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 僧人心態:如何有意識的生活 | 書評
主觀評分 推薦指數:🌕🌕🌕🌕🌕 閱讀難度:🌕🌕🌑🌑🌑
前情提要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看到本書作者Jay的經歷覺得十分特別,一個英國商學院的高材生怎會放棄高薪跑去做僧成佛呢?作者沒有特別在人生路上受到挫折,僅僅是因為大一時聽到了僧人的講師開示就被感染了!這就激起我強烈的好奇心了,畢竟從小在電視上偶爾轉檯轉到證嚴法師時,完全沒想過要停在他的演講上XD
品茗這本書的時候,跟著書中的練習與反思自己的心智,會開始漸漸發現自己的內心從混亂無張慢慢的抽絲剝繭、細究情緒之因,然後恢復平靜,這是真的非常妙且享受的一個過程,也讓我對這本書給予極高評價!
書中面對自己、了解情緒的過程,其實跟情緒靈敏力這本書概念很像,講的核心都是「抽離」,不同的是僧人心態更多人生道路上各種面向上面對自己、了解自己的過程;而情緒靈敏力比較專注在處理情緒上的各面向。
書中寫作方式跟過去一般學者不同,沒有太多的研究實證,完全就是分享僧人的生活態度,即使如此還是可以感受到僧人的智慧,也一改過去對僧人的刻板印象。總而言之,非常喜歡也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雖然自己紊亂的心智還差得遠,但希望有朝一日能常保僧人心態也希望各位讀者能一起努力!
murmur...
這本書大概是2021年我讀過最有收穫的心靈類書籍,這也是為何上週每週文章延宕一次的原因,整理心得整理一半又覺得領悟不夠深,決定再翻一遍再提筆統整。
重點整理
生命從呼吸開始,也從呼吸結束。僧人會努力讓自己活在當下,但我們始終會意識現在和永遠。
如果要說僧人心態為何?那我會用上述作者所說的這句話來總結,換句話說就是「有意識的活著」,有意識的活著意味著對於未來我們釐清了自己的所愛、清楚自己的所選(走在自我實現的法中),更清楚自己現在心理狀態是什麼,有意識可以擺脫負面情緒,可以找到負面情緒的根源,進而達到選擇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選。
架構上作者將本書分為三大內容: 1. 放下 2. 成長 3. 付出
接下來我會用這樣的分類來統整心得與我的想法。
猴心 (Monkey) vs. 僧心 (Monk)
回歸到做人的本質,我們很常在市面上看到線上課程或書籍,在教學如何與人相處或愛情諮商課,但我們在學著面對朋友、伴侶、同儕之前,是否更應該先學著“如何與自己相處”? 作者提到若我們放任自己紊亂思緒起舞,情緒起伏也任由放縱,就像放任自己心智內的猴子一樣,過度思考、猶疑不決、焦慮逃避過日,而相反的僧心可以先在紊亂的思緒中找到清明的方向,更容易擺脫雜念去面對自己,進而達到人際關係健全、事業發展順心等。
放下:認識自己、認識情緒、認識自己的動力
認識自己意味著找出自己的價值觀,透過盤點自己的生活的方式,先釐清我們現在怎麼填補自己的時間,我的閒暇時間在做什麼,就表示價值觀在哪,比方:我把家庭擺在價值觀中第一位,而我也會在閒暇時上Coursera精進自己,那我就有達到言行合一。
(附註:在克里斯汀生教授的著作「你如何衡量你的一生中」有提到,人生鐵三角 - 家庭、事業、自我實現,我們可以簡單先把價值觀用這三者排序)
所以先把時間攤開找到我們把時間花在哪,並與價值觀媒合之後就可得知,我們須改善的地方。
真正的自由是放下不想要的東西,也就是那些會把人導向惡果的縱慾。
我們用周圍人的表現來定義自己越多,自我迷失感就越大。
從我們起床到下一次入睡,我們都面對著自己各種大大小喜的事件與情緒,唯有瞭解自己負面情緒之源才能真正地與自己相處。作者提出以下方法,來認識自己的情緒:
轉化負面情緒3S:指認(Spot)、停止(Stop)、調換(Swap)
- 指認(Spot)
在面對負面情緒之前,首先我們要先知道自己有哪些負面情緒?這也是指認最核心的重點,我們可以回想過去這三天內,有哪些抱怨、生氣、失望的情緒或評論,並記錄當下的情境,回想自己為何要生氣、當時的前因後果為何?
