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鴻晏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生命終將歸於「陳土」

鴻晏
·
·
JCCAC「陳土」香港當代陶藝協會三十周年展,記《深水埗》有感。

早前到過JCCAC「陳土」陶藝展覽,奈何公務繁忙成了拖延的藉口,遲遲未能下筆,寫下感想。不少作品都令人眼前一亮,感歎泥土的可塑性令作品栩栩如生,全靠藝術家苦心鑽研,不知該形容為獨具匠心,還是藝術家對世界的觀察獨具慧眼,才能創作觸動你我的作品,在此就不一一贅述。筆者對於藝術依然只是門外漢,依然在門外看,但覺得各種藝術形式有許多暗合之處,於是用文字藝術感受陶土藝術。

是誰放了一地麵餅?顏色深淺各異,大小厚薄不一,規規矩矩排列在阡陌之間,叫人俯瞰新奇,就像巨人視覺去看小城市一樣。居然!作品名為深水埗,在月頭引起熱話的地方。(有初中地理教科書列明深水埗為低收入住宅,引起網民憂慮此舉會造成標籤效應,令學生養成錯誤價值觀。)作者只是簡單留下一句:「在工作室那兩年,深水埗是看見生命本相的地方」一看頓感作品不簡單,有故事,就自作多情一番想像和過度詮釋,「生命本相」,大有文章。

麵餅,就如思緒般千絲萬縷形成一體,又像有無形之力,讓其無法肆意伸展,像極了香港掙扎的打工仔。眾所週知香港是個富裕之地,但香港人是如是貧乏,不管收入多少,總呻缺錢、缺時間、缺精神、缺健康,更有戲謔:「香港精神就係冇乜精神」。心心念念都聚焦在匱乏中。香港人如此的擁有甚多,卻有如此的渴望更多。如是這般,深水埗,不就是香港嗎?受社會巨輪無情的輾壓,你若尚在跑道上,或遲或早,將被輾過;或脫離跑道,袖手旁觀,將眾人的受冷眼和髮指;終於每個生命都成了麵餅,有千萬種可能性,卻受限於四壁之中,成為房奴,限制了想像、限制了自由、限制了生命的種種可能,換了蝸居。這是香港人的宿命?

我借助身後的樓梯,爬得更高鳥瞰這小城。這樣遠看麵餅,讓我想起人腦錯綜複雜的皺褶,聽說腦的皺紋越多越深就代表腦部開發越多,這不就是煩惱越多!凡人嘛,因為樣樣都想要,但又樣樣不肯捨,卒之儲物繁多,令自己千思萬想。《維摩詰經》:「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如是者,麵餅是他,也是你和我,一人一道場,亦因各有各的煩,於是諸多阻隔,令我們都成了獨立個體,在秩序中共存,而又難以交融,「各家自掃門前雪」成了道場間尊重彼此的藩籬。最終印證了生命本就孤獨,受限於不可抗力,人人都封印在方寸間,不敢逾越。

好事者如我,又蹲下來細看,殊不知窺探到「生命本相」的生命力,生命力在於原來阡陌間有零星麵碎。脆弱的我們,才能感受包容彼此的脆弱,大膽的破碎分體,打亂秩序,迎來創新的生機;打破常規,創造交融的可能;穿過藩籬,展現逾越的勇氣,就是這些不起眼的麵碎,生命有了生機,這個生機名為「溝通」。

如果有續作,我願看見這些麵餅都被砸個稀巴爛、粉碎、侵雜成一體。凡人的煩惱大抵如此,何必鎖起來,既然都平凡,你的繁跟我的煩,又有甚麼不一樣,在此展前,我從未思索「生命本相」為何物,自我的經歷和感悟,生命美好在於彼此的互動,拯救「麵餅」不被生活吞食。最好,生命終將歸於「陳土」,就這。樣封陳一體,直到永遠。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