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老衲|同與不同(終結篇)

七月流火
·
·
IPFS
·
關於自由、關於傳統文化傳承,即便三百言兩百語也很難講清。幸虧我們無需寫出答案,提神醒腦即可。文章終於可以完結了,真誠希望@老衲能繼續生產毒奶,也希望我可以拿回批評和質疑的權利。

老衲:如果還是太模糊,不妨就參考一點西方元素吧。相對而言,西方看重個人還是多於整體;東方看重整體多於個人。是以表現在英雄主義上,西方的多是英雄在基層打拚,東方多是拚上高層,或拚上去請高層改變,然後高層就英明神武地改變了。看重整體當然有其好處。不過現在是過於看重整體。所以才希望能多停留在個人一點。但是也不要像西方那樣過於個人。各有各的災難。

 

七月流火:能不能有個實際一點的例子?

 

老衲:既然是談中華文化,那還是引用一下個人的修為法,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然後這樣實際運作一番看看。

 

我國防疫預算的用度,一筆2314萬元「研發快篩試劑」費用用來補助國衛院和國防醫學院的試劑研發,前年四月已技轉五組企業團隊。然而去年卻有一間受技轉的企業偽造快篩被提起告訴。而公部門負責人說,「這無法事先防止」。是的,的確如此。

 

但如果多審問一點,會發現該公司當時是一個資本額只有50萬、製造電子零件、電子材料批發和貿易的公司,根本沒有製造過藥品。當然也沒有生產藥廠的廠房。然而卻能在四月時通過資金能力和技術能力的嚴審。是的,的確如此。 

加之有一間小吃店公司且先前無任何醫療專業和相關實績,能以資本額200萬元,登記生醫公司承攬政府高達16億元的標案。是的,的確如此。

 

這無法事先防止?巧的是,這公部門負責人,是我國防疫指揮官,由他來做下面這個決策:與病毒共存,還是封城清零。

 

且先不說他的選擇。我們想想自己會有什麼選擇。先看著上海的封城清零。諒必猶豫者眾。故多數應該會回答你:與病毒共存。

 

但如果你看看美國死亡人數已經堂堂破百萬了。每天大概三百多人死亡。其中尚未施打疫苗者佔多數。你會不會稍微猶豫一下?如果,你再回頭看看,一個開放共存時,快篩不足量,未成年疫苗不足量,且施打率還沒提升,針對疫情的用藥還沒到貨的小島,你會不會又更猶豫一點?

 

如果,你再回頭看看開放之前的幾天的管制,那個靠民眾自主半封城的嚴格隔離管制手段其疫情擴散速度,你會不會覺得,其實,共存的時間點,是可以掌控的?至少,是可以多掌控個兩三週的?你會不會多一點時間,先多準備點什麼?

 

如果,你不回頭看得那麼遠,就看開始共存的那些日子,隔離期間不那麼快縮短,人數會不會那麼快增加到超過藥品的量以致於要限定對象用藥?以致於醫護人員護病比居高不下?以致於確診的密切接觸者要提早解除隔離出來上工?

 

而政府是不回頭的。他們看的是整體。是與病毒共存的整體政策,是要與國際同步甚至更早開放的國策。處於這種境況,再加上我們舉的第一段審查的例子,對這個決策,你會不會多一點猶豫?

 

我們再回頭看看人。看看身邊的人。看看畫面上急診室的人。看看隊伍中的人。看看,重症人數使加護病房不夠用,重症死亡率近八成。你還會說這個路線好嗎?

 

也許我們是只有共存這條路。但共存的方法和速度沒有選擇嗎?再拖延一段時間不會更好嗎。甚至我從這些現象還推導出國家準備之不足。彷彿不是有計畫性地與病毒共存,而是一種突然性地與病毒共存,而死不承認。當然也只是推論而已。

 

那回頭看完了,能做什麼?容易啊。不說了嗎?人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守好自身,照顧家人,減少外出,避免耗費醫療資源,但備妥萬一時的用品,也不推廣政府的那套共存法,甚至幫著身邊的人取得保護。

 

哪一件不是人該做的事?他只是不是上面的人要我做的事而已。改變不了上面的,難道我還不能改變自己?還不能幫到人嗎?沒有什麼事情是必須上位以後才能做的,除了做官。所以當個人吧。當了人,你會有很多人應該做的事情做。當了人,你就懂了。

 

這也還是中華文化,不是嗎?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從上,而從終端。終端在人。在己。著眼事實,分析數據,知其利害,但憫眾人,本善行事。多看多聽多問多想多做。少跟隨。不要人云亦云。試著形成自己的觀點。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是讓你有自己的答案,而不是轉述別人的答案。根據自己的答案行事,而不是聽別人的答案做事。即使我們求得的答案可能會有不同,而行為有所不同。無妨。就不同吧。也許能求同存異,也許不能。

 

就這麼著吧。終端就應該不同的嘛。多看看終端,多看看人。多關心人。多關心身邊的人。如此整體也會更好。用完整的人和團體合作協調。而不是用整體的形狀來改變自己。有大局觀很好,但得先有人才有大局。

 

老衲:說了這麼多,版面應該夠充實了吧?