就我自己的經驗是,當我開始下意識去記錄下自己的情緒時,可以慢慢看到自己在意的是什麼,並透過反思與改進在未來發生的當下,更能在未來抽離情緒去看事件本身,而不是一股腦兒的一再陷入情緒的迴圈。
- 停止(Stop)
切記,隨心所欲暢所欲言不是真自由,真自由是不會有這樣說話的需求感。
當我們開始可以認知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時,下一步就是對治。當我們情緒來臨時,可以觀察我們的身體反應,是不是開始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脖子緊繃呢?在過去我也看了許多情商的書,即使知道抽離情緒卻始終很難去有效管理,但作者有句話對我實在是醍醐灌頂、受益良多:若想控制情緒就必須先控制得了呼吸,控制得了呼吸就控制得了情緒。
停止不是要我們逃避、隱忍當個濫好人,而是先將情緒剝離出來,才能更有意識地去評判整件事情,而做出更理性、更有意義的決定或評論,就像這段開頭所說,真自由是不會有暢所欲言的需求。
- 調換(Swap)
我們周圍到處都是毒素,包括環境和政治氛圍,但毒素的起源是人心。唯有我們淨化內心的生態,並激發別人一起做,不然我們都是污染源。
在察覺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停止後,接下來就要來修正心態,但這一個步驟不是要我們去忍氣吞聲或修煉成仙從此沒有負面情緒,而是要我們用「正念」的方式來處理,比方說:抱怨另一半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而少了精心的時刻,我們與其劈頭就罵,不如換個方式來“抱怨”:我知道你平常工作很忙,也很謝謝你願意一起努力,但我們相處的時間可以放下手機專心享受彼此的時間嗎?
成長:熱情+專長+有用=法
活在自己的法裡,就如同行走在一條通往自我實現的道路上。
你無法成為那個不是你的人,但你可以成為真正的你。
以上兩句話都是作者在這章節中所提到,而我覺得可以貫穿整章節的重點。如果我們照著世俗價值來定義自己的社經條件、地位,我們可能會陷入“過別人人生”的痛苦深淵中,即使我們成為了社會上定義的“成功人士”,我想這也是為何現在心理疾病越來越嚴重的原因了吧!
我們可以先捫心自問以下這些問題: 1. 你愛你的工作嗎? 2. 你擅長什麼工作? 3. 你有什麼技能? 4. 你認為你可以把熱情帶進工作上嗎? 5. 這是可實現的夢想嗎?
作者這邊有一套流程可以試著找出自己的法,但因為篇幅關係,我也保持一點神秘,一套我覺得使用起來感覺普通的測驗,但我覺得作者提到的心態可以時時提醒自己,而尋找自己人生意義的方式有太多種了,這邊也推薦其他這類書籍(也都超好看超經典!)—如何衡量自己的一生、與成功有約、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從「例行活動」中感受內心&感受平靜
若一起床就栽入工作、滑手機,就像是汽車一發動就油門踩到底一樣,汽車在日積月累的操勞下肯定會提早報廢,更何況又是我們的大腦呢?
