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疫情当借口
“我月底回去。”
刚挂下电话,心中便后悔了。
两年,两年没再回到那个地方。
等到了政府开放跨州,才终于在第三次新年前夕,找到一个回家的机会。
但是我心中却偷偷地渴望着这场疫情可以持续下去,让我能够继续有借口。
有一个不回家的借口。
“别逃避。”这是我心中的声音。
“回去充电,你需要家的能量。”这是我心中的渴望。
“负面压力很大,你承受得住吗?”这是我心中的胆怯。
我真的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回家像是走钢索一样。
战战兢兢,摇摇晃晃。
偏偏不论是哪一位亲人,都总是会告诉我“没事的”、“回来吧”、“没人能左右你。”
偏偏这些话语,只会让我踩着的钢索更细,晃得更加厉害。
距离回家20天,我花了10天去做心理建设,告诉自己没事,别怕,就回去一下子而已。
然后一直在解剖我自己,到底害怕的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些方法把这些害怕的因素去掉,好让我能像个正常人一样,享受回家的感动和满盈的正能量。
所以,我做了第一个决定。
趁妈妈没空的时候,先回外婆家。
“放心,我问过了,你妈这两天不会回来。”阿姨说。
好!决定了,回乡之旅的前两天就回去外婆家!
一做出决定,顿时感觉肩膀一松,却又忍不住嘲讽自己,又逃避了一次。
但是,逃就逃吧,也逃了两年了。
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再这样逃下去,真的让我逃到了我妈永远离开我的那一天,我一定会悔恨终身。
但要我去直面这一位世界上跟我最亲近的人,很可能会一脚就把那根细钢索踩断。
现在的我,还做不到。
第二个决定,我把回去爷爷家的时间缩短成三天。
我觉得自己回乡的一大烦恼,就是因为父母离异。
所以探望外婆与探望奶奶的时间需要合理分配。
但我也庆幸父母是同乡人,至少不用每次新年都来回几百公里的跑。
两家距离只有三十分钟的车程。
外婆家两天,奶奶家三天,差别不大,可以。
况且只在奶奶家三天,也可以减少直面老爸的时间。
不论是老妈,还是老爸,我都不想直接面对。
尽管离婚了二十几年,这两位的某些特质还是很相似的。
但是3天对我来说还是太长了。
因为老爸的每一句话,都会像个砖块一样叠在我的头上。
一块,一块,一块。
最怕的就是跟老爸同车。
往往一趟30分钟的车程,头就会被压得比车大镜还低。
年轻的时候还能梗着脖子硬扛,现在是扛不动了。
所以我又有了新的安排。
安排在奶奶家的第二天出门见客户,一见就是一整天,我可以在那一天把头上的一些砖头丢掉。
再好说歹说,用我家的鱼塘和门前的小河做诱饵,邀请了一位朋友跟我一起回乡钓鱼。
有了外人在场,砖头就没办法那么精准地丢到我头上了吧?
安排好了全部,我终于要回乡了。
就如同许多人在追寻自己的梦一样,一步一步的策划,一点一点的执行,想尽一切办法把追梦路上的障碍排除,最终追到了自己的梦想。
我也一步一步策划,一点一点安排,想尽一切办法把回家后会碰到的问题一一避免,最终踏上回家的路。
有些人可以拼尽全力去追自己的梦
有些人只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谁说人生而平等?
