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輟學廢青到港大碩士:大MK時代】
[由於早前LIKER ID設定錯誤,現開新戶口重發本文]
「MK」是香港文化用語,指二千年代盲目追求潮流、標奇立異,流連旺角,不學無術的年輕人,大約等於台灣說的8+9,但更具港味。「MK」可以配搭人物名稱指向「MK仔」、「MK妹」甚至「老MK」,也可以單獨作形容詞使用,例如指着那個MK妹說:「你睇吓佢幾MK!」(你看他多MK!)
每到假日,你會在銅鑼灣、旺角等地看到三五成群的MK漫無目的蹓躂,商量要不要去唱平價的K lunch,即附送難吃午餐的卡啦OK時段,三十多元就消磨了一個下午。然後到旺角中心逛街看衣服,還有餘錢,可以再買偶像的閃卡和相片。MK要配搭本土文化才能流行。Twins、Boyz、Shine(不是Shinee )唱出少男少女在學校暗戀同學,拍拖然後草草分手(中間可能會慶祝一星期紀念日)的心事。當我們這些MK老去,回憶起青春歲月時總有屬於自己的背景音樂。
我是陳星晴,年輕時是一個MK妹。
那年才12歲,讀一所中規中矩學校,這間學校有人在高考5科考取3個A,同時有一批學生壞如朽木不可雕。你可以努力讀書,交朋結友,走上成功人生的康莊大道;我卻選擇了一條迂迴的路,雖然最後也能找到人生目標,但已經歷了許多痛苦,而我深深明白,這一切傷痕,是自找的。
翻揭相簿,我一頭長瀏海、直髮、剪碎頭頂;Crazy Room單肩書包、攝氏30多度仍堅持穿oversize冷衫、在皮帶內用閃閃marker寫字、塗襪膠⋯⋯這些外觀都不重要,始終人不可以貌相,因為追趕潮流而用muji文具,也可以是一個乖學生。
問題是當時我學習態度極差,從不交功課,有交也是抄的。上課時我喜歡在桌上放上鏡子,無時無刻在照鏡,好聽一點是方便整理儀容,其實是自戀的表現,在別人眼人中,這個女生彷彿會忘記自己的樣子,所以才要隨時隨地照鏡。至於老師教的內容,我喜歡就會安靜聽一下,如果不喜歡那個老師,覺得他針對自己,就會處處頂撞,以老師不得安寧為樂。因為我喜歡回嘴,總是專心地聽着老師說話,所以即使從來只顧玩樂而不温習,考試時也可竟然只憑上課時聽到的內容而取得合格,成績還在中游,安全升班。
我試過在特別室桌上寫粗口鬧討厭的老師,被其他班級同學發現後向老師報告,之後訓導主任神乎其技地查出是我寫的。因為這件事,我記了一個缺點,之後陸續因為行為問題而被記了個滿江紅,我和朋友還當作是人生成就般到處炫耀。
我本可以將這一切歸咎於父母離異,無法適應家庭巨變之際,又要適應中學生活。但很多人也是在單親家庭長大,他們並沒有學壞,甚至我的兄弟姊妹也是乖乖長大孩子。對於這一切,我只能當作是青春期的變化,而且沒有人來拉我一把。
荒唐地過了一年後,中二時我達到MK的癲峰,也是現在說的中二病。那時香港流行楊丞琳,我也電了一頭曲髮,沒有戀愛經驗,卻在卡拉OK撕心裂肺地唱〈曖昧〉。我們會用華康娃娃體寫字,實在無法想像老師有多想直接燒掉那本功課簿,但既然我肯交功課,可能也就算了。放學後我們漫無目的在街上流連,回家後玩msn至深夜,有人跟在論壇上認識的網友拍拖。
這個MK妹,大概會庸庸碌碌地捱到中五畢業,找一份不計較學歷的服務業工作,就這樣過了一生。
***
歡迎追蹤: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