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inoScre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Facebook臉書,是雞湯,親密關系還是毒藥

SinoScreen
·
·


“What is the future of social network?” 

“妳預期中的社交網絡的未來會是什麽樣子?我的意思是,對於社會,對於全球用戶而言”。 

2006年臉書成立初期,臉書創始人首個公關發言人Chris Hughes在矽谷專訪給出 了答案:為用戶提供社交框架,讓他們可以跟現實生活中已經關註的人進行互動。 不僅僅是以建立檔案隨機認識人群為形式的社交聯系,而是建立壹個社交的圈子,半側面反映妳的社交圈生活。 

臉書裏親切被稱為“讀心者”的公關達人Hughes,作為創始人之壹和壹個理想主義者詩人,社交人士,其實壹開始很反對哈佛大學對校外開放Facebook。他的設想是每個學校應該有自己的網絡,讓壹個學校校友能保持親密感和安全感。 

Hughes認為電影《社交網絡》太偏離現實了。“電影只是電影,現實生活是幾個男生當時在不停地寫碼”,他笑道,“妳會看到電影裏壹個在沙發上的男生,時常出去遊蕩,那就是我了,非常寫實”。 


初心? 

電影《社交網絡》追溯臉書誕生本源,馬克(Mark)波士頓大學的女友艾瑞卡 (Erica)對社交障礙的馬克提出分手,馬克因此大怒在博客攻擊女友,也產生了另壹個念頭,想要做出什麽轉移註意力,同時做出壹個網頁比對美艷女生哪張照片好看 “facemash”。這就是臉書的初衷了,電影中從壹段感情的受傷開始,現實生活裏則從與別人合作項目和理想觸發。 

這個想法吸引了來自哈佛坡斯廉聚樂部,美國創建於1794年古老著名學生會中卡梅倫(Cameron)和泰勒(Tyler)兄弟的註意力。他們想借此設立壹個哈佛女生大量瀏覽,對男生發出約會邀請的聯誼網站。馬克在中間意識到,大家感興趣的不光因為美女的照片,而是想要了解身邊認識的人的動向,是不是單身 。在臉書慢慢壯大吸引人們關註時候,20歲創建napster的肖恩(Sean)也受到邀請加盟進入臉書創始團隊。 

最初的團隊是初心滿滿想做出業績。他們勵誌構建壹個社區給校友們,討論生活經歷,從不同的角度來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留言中互動。 

電影中臉書壹推出,哈佛學生為之瘋狂,紛紛註冊,課上女生們紛紛詢問:妳是創造這個網站的人?並主動約會。馬克和肖恩在討論中搬去了陽光燦爛的加州。嘗到甜頭後,電影中創始人之壹,哈佛經濟學背景的愛德華(Eduardo)覺得,網站做大創新,需要更多資本的支持。在他審核產品信條和選擇競爭的哲學上,擁有千量用戶的臉譜產品時間已經到了可以快速獲得現金的時候。他選擇作為公司CFO去邀請廣告商。骨子裏是東部重商主義的他奔波輾轉去東邊的華爾街尋找變現機會。愛德華多奔走廣告商之間,影片中部壹大段情節凸顯了他的業績無成和另壹邊好友的進展順利。 大雨滂沱的壹天晚上,他壹無所獲地回到宿舍,卻發現擔任不同寫碼和資金運作的馬克和肖恩滿臉笑容地說開發新的功能,那壹瞬間大約是五味雜呈,體會到了自己無能的挫敗感,掩蓋和保護自己的脆弱,和同僚產生分歧的憤怒,和真心對自己的產品初步成果的欣慰和開心。

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運用了昏暗的基調和鏡頭轉換對比表現這段矛盾激發。克制,冷淡的色調,但底下醞釀巨大的能力和感情沖擊。這符合他強烈的個人風格。


親密關系? 

壹瞬間孩子氣的賭氣和情緒爆發,愛德華多突然間跑去銀行凍結了臉書賬戶。 沒有考慮後果和投資者留下的印象。當他還在紐約的時候,他和女友大吵壹架之後, 接到了馬克的電話,馬克對他行為表示了失望,同時他從馬克那裏獲悉因為肖恩,他們得到來自矽谷思想者彼得蒂爾5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We did it”, 馬克在那頭帶著點克制的冷靜和少許的驕傲說。 

愛德華多的臉部被壹定角度的放大,眼瞼垂下,瞳孔睜大表情模糊。導演大衛芬奇拍了很多條,分析臉部光線模式打光效果,力爭可以模擬出情境和真實心態。 影片有壹幕值得五分鐘的品味的。肖恩介紹馬克認識的1996年創立蒂爾資本, 投資了paypal, linkedin, 和yelp的彼得蒂爾(Peter Thiel),對臉譜大加贊賞,卻問,誰是愛德華多? 