只是我们活成了不同的样子罢了。
两年未踏上的路,两年没看过的树,两年没见过的人。
两年其实很短。
但是我在路上却不断想起三年前爷爷说过的话。
“阿公很开心,今年你回来吃团圆饭。明年阿公90岁了,我希望全家人都在。”
那时候我在心中下了多大决心,明年一定要回来。
然后我食言了。
疫情成了我最好的借口,而且一拖就是两年。
这个熬了我两年的承诺,是现在支撑着我回家一趟的想法,我就是希望能回去看一看爷爷。
外公的最后一面我没见到,我不想再因为没见到爷爷而遗憾。
家乡的变化很大。
原本漂亮的休息站因为疫情失去了游客,只剩下一群工人在拆除建筑内的装修物。
或许大家也不想看到这个曾经天天满座的休息站变得太过落魄,工人们还开着喷泉的马达,让那只曾经欢腾的鲤鱼雕像继续竭力地喷水。
而我才能站在雕像前面,忘掉它现在的落魄,静静地等待我的家人来接我。
“阿姨,我到了,要回去哪里?”
“你来阿嫲住的地方。”
于是我去了外婆家,吃了闭门羹。
阿姨哈哈大笑,这个充满外婆回忆的屋子,只剩下阿姨还住在里面。
外婆已经住进了寺庙的骨灰塔。
明明我十年前就已经知道,也一路把外婆送进了火化场。
但是没回家的这两年,我好希望还能看到外婆,还有外公。
年轻的时候我希望一切能有所改变,现在我却希望一切都没有改变。
我在出国留学的那一年迎来了外婆的逝世,6月的丧礼结束,9月便飞的台湾。然后在第二年的一月,直到我考完期末考,妈妈才把外公的死讯告诉我。
其实在9月份出国前,我跟外公道别的时候,就知道那一次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外公。
上了飞机,就再也见不到了。
那一天,我抱着外公痛哭,歇斯底里的。
在往后的几年里,我努力安慰自己,跟自己说:“我有好好地跟外公道别”
但只骗了自己几年,最后我还是觉得遗憾。
或许心中不愿面对的,就是妈妈总觉得我冷,硬要给我加上保护伞。
但她却一直不愿看到我早已做好了准备,安排了一切。因为她的理所当然,我只能回过去当一个听话的孩子,听话的孩子不代表我的人生就能走在对的路上。
其实两年的时间真的不长,而且疫情并没有真的完全把我们给阻断,若是真有什么紧急事,我们还是能回到自己亲人的身边。
但是这两年逃避的心,却让我逃得太远太远。
我穿越了距离,穿越了时间,选择回到了那段最美好的时光。
父母没有离异,外公还没中风。母亲与舅舅伯伯之间还未因家产而闹翻,我还没有站在门口哭着叫妹妹别走,奶奶还没说出那一句“跟着你妈,不论天涯海角你都不会好过。”
回家,却是让我一下子回忆起这些。
是的,这就是我不想回家的原因。
它太美好,美好得容不下一丁点瑕疵。
偏偏它又太现实,现实得只要我站在这里,我就锁不住喷涌出来的所有回忆。
尤其是回来的第二天晚上,到表弟家里给他的大女儿庆生。
他说外婆家曾经是这整条街上最高科技的屋子。
第一个有电视机的是外婆,第一个装冷气的也是外婆,第一个拥有PS游戏机的还是外婆。
那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来找外婆。
有时候为了游戏机,有时候为了跑来外婆家的野猫,有时候只是因为开饭了。
而外婆总是每天都煮一大锅饭,不论谁来了都能吃。
那时候外婆家的大门总是开开关关,外婆不用去看是谁来了,反正大家进来第一句话都一样:
“阿嫲!”
