾,只有直接挥舞利刃,劈开那无时无刻不笼罩于头顶的父权制,才能真正走向自由广阔的新天地。

娜拉出走后怎样?山路,野路,都是路。只要你先勇敢地走出去。

4.《坠落的审判》

这是一部迈向女性第一性的作品,也是一部仍在聚焦无法命名的女性处境的电影。

一起突如其来的坠楼案,一名被指控的女作家,一次私人生活的公共审判。电影剖析焦灼的婚姻关系,质疑陈旧的权力脚本,挑战顽固的法律边界,带来了情感与社会性的多重张力。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片中那场试图翻译婚姻困境的法庭戏,最终指向了语言的不可靠与真相的不可及,亦在视听层面炼出了关系与孤独的辩证法。在这个维度上,《坠落的审判》用自身的复杂,回应了当代女性无法言明的生存矛盾。

导演茹斯汀·特里耶细腻的人文观察也处处在场,不仅聚焦于女主角的内心斗争,还兼顾了儿童、动物与身障者的声音。在这些被社会主流压制的视角中,探讨着社会的裂痕。

5.《还有明天》

这是一个生活在上世纪40年代的意大利底层妇女如何下定决心握紧女性参政权的故事。它不像纪念英国妇女争取政治选举权的电影《妇女参政论者》那般激烈,《还有明天》如同一首长长的黑白影像诗,以现实与艺术性相交织的风格向观众展现着家庭妇女迪莉娅(Delia)的笑与痛,孤独的隐忍和微小的反抗,以及她身处的生活漩涡。

那封让迪莉娅心神荡漾的神秘信件,又给影片添了几分悬疑色彩。是发小的情书吗?或许在这份悬念解开之前,你会认为这是一部纯粹讨论家庭暴力与婚姻自由的作品。也正因导演如此巧妙的布局,结尾的惊喜与感动得以更精准地击中人心:

女人所激动的,并非是投向另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是属于自己的第一张政治选票。当迪莉娅在投票站的人潮中与年轻的女儿四目相对,当她追来的丈夫被千千万万女性沉默而坚定的注视逼退,她和她和她们,正创立起这个世界的新秩序——女人缺的从来不是口红与浪漫,我要用我的眼我的口我的行动,拿回本就属于我的权力。

选票,远比情书更让我兴奋;哪怕攥紧它只是开始,但我们“还有明天”。

6.《泳者之心》

能在电影院看到这样的电影是一种幸福。无论在多么残酷的历史条件下,总有女人能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做成自己想做的事。蛙泳是在开放水域最安全的泳姿,但不是特鲁迪想要的方式。特鲁迪用她稳定、快速、节省体力的美式自由泳征服了英吉利海峡。她挑战的不只是一道海峡,更是以自己的方式,宣告了对世界的征服。

这是年轻女人征服世界的方式——用母亲给我的身体、用姐妹给我的保护服、用我的意志和智慧,穿过海浪、寒冷、刺骨的疼痛。岸上的火光不是命运的启示,而是世界被特鲁迪意志震撼的回应。

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更是我们对时代、对世界的回答。世界不按照我的意志运行,但是我会按照我的意志生活,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始终是自己最忠实的守护者和执行者。

7.《女人世界》

“看到她们,我不害怕变老了”。

这类话语在这几年并不少见,但它的指代对象却颇为单一——多是年纪渐长,但仍要维持身材紧致、皮肤光洁、妆饰光鲜亮丽的中老年女性,它隐隐有成为另一种规训和模板的趋势。

好在,有更多像《女人世界》这样的作品,真切展现了女人的世界的多元性。纪录片的主角,92岁的美国华裔舞者余金巧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老去不一定要很“优雅”,只要按自己的节奏生活、坚持做喜欢的事情就足矣。在她所从事的美国风情舞行业里,女性曾是被极度物化的,但余金巧和其她舞者,用时间和坚持拿回了对身体的掌控权和话语权。

在《女人世界》里,还能看到老年女性们,用共同志业和相互联结,一点点打破传统的华人宗祠和家族商会的理念。像这样与现实文化、社会结构互文的段落还有很多,议题和内涵都极为丰富,但镜头和叙事却轻盈而松弛,余韵悠长。

8.《某种物质》

《某种物质》充满了对上世纪经典惊悚电影的致敬与呼应。其激进的视听语言,集欧洲艺术电影与新好莱坞电影之大成。

例如,库布里克的《闪灵》中与世隔绝的豪华酒店、浴室里衰老的女人、以及五彩斑斓的包豪斯风走廊和厕所的设计,在本片中均可找到类似的视觉元素;大卫林奇的《橡皮头》和《象人》中的畸形人、怪胎、畸形秀,以及华丽而梦幻的古典色彩,也似乎影响了影片的怪诞氛围;意大利电影《阴风阵阵》中充满仪式感的舞蹈、舞者的血腥命运、巫术的神秘力量,以及衰老腐烂的母亲形象,影响着本片对女性、母性与超自然主题进一步探索;而类似《梦之安魂曲》中关于药物滥用、娱乐至死、电视文化,以及一位虽已衰老但渴望登上电视的母亲的描绘,则映射了现代社会对年轻与成功的极端执念。这些经典作品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了《某种物质》丰富的叙事层次和视觉语言。

