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留下好印象,所以在我看来需要解决的其实是两个问题:
第一是:留下印象。
第二是:好感。
关于第一点,有一个知识点可以分享一下,那就是每个事情都有发生的概率,一个事情发生的概率越大,这个事件的信息量就越小;一个事情发生的概率越小,这个事情的信息量越大。
信息量大的事情,更容易让人留下印象。
比如,如果明天太阳从东边升起来,是一个发生概率非常大的事情,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没什么信息量,但是如果明天的太阳是从西边升起来的话,那就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事情, 应该是全世界媒体的头条。给人的印象也会非常地深刻。
所以,你要给人留下印象的话,就需要在自我介绍过程中列举一些其他人生活中发生概率比较小的事情。
第二个点是如何留下“好感”。人们对不同的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个可以用“品牌”的概念来做解释,很多公司要做品牌的目的就是希望让人提到他们品牌的时候,会产生好感。
所以,词汇也可以作为“品牌”,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比如, “苹果手机”是一个好的词汇,“日本”是一个变得越来越好的词汇。对应的,在中国大陆,“文艺青年”以前是一个好品牌,但是现在变烂了,同样变烂的一个词汇还有“公知”。
所以,你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到一些更能因此别人好感的“品牌”词汇,就会让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所以,你可以按照上面两个原则,去梳理一下自己以往生命中的一些故事看看。
那结合上面两点以及自己的经历,我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给大家当一个参考。
大家好,我叫李胜博,朋友们叫我BOBO。
我比较喜欢旅游出行,是从大学的时候开始的。
我在大三的时候,gap year休学了一年,那一年我以搭顺风车和住沙发客的方式,一年花了14000人民币,总共2000美金的样子周游中国,后来还因此出了书和纪录片。
大学毕业之后,我跟着朋友一起参与他的电影项目,也很幸运地入围了台湾的金马奖。后来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新媒体的工作,参与一首歌《小苹果》的全球营销。
我现在在做的工作是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项目,因为看了一部叫做《小森林》的电影,然后跑到日本的乡下去旅居了一段时间,然后借着这个契机开始了自己的一个文化交流项目,内容就是带着一些年轻人跑到日本的乡村去体验生活。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自我介绍,如果可以让你记住的话,也希望你可以去从新梳理一下自己的生命片段,找出一些发生概率小,但是让人有好感的词汇和故事片段来。
好的,以上是一些简单的进行自我介绍的指导原则,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等等,还不要离开,如果你有机会做一个更长时间的自我介绍的话,也许下面那个思维可能会更有帮助。
这个思考来源于我上大学时的一个疑惑,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很多学科都需要学习自己学科的历史,比如语文有文学史;数学有数学史;经济学有经济学史;美术有美术史,艺术有艺术史。
我很好奇为什么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的历史呢?
后来我意识到,“历史”除了是一门学科之外,其实也是一个很好地把一个事情通过时间线进行梳理的工具,通过某个学科史,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知道这个学科的来龙去脉,是怎么从无到有的,以及如何发展到现在的阶段,以及,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这门学科接下去的发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总结来说,“历史”是一个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一个东西的思维方法。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编撰自己个人的历史来更好地让别人来了解我们呢?
所以,有了这样的概念之后,你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脑子里就可以开始设想一条时间线,在这条时间线的时间节点上都会有一些你自己个人的重要历史事件,比如你大学的时候做过某件事,工作的时候有什么经历,现在在做什么事情,通过这样一条历史脉络的串联,也可以让你更好地被另外一个人所了解。
以上就是理论的部分,如果你觉得还不错的话,就可以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开始回忆过去几年里面是否存在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时间,如果有的话,把这些事情按照时间的顺序串联起来的话,就是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了。
好的,今天关于自我介绍的部分,做一些简单的总结:
1. 小概率事件
2. 好印象的词汇
3. 把个人历史作为发言的脉络
如果上面的文字阅读起来还不够形象的话,我还拍了一个小视频,也许有助于你更好地吸收信息。
如果你对这类内容感兴趣的话,也欢迎订阅我的频道,或者做相关的探讨与交流。
嘻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khZLq7_EU&feature=youtu.b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