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圈經濟學》讀後心得:如果經濟體系的重點不是錢,而是人類福祉?

Syl Review
·
·
IPFS
·
「如果能滋養出最多快樂、有尊嚴的人,這個國家就是最富有的。」

📖 摘要

「甜甜圈經濟學」(Doughnut Economics)是由經濟學家 Kate Raworth 提出的理論,意在反轉主流經濟學的線性思維。以甜甜圈為喻,內圈代表「社會基底盤」(包含十二個社會向度),為人類福祉的最低下限;外圈意謂「生態天花板」(包含九道地球界線),為地球壓力的最高上限,而在兩者之間就是對人類而言安全、正義的空間。

本書提出七種經濟新思考模式,帶領讀者一同反思如何戒除「經濟成長上癮症」,重新設計現代經濟體系。



📝 精選佳句

  • 重新思考經濟學的重點不在於找出正確的經濟學(因為並不存在),重點是選擇或創造最能滿足我們目標的經濟學 —— 反映我們面對的環境脈絡、所抱持的價值觀,以及我們設定的目標。由於人類的環境脈絡、價值觀與目標持續演變,因此我們設想經濟的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

📚 讀書筆記

貧富不均不是經濟的必要之惡,而是設計上的失敗。經濟的設計可透過許多方法讓產出的價值更妥善分配。

作者指出,要從源頭解決貧富不均,財富的所有權制度需要民主化。

根據皮凱堤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提出,貧富差距擴大原因為資本報酬率大於經濟增長率 (r > g),導致金錢向上層階級流動、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本書不僅針對「貧富差距議題」提出五大思考方向:土地再分配、貨幣再設計、以勞工為本、避免科技霸權、打造開放性的知識公地,也提出經濟體系需在「高效能(資源恰當配置且可隨時調動)」與「高恢復力(網絡多樣化且擁有充足的備援)」間取得平衡,系統才能生氣勃勃且強韌堅固。(效能太高會使系統脆弱,例如金融風暴;恢復力太高會使系統遲鈍,造成低效率)

由上可知,作者認為「多樣性」與「分配」為打造均富經濟的重點,且相信當經濟的結構是分散式網路時,可以較公平的方式,分配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收入與財富。


💬 結語:如果經濟體系的重點不是錢,而是人類福祉?

“What if economics didn't start with money, but started with human well-being?” ── Kate Raworth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目的』與『具多種用途的稀少性資源』之間關係的科學。」有鑒於人類的複雜性,因此經濟學的目標不是預測及完全控制經濟,而是思考具有調適力的政策,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調整中,盡力打造共富共榮的社會。

然而在當今資本主義框架下,人類社會因消費主義的普及、貧富不均所造成的緊張、人類的物質慾望 ...... 等原因而沉迷於 GDP 成長,但 GDP 成長是資本主義的指標,不是人類福祉的指標。雖然當今主流價值觀偏向無盡地追求經濟成長,但在氣候變遷成為當務之急後,對 ESG、CSR、永續發展等議題的討論聲音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了國家政策、企業發展的重點,也許在生態與人類間的取得平衡的價值觀(也就是甜甜圈模型)已經漸漸走進世人眼中。但其中又隱含了另一項議題:「轉而追求綠色經濟成長 vs. 放棄盲目追求各形式的經濟成長」,追求綠色經濟成長,來得及阻止氣候變遷惡化嗎?或者正如甜甜圈模型所展示,比起無止盡成長,轉而追求人民福祉並維持生態系統才是解方?

推薦所有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人閱讀《甜甜圈經濟學》,內容淺顯易懂,且有助於培養新的思考框架,也推薦看作者的 TED Talk A healthy economy should be designed to thrive, not grow.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q5gMAD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reurl.cc/g2WLj4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YvOZN4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