 

七月流火:但這內容很空虛啊……

 

老衲:因為讓我總結,內容就一句而已啊。

 

七月流火:哪一句?

 

老衲:文化是人活出來的。你活成什麼樣的人;就會有怎樣的文化,你的土地允許怎樣的人活著,就會有怎樣的文化。所以說只要人活著文化就不會斷,就還會改變。只是改變可能需要填進很多人的血肉。

 

七月流火:這貌似不只一句啊?

 

老衲:那換你總結試試?


七月流火:我……總結?這……莫非,這是我為自己精心挖的大坑?

 

老衲:難怪我一直感覺被出了大難題。

 

七月流火:我不是只應該負責出難題嗎?

 

老衲:出來混遲早要還。丟出的迴力鏢總得自己接著啊。何況這課題也不只我們獨有。

 

七月流火:是的。這也是我們的課題。正如你所說,「文化是人活出來的。你活成什麼樣的人;就會有怎樣的文化,你的土地允許怎樣的人活著,就會有怎樣的文化」。活成怎樣的人,常常受環境影響,這又涉及到自由的問題。

自由與文化傳承並非全然無關的兩個題目,它們一定程度上具備因果關係。沒有適當的自由就沒有健康的文化傳承。

 

老衲:這兩個問題,就像一個迴圈,彼此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七月流火:如果存在20961個敏感詞,需要用錯別字或英文字母代替,這樣的自由狀態下,文化傳承只是個笑話;這樣……算傳承文化,還是傳承荒唐?

老衲:20691個詞?統計這麼精準嗎?管成這樣,還讓不讓人說話?

 

七月流火:因此越來越多人選擇沉默。但沉默無法解決任何問題,而且這個禁詞數字依舊在繼續增加。我聽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我希望首先得到的是「免於恐懼的自由」,然後是被當做具備獨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對待,可以自由選擇,自由閱讀與吸納,而不是按需投餵,偏聽偏信。你和你們呢?

 

老衲:我們恐怕是在過於自由的不自由中求生存。在覓食中選擇被餵食。

 

七月流火:自由與文化傳承,這兩個話題實在太大了。真的無法總結。

 

老衲:所以就不總結了吧。

 

七月流火:(瞪)以前每次聽他人說「拋磚引玉」,心裡總是默默地嗤之以鼻,並努力微笑著忍住奔湧而出的一個詞:「虛偽」。但,我們的這一篇真的只能算是拋磚引玉。

 

老衲:只是這磚有點多。都夠蓋出磚瓦房了。看這房價,怕是和田玉也接不住吧⋯⋯

 

七月流火:(挑眉)你還讓不讓我說完了?

 

老衲:你說,你說。

 

七月流火:中華文化傳承,是所有華人共同面對的問題。而自由是全體人類的問題,希望更多文友能夠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

 

老衲:您這總結得好隆重啊⋯⋯


七月流火:因為這是個隆重的問題。

 

老衲:但我們要發表在輕鬆的舞台上啊⋯⋯

 

七月流火:那也無損問題的嚴重性啊。

 

老衲:但是損失了娛樂性啊。

 

七月流火:那你說要怎麼補上個結尾。

 

老衲:那當然得照著兩岸三地的文化習慣收尾啊。

 

七月流火:所以要怎麼收?

 

老衲:像你們那,可能就會說,這個問題我們會在幾十大裡進行充分而完整的討論,務求指出一個方向,讓文化和自由有一個可以發展的空間,按部就班地推展下去。並且將指定幾個重點城市作為指標對象,讓先自由帶動後自由;有文化帶動沒文化。

 

七月流火:怎麼又繞進去了啊!

 

老衲:噫,問題不就在進去和這裡嗎?

 

七月流火:那你們呢?

 

老衲:我們就更簡單啦。啥都不用說。把文章改個顏色就好。

 

七月流火:這麽容易嗎?

 

老衲:問題就在這麽容易啊。能放心討論得了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想我們就沒有問題了。

 

七月流火:我由衷期望有這一天。

 

老衲:誰不想呢。

 

老衲&七月流火:下台一鞠躬。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七月流火写了很多年,文字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春天不是必然

即将结束的一年,即将开始的旅程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