試著提早一小時起床,除了能減少早上匆忙的壓力之外,更可以讓身心靈多一點時間來運動。
T.I.M.E. 晨間活動 感恩 Thankfulness:每天對人事物表達感恩,可以用觀想、寫下來,或跟伴侶分享。 洞見 Insight:透過線上線下資源獲取新知,比如:報章雜誌、Podcast、書籍。 靜心 Meditation:呼吸冥想、觀想。 運動 Exercise:可以是簡單的拉筋、瑜伽或健走慢跑等。
別再抱怨沒時間了!為自己找個獨處的時間,並且盡量以白天為主。就以我個人而言,我已經實行早起很長一段時間了,除了早起做正事之外,真的很享受擁有自己獨處的時間,沒人打擾做事比較有效率之外,也可以好好的思考人生XD
以我嘗試T.I.M.E.的經驗來看,我會將作者的晨間運動拆分成兩段,感恩、運動在晚上,因為感恩的環節我會希望能跟另一半說,而我總不可能早上6點搖他起床叫他聽我感恩,可能還沒開始感恩就要被送回老家了XD 而早上的時間就拿來冥想、觀想15分鐘,剩下30-45分鐘用來看書、吸收新知,我自己實行的經驗下,建議大家在起床後喝口水就馬上進行,連早餐都先不要吃,因為我感覺在早上的飢餓下,思緒能更清明!
冥想、冥想、冥想
在本書中持續地提到冥想的好處與重要性,我想有在關注我書評的人也可以發現,我整理的讀書心得中許多都有提到冥想的重要性,我想這肯定不是什麼奇妙的巧合或西方邪教,我自己對冥想也是斷斷續續很沒有自律😅所以再次打出來提醒各位、也期許很常心急、比較容易焦慮的我自己可以養成這個習慣,不要變成「猴心」。
感恩:促進心理健康、自我覺察、人際關係的習慣很簡單,就是感恩。
你不會因為付出而失去,反而會因為付出而擁有更多。
這句話一看到真的後勁很強,細細品味在我還是懵懂無知的小屁孩的時候,看到路邊的乞丐、路邊賣餅乾賣花的身障人士,心裡的惻隱之心都會油然而生,希望父母能盡一份心力,而長大之後卻開始麻痺這社會現象,越來越少付出一份心力。
與物質的貧富無關,當我們陷入窮人思維,就會專注在自己缺乏的東西,感覺自己不值得愛,卻忽略了自己擁有的一切。(Joan Jiko Halifax)
我們很常會過度放大自己身邊所缺乏的東西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在怨嘆別人對自己的責罵時或許我們也應該退一步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或許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之後,會發現對方也有自己的苦處,總而言之,在付出之前必須先擺脫「受害者心態」。
這章節我覺得有太多令人回味的點,且我覺得是整書中對我最震撼、最有衝擊感的,前面兩大章在講的主要以自我覺察為出發,比較靜態的處理自己的言行舉止或習慣,而付出這一章節是自我覺察後的反饋,透過個人力量來創造愛的迴圈,就像是「漣漪效應」一樣,別以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 除了提到服務與付出之外,更多著墨在人際關係、愛情觀裡面,你沒看錯雖然作者曾經是個僧人,但他也是有老婆的!而且就書中他所分享的愛情觀,我真的是一再回味、時不時就回頭看品嚐一下,也不是說他是愛情大師,只是他提供的愛情觀與想法十分令我嚮往,在愛情上一直都處於比較沒有安全感、比較容易焦慮的我來說,看到了又是找到一盞明燈,讓我學習更心平氣和的方式來對待伴侶。
Last but not least...
每個人都想要擁有成功的人生,然而何謂成功?因人而異,沒有一套公式可以帶領我們成功,可以確定的是成功絕不是膚淺的用金錢來衡量,而是有更高的人生意義,當然我不是說不行追求名利富貴也不是仇富,而是希望看到這邊能夠多少領悟到Monk mind。
本書內容有近400頁,內容上很豐富還有很多練習,受限於統整篇幅我僅將自己看到有感而發的片段記錄下來,若有興趣的都可以點選下方資訊欄,直接把書買起來。
- 書名:僧人心態 Think like a monk
- 出版社:方智
- 出版日期: 2020/10/1
- 作者:Jay Shetty
- 博客來網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627
- 蝦皮書城:https://shp.ee/4e4wraz、https://shp.ee/82dvr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