作为一名女性导演,法尔雅显然拥有并不亚于这些男性导演的恐怖表现力,更是擅长将影像和语言高密度地凝缩在一起,没有丝毫克制地从女性主观视角,呈现女性身体在好莱坞观看机制下的极端扭曲与坍塌。电影无疑构造了奇观景象,也被质疑“主动邀请”男性观众欣赏女主的肉体。在“剥削女性”的伦理谴责之外,影片也恰恰用挑战感官极限的身体恐怖元素,把女性遭受的凝视、对自我的凝视展露得淋漓尽致。是的,不用觉得被邀请,大量的女性正是活在一种这样自我凝视的环境中。

9.《山花烂漫时》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豆瓣评分上升至9.6分,高居近九年豆瓣国产剧评分第一名。可以说,《山花烂漫时》为观众交上的是一份近乎满分的答卷,成为了当之无愧的2024年国产剧集黑马。

尽管非虚构的人与事限制了创作的自由度,主创们却以独到的视角极力打破了大众对张桂梅与山区女孩们的刻板印象,超越了传统苦难叙事。面对重重矛盾,该剧没有沉溺于悲情的渲染,而是聚焦于张桂梅坚定的革命信仰以及女孩们在逆境中奋力向上的乐观精神,且极力开拓着属于女性的社会性表达空间。

剧中,张桂梅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其行动支撑皆来自于其崇高的革命理想,但创作者并未将她塑造为高大全的形象或是抛却其自身性别,而是在宏大的叙事主题下挖掘着人的多面性与女性独有的生命经验,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的诗意色彩。

同时,该剧也撕碎了男本位的“雌竞”逻辑,剧中没有出现任何女性角色为了争夺男性而内部分化的情节。她们惺惺相惜,彼此相爱,结成了一个和谐的女性共同体,构建起了于非血缘基础上的、关于爱和梦想的代际传承。

10.《我的天才女友》S4

《我的天才女友》故事贯穿1960 年代到2010年代意大利的社会变迁。莉拉和莱农互为彼此的“天才女友”,她们穿越彼此的经验,在几十年的时光里共生。

原著小说和剧集都带有私密、平实的“阴性书写”力量,刻写男性中心的主流叙事不曾注目的女性生命经验中的细致灰度,以及关爱、尊重、同情、互助、愤怒、失望、妒忌、厌恨等等诸多女性亲密关系侧面。其罕见的复杂性,在怀旧的感伤中勾连起身为女性共享的生命、时间、记忆与力量。

最后一季中,莱农给小女儿取了自己母亲的名字,而莉拉则给自己的女儿起了童年时莱农的布娃娃的名字。在幻想与跳切中,莉拉与莱农的脸庞重叠,两个女性各自的辉煌与黑暗彼此融合。列车最后一次从那不勒斯衰败的城区飞驰而过,莉拉正进行自我删除、莱农继续以写作的方式为世界留下遗产。莱农与费兰特,在文本内外共同书写一种曾被折叠的女性生活世界。而写就一种,竟就写就了千万种——万花筒般地。

10.《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S2

太好了,我们有救了!是明确刻画女同性恋生活的剧集,不是强行磕CP,也不是营业情侣。

第一季讲述喜欢做饭但是不愿意被贴上“贤妻良母”标签的女人,遇到了,很爱吃饭但是在原生家庭吃不饱饭而选择离家出走的女人。缘分让她们成为邻居,她们一起做饭吃饭,她的厨艺得到了赞赏,她的胃口得到了满足,她们自然而然地相爱、表白,在一起了。

第二季延续第一季温暖平和的风格,又轻盈地编织了许多现实问题进去。她们二人明明是情侣,为什么要对外宣称是普通朋友呢?如果是异性恋情侣一起租房同居,就非常容易找房,可是为什么同性恋情侣想要租房同居,就困难重重?向异性恋朋友坦白自己的性取向时,她又会如何理解同性恋呢?原生家庭找上门来带来痛苦,是否应该勇敢地选择决裂,坚守自己?

看完剧后,对“Chosen Family”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突出重围,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相信自己有爱的能力,去经营核心亲密关系。
“请你留在你认为最幸福的地方,请待在你能释放温柔的地方。”
这才是家,是吾心安处,是吾乡。

#跨年电影愿#


Kongfu Girls是全网首个专注于服务女性影迷与艺术爱好者的文化社群。基于对当下流行影视作品的批评,我们致力于同女性观众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能抵御银幕歧视、纠正文化偏⻅的评价体系。

我们提供去中心化的讨论平台,组织写作活动和电子读物,以提高女性影人及其作品的可⻅度、提升女性在 评论界的话语权和参与度。我们鼓励女性发表自己的声音,分享真实的遭遇,在这里找到情感的共同体。我们要让被动的观看转化为主动的创造。我们要让女性与生俱来的勇气成为立场,要让行动与变革的信心诉诸文字。因为,每位女性读者和观众都是改善我们文化环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公众号:Kongfu Girls
微博: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合作邮箱:kongfugirls@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她们的武术俱乐部一本女性主义文艺独立读物。 分享女性共创的电影、文学、社会评论,挖掘历史与文化中被遮蔽的女性群体表达与体验,在批判中激发生命力与创造力。
  • Author
  • More

蒂一次,我们选出了2024女性影视十佳

3.8妇女节在即,以女性电影向女性的节日献礼

法国首宗MeToo大案正待判决丨阿黛拉·哈内尔:“我在盯着你,鲁吉亚。你满口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