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的缩影 - 油肠炒饭
留学第一年,我住的学生宿舍没有厨房。靠着国内背来的一只小电饭煲,倒也捣鼓出了不少菜,煮面条、煲仔饭、煎鸡翅、炖鸡汤、涮火锅。可能是香气实在有些诱人,最后被宿管阿姨发现,认为是个安全隐患没收了。第二年主动申请搬到了有厨房的宿舍,从此开始了与厨为伴的三年。
中西方的饮食差异,体现在很多层面,比如食材,又比如厨房用具。宿舍里配的是电热炉,市面上能买到的多为平底锅和奶锅。做起那些需要翻炒的中式菜肴,总感觉操作不便,常常把东西炒到锅子外。后来用久了才发现,并不是平底锅不适合做中餐,只是需要稍稍改变一下操作手法。它不适合翻炒,但如果你让时间和热度来烹调你的食材,口味一样会很不错。
炒饭是出国之后做过多次一个料理。但其实从小到大,除了每年夏至外婆会炒的咸肉豌豆饭外,其余时候很少做炒饭。如果说幼年和成长时期会塑造一个人的饮食习惯,那么我的转变又是起源于何处?这得归因到我的另一半,他对炒饭的爱比我多。在学业紧张又需要快速做点什么来填饱肚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做炒饭。
炒饭的配菜选择,我试过很多,蛋白质来源一般选择培根或是腊肠,不用鸡蛋是因为另一半不喜欢。腊肠开袋之后,放在冰箱里能保存很久,是我家的常备食材。不同地方产的腊肠,制作方和和调味选择上有区别。在海外,容易买到的是广式腊肠。它质感比较软,有弹性,口味咸甜。加入的五香粉能很好的将酱油和油肠的味道串联在一起,是偶然得之的神来之笔,千万不能省略。
视频里用料理之初常用的平底锅和电磁炉,来炒这碗承载了回忆的油肠炒饭。希望你也能在不熟悉的厨房里,炒出一碗好吃的饭。
原文首发于我和几位朋友共同经营的博客 “食物 • 對話 —— 用食物探索未知”(https://fooddialogues.wordpress.com/2020/04/21/油肠炒饭/#more-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