這註定了溫情和友誼的感情破裂。關系距離從親密無間到逐漸疏遠,從壹件件的小事情開始。 

突破用戶壹億之時,也是在愛德華多股份被稀釋到0.03%的時候。 影片沖突叠起之時,現實中,Facebook在2012年5月18日走向了上市的軌道。當日IPO定價38美元,是最浩大的技術IPO之壹。 

壹旦接入廣告商和資本操作,最初的方向慢慢脫軌於未來的方向。友誼和人道主義思想,慢慢地和引進商業外資產生了沖突。2014年彼得蒂爾(Peter Thiel)著名著 作《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中,彼得著墨,“所有企業家都羨慕影響深遠的廣 告活動,但是初創公司應該抵制住和和大公司進行廣告競爭的誘惑,不要陷入無休止 的競賽中。看誰的廣告最令人難忘,或誰的公關噱頭最精彩,這是經驗之談”。他的立場在,決策者肯定是堅持想法到最後成功的人,也是實幹到最後的人。天使投資人進入融資階段,臉書作為產品增加了墻設計,和Facebook pay, 紮克伯格迎合世界的互聯網發展趨勢,到2016年幾年之中創造家庭助手AI賈維斯,每天編程壹部分, 如同電影中撰寫的壹樣,產品和接觸的人和社交圈滿滿根據想法演變著,為了 成功,必然放棄了壹些理念。臉書創始人們回頭看看,想必也會感到驚訝,從大學宿 舍裏壹個交友的網站從萌芽到發展,不斷收購和擴大,越走越遠了。 

影片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愛德華多在前期意氣風發與女孩約會鏡頭多用俯拍或者平視,是壹種平和愉悅的狀態。到了後期得知自己的股份被稀釋和被友情背叛, 怒氣沖沖地質問,大衛選擇用了仰拍;人物保持了距離和能量強大的情緒化狀態。為 了體現馬克和他正式決裂的關系,他們分別在壹個桌子左右,站著和坐著,帶著耳機 工作中和開完會得知股份變化和這意味著背叛,決裂,排除,判決而發怒。 

馬克心裏絕對不是表面的平靜。他在恐懼著自己的變化。這在公司用戶破壹個數量級 ,大家狂呼他卻面無表情時候更是壹條明線。臉書變化了,自己何嘗不是? 觀眾隨著攝像頭鏡頭,在中間被迫樹立了立場。邏輯上,情感上,這個故事深挖了大學學生到初創人和公司運作人的身份轉變,作出了利益的轉讓和情感的欺瞞。 觀眾自覺地察覺了變質的感情和更加社會形態的變化。 


毒藥? 

恐怖谷理論,是心理學上支流的壹個理論。

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感覺的假設,當機器人和人慢慢相似的時候,人對它會產生正面的情感,之後只要機器學和人類有壹點點不同之處,人就開始產生了負面情感。 

我第壹次看紮克伯格取自《鋼鐵俠》管家賈維斯的宣傳片時候,賈維斯可以分析紮克伯格的妻子,Priscilla chan的意圖主動烤吐司的時候,不由心裏咯噔壹下。 產品具有主觀意識是壹個讓人敬畏的事情。 

臉譜走向公司化不可避免;而走向公司化文化和產品必定具有導向性,是正向傳播,但也抵不住文化和象征意義的毀滅性同化,不是說大同社會,而是逆我或者異 己者被群體逐放和網路暴力。 

壹方面臉譜受人喜歡,更加便捷的方式。 

2006年在臉譜公關解說在關於網站個人設置上,妳對妳的臉書網站有最大限度的自治權,當妳在工作中與同事社交,和晚上回家想跟屬於妳在達爾茅斯朋友溝通, 而不讓美林證券工作夥伴看到妳的檔案,妳可以自由設定隱私設置。 

2013年我在美國文理學院Bryn Mawr College的生活裏,總是少不了小組項目成立,是互相傳遞文件和信息互動最主要的軟件是臉書。 郵件顯得太正式了,也少即時的互動性,美國大學生們在趕往下壹個課時候匆匆說 “Let’s facebook each other and shoot messages to you”; 

2019年在紐約大學圖書館跟美國的本科生借卡轉錢支付的時候,我問小姑娘怎麽方便,paypal venmo或者是chasepay? 小姑娘搖頭,我們用Facebook Pay。 我心裏想,臉書是壹種活動和行為慣性了。它努力做到需求壹體化。

另壹方面,它侵犯了用戶的選擇權利和使用的自由度。 

對算法潛移默化偷取現實養分的抵制。這也並不是反時代的壹種,而是充分意識到利與弊後,壹種生活的抉擇,拒絕更多短版快的反饋。 

臉書創建運作模式最大化滿足了用戶的社交需求,點擊個人感興趣的廣告,提供大量資源推廣,但用戶陷入了信息繭體。他們的認知和情感聯系,自己的圈子邊際和朋友熟人的關系受到沖擊。無怪Facebook的四個聯合創始人們,馬克(臉書的第四 位用戶)和達斯汀莫斯科維茨(Dustin Moskovitz)(臉書的第五位用戶)持有對臉書發展強烈的不同觀點。 

