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歌場女王瑪丹娜的歌者故事|第五節:瑪丹娜的歌者魅力
開創女力崛起的世代
處在亞洲世界的我們,看過了90年代以前的傳統社會所期望的女性形象是什麼。「因為妳是女人,所以你必須怎麼樣,不能怎麼樣」,這句話在我們的大腦中根深柢固,形成一個抑制女性個人發展的枷鎖。時至今日,現代女性已比過去擁有更多自主權,但仍有許多女性被他人的意識型態箝制而無法實現個人志向。然而,瑪丹娜的存在,她的音樂世界,徹底顛覆並擊碎那樣的女性形象。
二戰期間,男人都被徵召到戰場打仗,因為後線缺乏人力,所以當時美國政府鼓勵女性支援軍工廠,在戰爭時代支援後勤工作的女性們共同營造出「女力」的形象,因此才出現以下這幅經典的「我們做得到」海報。這是女力形象最早的原型──在戰場上做著男人工作的女性們。
然而,瑪丹娜的出現重新定義了「女力」,賦予它全新的生命。
剛出道不久的她將自己塑造成物質世界的拜金女郎,男人們則是她的「後宮」,推翻了男性本位主義的價值觀,為女性奪回了兩性相處之間的掌控權,女性的存在不需再依附於男性之下,女性可以為自己享樂,主導自己的人生。
接著,她把重點放在女性的情慾展現。女性的情慾幻想在瑪丹娜建構的世界裡不受框架所侷限,她的音樂作品把女性的情慾從桎梏中解放出來。女人訴說自己的情慾幻想不是一種羞恥,而是自我的表達,甚至可以變成一種女性的性感,這種自我的展現,也是一種女力的表徵。在以前被視為放蕩不雅的內衣外穿、抖臀、偏男性化妝扮等等,經過瑪丹娜的演出,變成了許多人崇拜的女性性感。女力被瑪丹娜轉化成女人的性感力,衝擊你的視覺神經(第三節)。
瑪丹娜是一位擊碎禁忌藩籬的女戰神,四處衝撞既定的框架。她從女性的觀點重新解釋「情慾」和「性別」。傳統社會的性別是二元化的,非男即女,而當時的情慾被二元的性別架構綁死,男人只能對女人有情慾,只能對女人做這些那些事,反之亦是。但瑪丹娜的一部【為愛正名(Justify My Love)】音樂錄影帶把男女的性別疆界炸碎,所謂的性別,不再只有男或女兩端,還包括中間的同志或跨性別、雙性戀者、無性愛者等等,這些性別身分各自的性幻想或對愛的想像,都被她釋放出來。
最後,她以女性的身分挑戰世界上各種禁忌話題,透過音樂作品向社會大眾傳遞她的訊息和理念。她的訊息嗆辣而單刀直入,直接刺向獨裁者、壓迫者、歧視者、加害者的痛點,即使飽受他們的輿論抨擊也毫不退縮,甚至透過未來的音樂作品再進化、加碼還擊。這種強勢的攻擊力道,是瑪丹娜比其他女性歌手更早開創的女力展現,她在三四十年前就開始這麼做了。
所以「女力」是什麼?讀到這裡你會發現,它不單單是所謂的女強人而已。經過瑪丹娜的重新解釋,女力不只源自二戰時代在戰線後方工作的女性,還包括主導自己人生、展現女性情慾、主動傳達女性訴求等等多元的面向。此外,女力不單是表現女性特質,同時還可融合男性特質,把男人的武器變成女人自己的進擊力。
她的女力展現,同時也啟發了其他族群,其中最大的是LGBT同志。原來,同志也能透過自我的表達來展現「彩紅力」,讓世人看見繽紛的彩虹人生,而不總是像早期的同志電影一樣總以悲劇收尾(不是另一伴出車禍就是自殺,那些讓人看膩的爛老梗)。現代的同志電影越來越多描繪同志怎麼走出自己的心靈監牢,探索同志的交往過程與婚後人生,就跟異性戀的婚姻生活一樣有喜也有悲。
瑪丹娜的出現,象徵一個女力世代的崛起,也帶動其他族群展現自己的力量。
前衛的音樂藝術「玩家」
瑪丹娜音樂的一大特色,是不斷吸納和融合未曾嘗試過的異國音樂元素,並把舊的東西玩成新的事物。
娜迷就不用說了,連我朋友不是娜迷,對瑪丹娜的第一印象就是永遠在推陳出新。他看演唱會最忌諱炒老梗,但他只看一場瑪丹娜的演唱會,就發現從頭到尾沒冷場,每首歌都有故事,每段故事的銜接處理相當細緻而有起承轉合,就像在看一部電影一樣。他說看瑪丹娜的演唱會不會膩,因為當你以為這段演出結束就要冷場時,下一段演出又出現更刺激視覺神經的爆點,一環扣一環爆到演唱會壓軸。整段演唱會就是一部寫好的動作戲劇本。
這就是瑪丹娜演唱會獨步全球的特點── 她把演唱會「電影故事化」。其中一個典型是「娜式基因」演唱會,演出了變身惡女的瑪丹娜從墮落沉淪、懺悔與試煉,到最後浴火重生的過程。她選擇用電影轉場的方式來呈現,以電影手法,將自己的歌曲玩出新意義。
她的另一種玩法,是把同一首經典歌曲【時尚(Vogue)】玩出不同味道。30年來每次巡迴演唱會必唱的這首曲目,照理說本應是會讓人聽膩的老梗王,但她在每次的演出中都會扮演不同角色,包括宮廷女皇、埃及女戰神、舞池女郎、鋼管修女等等,不同的視覺呈現賦予了這首歌詞新的解讀方向。此外每次演出時都改編成全新的混音曲風,讓舊歌聽起來像新歌一樣。
此外,她的【變笨吧 (Get Stupid)】這首歌的原版音樂錄影帶中,只有她獨自現身唱著:「起身行動吧!就是現在!這是你的人生、你的地球、你的選擇!說你想說的!等太久就來不及了!」,號召聽眾別再遲疑為自己發聲。
但在演唱會的串場影片中,新增了冰山融化、天災、飢荒、希特勒、猶太難民營大屠殺、戰爭、獨裁者、瘋狂消費、肥胖飲食等人類亂象的影像畫面,讓這首歌多了新的解讀── 這些亂象是人類的愚蠢所造成的後果,快做出行動,再晚就來不及了!
她的最後一招,是把自己某首歌的一段旋律,透過混音,插入到自己另一首歌曲中,形成一首拼接的串曲,讓原本的歌曲衍生出新的意涵。
為什麼瑪丹娜的歌曲聽不膩?正是因為她的「翻新」手法賦予同一首歌曲全新的詮釋角度,讓她的歌詞能套用在不同的政治社會時代背景下,讓不同世代的人都能和歌詞產生共鳴,這就是她的歌曲能歷久彌新的必勝絕技。
跨世代喚起群眾接納自我
瑪丹娜作為歌手最深遠的影響力,莫過於鼓勵世人探索並展露自我,這個核心訴求貫穿她大部分的音樂作品。她的演唱會觀眾除了有各種自我風格的扮裝之外,還橫跨老中青三代。她在歌壇上做自己的身影,滿足一些觀眾在現實生活中追尋自我的嚮往,讓他們重新拾起接納自己的勇氣,並勇敢活出自己的璀璨人生。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