“喂~”
千遍一律的亲切,千遍一律的安心。
其实在我的回忆里,外婆家有更美好的事。
比如,那时候外公还没中风,他每天下午5点下班,就会一个一个地用摩托车载着孙子孙女,到外面溜达一圈。
又比如说,门口的两棵大树还没被雷劈倒,我们会在树下捡相思豆,或者中秋节的时候在树干上点蜡烛和挂灯笼。
新年的时候最热闹。
外婆人缘好,新年的客厅总是满座,我们全家人要分工合作。
大人在客厅接待客人,比较年长的表哥表姐要代表外婆去其他邻居家里拜年,然后我们这些小辈就要在厨房帮忙端茶倒水。
每次把茶水端到客人面前,都有红包可以拿,下午偷偷躲进房间里算红包也是一个乐趣。
而我最记得的,是外婆和她的躺椅。
我还在念小学的时候外婆会躺在那张躺椅上看八点档,跟我说以前二战的故事。
后来我长大了,念大学了,每个星期从学校回到外婆家,外婆不是在厨房做饭,就是躺在躺椅上睡觉。
那是我心中最后一块净土,最后一块能让我拥有安全感的地方。
回到外婆家的第一个晚上,妈妈便打电话过来了。
我妈说:“现在解封了,可以跨州了,你要不要回乡一趟?你如果要回去,我也回去。”
我说:“不了,现在疫情还是很严重,我不想把病毒带回去。”
外婆不在的房子,已经不是净土。
就好象我走在那根细细的钢丝上,不知何时才走到终点。
所以,我一直在心中责备自己的不孝,却始终不敢去面对那个可能让我掉下钢丝的现实。
只能跪在外婆的牌位面前重复着两年前说过的话。
“阿嫲,我过得很好,没有问题。妳保佑妈妈,让她的晚年能够过得好一点。”
我在外婆家住了两天后便离开了,然后在奶奶家里住了三天。
奶奶家里现在住着四个人,爷爷、奶奶、爸爸和姑姑,就算是年纪最小的姑姑,也已经快60岁。更别提爷爷已经91岁高寿。
他们还能下地,种出了很甜的水果,开辟了好大片菜园,种了很多种菜。
疫情这两年,他们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吃的所有蔬果都是自己栽种的,偶尔丰收还能卖出去赚点外快。
但是相对的,有些事情就做得比较力不从心。
墙上的青苔,柱子上的斑驳,倒塌的栏杆,家里永远扫不干净的地。
明明只有不到30年的房子,却拥有50几年的沧桑。
我回去的第一天,把二楼的厅子、一楼的客厅、饭厅、书房都扫了一遍,姑姑也拿起了拖把,给我扫过的地方都拖了一遍。
沙尘依旧。
风吹来的沙,堆积起陈年的故事。
我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又能占着几粒沙子?
这里有的我懂事以来,一直到8岁的回忆。
奶奶教我唱的歌,姑姑给我讲的故事,每一间房间一定有的小夜灯,还有每天早上起床就能看见爸爸妈妈妹妹都在同一个房间里的日子。
在这之后,父母离婚了,“回家”更像是一场旅行,每次回来个两三天就走了。
有时候更是一年中只有新年会回来一次,然后大年初一早上过来,下午就走。
我以为自己会就此离开这个渐行渐远的家,然后把每次回家当作一次交差的任务,见过亲人就好。
可是奶奶也好,爷爷也罢,他们的一举一动,却好像我从来没离开过这个家一样。
我做好准备,会有人来问我这两年过得如何,做了什么事。
但奶奶只是看她的报纸,看她日夜关心的股票,然后一起吃饭,闲话家常。
爷爷也是看他的新闻,下田耕地,或者靠在椅子上睡觉,完全不因为家里多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而不自在。
这反而让我觉得安心。
不论过去发生过什么事,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孙子能过得健康过得开心。如此而已。
餐桌上,奶奶跟我说这几年家里淹水的情况,说这片土地当初是怎么来的。现在他们有了什么,过得怎么样。
每一次出门前,奶奶一定会叫我给祖先上一柱香,不说别的,就告诉祖先我要去哪里,干什么,请保佑我平安。
很平静,很暖心。