Hughes離開臉書時候寫了壹篇長長的離職文章。 

臉書想要壟斷市場,他在文章中寫道,他搶奪我們公眾用戶的註意力,收集了用戶大軍的個人數據(2019年報道超過2.67億臉書用戶信息泄漏散布),非國界劃分政治立場(Cambridge Analytica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通過心理測試程序收集到5000 萬用戶數據);這不是我們創業團隊的初心。 

電影《社交網絡》的編劇麥茲裏奇(Ben Mezrich)說,如果妳在畢業後的10年裏賺不到100萬,坡斯廉聚樂部會給妳。 出生的標簽,是壹款對著圈內人方便社交而 設計的產品。 校園網人人網和“intranet”的社區屬性,卻因為用戶的帽子,職業和想法不同逐漸奔向不同目的性。Google的算法導向過濾掉不良輿論和推送思維導向的鏈接置頂,臉書的算法在囊括排查盈利或者非盈利的目的性。 

多少的賬號是藝術家作為表達手法打到了道德和人格攻擊的擦邊球被禁。Huges呼籲whatsapp和instagram從公司分離出去, “政府應該來成立監察互聯網言論”的機構。 誠然,Cambridge analytica推銷中宣稱可以用“用戶心理特征”這個秘密武器操縱輿論和意願,效果好於廣告。

臉譜試圖對此多方面管理,2018年12月12日,壹部紀錄片NHK的《網絡清潔工 ~社交媒體內容審查的真相~》傳出幕後的英雄們。壹千多名的網絡清潔工受到專業培訓刪除網絡惡意傳播信息。他們簽了保密協議,禁止對家人泄漏任何工作相關的信息。 

紀錄片從訪問來自菲律賓貧民窟以及來自日本的外籍人士為據點,采集了夜以繼日對負面消息點擊刪除的“清潔工”的素材。專業的團隊在幕後選擇性刪除信息,主 動打造臉譜領頭羊的正面形象,在大量瀏覽不良視頻內容後,他們不由得也產生了看到不良信息後的網絡精神傷害,“七歲女孩被虐淩的視頻讓我震驚,我去找老板想辭職 ,可是這是我的工作“。 

這種網路存在的弊端是可以被控制的嗎? 

《社交網絡》最後壹幀,是馬克躺在老板椅上看著自己前女友的臉譜賬號不斷刷新。音樂播放beatles的《baby you are a rich man》。當觀眾理解了電影場外的臉書變化和幕後操縱,也相應理解了這個電影的處心積慮的隱線。大衛大膽表明了觀眾可見但臉書公司高管試圖插手屏蔽形象的思維和觀念。 

我采訪了在臉譜工作的學妹,談論關於臉譜的公司文化。她補充說,“公司的人大多數在討論工作。他們相處的方式就是生活是工作。”對於壹般的團隊活動,“臉譜分intra和product,intra是根據工作的性質底層或者前端分類,而產品多以產品分組, 活動除了companywise的holiday party和周五happy hour,還是以組內活動為主,打打高爾夫,吃吃好吃的“。大多數員工做本職工作,提供創意和技術,當想法足夠有趣的時候,會被包裝成產品銷售。 

自由,多元化,擴大邊際後是做相應限制其他發展的措施,無論是親密關系還是接觸依賴網絡生存空間的新元素中的鑒別選擇能力。如同本麥茲裏奇的小說標題所說,《意外的億萬富文:Facebook的創立,壹個關於性,金錢,天才和背叛的故事》。



# 作者:王藝宸 | 責任編輯:Xin Song




關於作者

王藝宸,現任墻街量化寬客,在數字貨幣交易買方任職。喜歡文字和電影,發表過古詩詞和短視頻《後浪》的影評於公眾號瀧門客棧和中大醫院院報。2013年就讀布林茅爾文理學院,主攻數學和統計經濟,2017-2018年就讀紐約大學金融數學系。




文獻參考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導演大衛芬奇(Dir David Andrew Leo Fincher). 2010. Web 2010. 編劇艾倫索金(Edi Aaron Benjamin Sorkin). 

<https://www.netflix.com/title/70132721


制作社交網絡​(How Did They Ever Make a Movie of Facebook). 導演大衛芬奇(Dir David Andrew Leo Fincher). 2010. Blibli. 編劇艾倫索金(Edi Aaron Benjamin Sorkin). Web March 4th 2020.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1015059/


網絡審查員 (Im Schatten der Netzwelt/The Cleaners). 2018. 導演:漢斯布洛克(Dir Moritz Riesewick). Web 17 May 2018. IMDB.編劇漢斯布洛克(Morritz Riesewick) <https://www.imdb.com/title/tt7689936/>


彼得蒂爾,布萊克馬斯特斯 (Peter Thiel and Black Masters). 1st Jan 2015,《從0到1開啟商 業與未來的秘密》(Zero to One). 中信出版社。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