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4之二
第二天(8/6)
描述一道你的 comfort food。例如可以寫寫,你會在什麼場景下想到它、它如何牽動著你,為什麼能為你帶來慰藉?
本文開始⬇️⬇️⬇️
一開始看見這個主題,我想到的是一般餐桌上的食物,尤其是糖醋排骨,這是我最愛的一道菜,來自媽媽的手藝。在外頭吃過許多的糖醋排骨,就是沒有媽媽做得好吃。吃上媽媽的糖醋排骨,心靈的傷口就能被療癒。
除了糖醋排骨再來就是臭豆腐。在我小時候賣臭豆腐的店家還不多,家附近的是沿街叫賣的餐車(其實就是簡單的小貨車上的桶裝裝置)。節儉的父親平時不是會吃點心零食的人,但他特別喜愛臭豆腐。每當聽到臭豆腐餐車的叫賣聲,我們都很期待爸爸開口,只有那個時候我們才有機會買回來吃,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有機會嚐到,還是懷抱著希望。
那時我們會拿家裡的盤子去購買(原來當時就已經有環保意識了(笑))。媽媽雖然不吃,但當我們全家聚在一起吃這道食物的時候,彷彿有一股向心力,縱使只有一盤,讓我們一家六口能一同享用喜愛的食物,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們感到開心。
但若要能慰藉內心的食物,除了以上說的應該還有別的,我默默地從往日的回憶裡挖掘。
然而多想了一會兒,突然映入眼簾的竟然是歷久不衰的零食:乖乖。
那是小學出去遠足時,會帶上的零食。現在的孩子或許連「遠足」也沒聽過,畢竟那已經是久遠的事情了。以現代名詞而言就是所謂的「校外教學」,不同的是以前的遠足就真的是「走路」,前往在腳程可以到達的場合或郊區,然後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坐下來遊戲和吃食。
對於在生活有些匱乏的時代,能吃到來自電視裡所廣告的零食,是多麼讓人興奮也期待的事。
平時沒什麼機會吃零食的我們,每當到了遠足的日子,大多數的父母親都會準備一點零食,也因此遠足是讓我們非常期待的一件大事,而且一學期只有一次。
記得當時的電視廣告中,最常出現的廣告詞就是:「出門遠足帶乖乖,……」。
所以每一次的遠足,同學們大同小異帶的零食中幾乎都有「乖乖」。那時的乖乖不像現在口味很多,若是沒記錯,我們那個時期好像只有五香跟椰子口味。這兩種就賣得嚇嚇叫,最重要地是每一包乖乖裡還附贈一個小玩具,我想在當時這算是很前衛的商業銷售手法,難怪銷售量一直很高。除了乖乖之外,還有「謝謝口香糖」,不過謝謝口香糖存在的時期並不長。
在寫下這段經歷的同時,我發覺當時的零食、點心取下的名稱都與「乖巧禮貌」有關,連口香糖也能叫做謝謝。回想起來還真是有趣。
「乖乖」的發展令人意外,現在還多了許多口味,不同的觀光景點也賣著與旅遊觀光相關的紀念版口味,這一點他們做得極好,真要給他們大大的稱讚。
直到現在,去買零食的時候,看到「乖乖」總會忍不住買個幾包回家,心裡就像被小時候的微小慾望滿足,令人充滿了安心感。若說生命中有什麼食物具有療效,我想在我排行榜中的第一名食物,應該就是「乖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