不论过去发生过什么事,在此刻,疫情以来的两年,家的感觉,变得不一样了。
不,应该说家的感觉,回来了。
曾经的我,早上会被许多鸟儿叫醒,我很喜欢。
后来的我,早上会被许多鸟儿叫醒,我会叹息,不敢走出房门去面对自己所有的亲人。
现在的我,早上依旧被许多鸟儿叫醒,我觉得很安心。
一场疫情,让所有人分隔两地,所有亲人如众星拱月一样围着家乡,却始终无法靠近。
但是这样的别离,却也让大家变得平静。
以前回家,大家总是要把声量调高八度来展现自己的欢喜。
现在回家,大家只是平静地做各自的事,努力抓住这种平静的时光。
我改变了,奶奶也改变了,爷爷改变了,爸爸一样改变了。
疫情的两年,让家重新有了家的感觉。
原本,我对回家这件事有非常多的顾虑。
我担心妈妈和爸爸两边没有公平对待,家人会不开心。
我也担心在奶奶家表现得太过贪婪,让他们认为我跟了离婚的妈妈,还惦记着他们的家产。
我总是战战兢兢。
也总是特别烦恼。
当我还小,至少还有游戏机,情愿让母亲骂我一回外婆家就抓着游戏机不放,我也不愿去听、去看、去接触任何跟两家有关的事。
甚至对妹妹也是忽冷忽热。
她离开奶奶家来找我和妈妈的时候,我可以特别热情,特别开心。
但是当我们是出现在奶奶家或者外婆家的时候,我不敢那么热情。
长大了以后,避不开了。
经济独立,有能力生活,也代表了我有能力去争一些事,或者帮我的母亲争一些事。于是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我忘不了,当我背了一个大背包回到家乡过年的时候,因为没有先把妈妈的礼物拿出来,她说的那句话:
“很好!有给阿姨的礼物,有给爸爸的礼物,我的就没有!”
看着她气红的双眼,还有一整个背包的礼物,我知道这不是玩笑,她真的生气了。
我当时很想抛下一切,买张单程机票,直接飞去所罗门群岛、夏威夷、或者纽西兰,反正就是孤岛。
干脆所有亲戚关系全部都断了吧,一了百了。
亲人,对许多人来说是依靠,是港湾,是心灵所在。
亲人,对我来说却是洪水猛兽,是一根根扎在我体内的线,一拉扯就痛。
至今无法弥补。
所有受过的伤,都将留下一道疤。而有些人的灵魂,不会特别怕痛,但特别容易留疤。
我已经分辨不出心口上的疤痕到底是亲人给的,还是我自己刻的。
我只知道,难,难以痊愈。
但是这一次回家,有治愈效果。
不论是美丽的小河,优雅的荷花,清脆的鸟叫声。
还是家人的平静,生活的自然,还有跟外婆、跟祖先的对话。
疫情以来,工作方式改变,我已经不需要每天往返公司上班,所以家人们常常叫我回乡。
我一直以“大城市机会比较多”为借口,说目前还无法回去。
但我心中却死死认定,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回去的,因为我面对不了亲人。
这次疫情后的首次回家,却让我的想法有一些改变。
或许,“家”、“亲人”、“亲情”真的能再次成为我的避风港?
对的,只是或许。
我还是无法直面我妈,我还是恐惧新年期间见到的所有亲戚,我还是希望逃离这一张由血缘编织成的大网。
我不是其中的蜘蛛,我只是其中的猎物,总有一天会被吞噬殆尽。
但是这一次回家,回忆起来的一件件事,却让我的恐惧有所削减。
回忆,不是每一件事都那么美好,但至少我把尘封在心底的许多大箱子搬出来,打开了一遍。
灰尘擦了,不喜欢的回忆也丢了一些。
我又可以继续冲刺,像其他人回家以后说的那样:充电了。
距离下一次新年还有3个月,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在那个时候回家。
因为我的恐惧还在,在这片由血缘编织成的大网中,我依旧觉得自己是那个猎物,而不是那一只蜘蛛。
但我总不能再拿疫情当借口,这一个替我遮风挡雨的借口,已经杀死了太多太多人。
如果没有了借口,我是不是可以更勇敢一点,再去面对各位亲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