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点星事件】友人回忆:我从陈玫身上吸取到行动的力量
最近在整理邮件,看到呆呆曾经在我们几个朋友组建的共享群中分享的一段自我介绍:
我是陈玫(陈呆呆),在广州读大学期间,经常去「**空间」聊天、吃饭,认识了H。说起来,还是很怀念那个地方和遇到的那群人和猫。
我 2016 年毕业,然后在一个基金会工作至今。作为我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作,这里的工作环境、氛围都挺好,领导、同事大都很好相处,同事们年轻派,80 后、90 后不少。
我比较关注互联网的事情,也爱花时间折腾一些电脑技术、软件应用之类;比较喜欢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梳理,曾经整理过一份 Windows 使用基本技能。我是很在意用各种方式抵抗互联网信息审查。
心里突然有些难过,和陈玫交往不算特别多的生活片段,在眼前一一浮现。
第一次见陈玫的时候,是2016年的1月。
那时候,我刚辞职,搬去广州的一个空间住。2016年前后,全国多个城市都还有很多青年空间,大多位于高校附近,是青年人聚集讨论的地方。刚开始,我有些“初来乍到”的感觉,对周遭的环境和空间里的青年人都有些陌生。陈玫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当时读大四,他经常会来空间溜达、看书;他很喜欢猫咪,空间里有两只猫咪,他经常过来逗它们玩。在我的记忆中,陈玫话不多,爱笑,说什么都会对着你“傻傻”笑一下,对于我这个突然闯进来的人来说,能从他的言行中感受到一种“接纳”的暖意。
有时候会一起走路去菜市场买菜,路上分享一些近况。当时我知道他快要毕业了,虽然本科读的是关于动物养殖的,内容应该是产业化动物养殖,但他毕业论文做的是关于动物权益相关的。当时他也处于毕业后何去何从的选择中,他个人很喜欢专研互联网技术,但他又会觉得还无法专业到从事这一领域。后来,在找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小波折。
短暂的半年之后,我就离开广州去上海念书了。跟陈玫见面的次数前后也有好几次,每次见面都比较匆忙,但我们一直在网络上都有联系。我不会忘记他的笑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喝醉酒整个脸红彤彤的,直接瘫在桶装的啤酒瓶上。
陈玫是甘于沉默的人,在多人讨论的场合,他都愿意成为静静聆听的角色,很多时候,他会在一边认真地听。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想法,相反,他一直都在努力地思考一些议题,并用行动探寻和践行。他很早就对互联网信息质量和信息安全有一定的追求,并且乐于与周围的朋友分享,一旦有任何相关互联网的问题求助,他都会热心提供帮助。2015年陈玫帮助同学重装系统,他感受到身边很多人缺乏电脑技能,无法自如借助电脑获取信息,相反更多的时候,个人安全信息遭到恶意泄露、挪用。当时Xcodeghost事件爆出,就算是App store 上的软件也会携带恶意代码,也可能会泄露用户私人信息。他特意花了一个月的事件整理汇集了一份Windows使用基本技能的小手册,汇集了包括安全防护、安全删除、正确安装软件等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这份手册的前言里,他这样写道:个人能力有限,难免个别地方出错或者说明不够清楚,还请见谅。这份资料共享出来就是我们共有的,但愿能有其他人一起来完善它。
这句话非常契合我对他的了解:他做事低调,不张扬,也很谦逊。他乐于分享知识和信息,并且也相信多个人的协作可以更好地完善事情。虽然我并没有直接与他讨论,但2016年之后,我陆续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获知陈玫一直在尽其所能地参与公益,回应公共事件,对现有的网络媒介和信息抱以警惕与慎思。
他曾经在私底下说过,“我对自己的判断是辅助性角色,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做事认真低调,从来不会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最受关注的人。
生活中,陈玫是一位善良的好友。他会尽其所能接纳你,回应你。2016-2019年在上海读研期间,有部分时候处境孤独,我会把一些小想法、未来计划的事情跟陈玫分享,都能得到一些积极的回应。
2018年1月份,当时我有感于平时网络社交的碎片、临时性,非常渴望人与人之间有更深的连接,于是就找了几位好友一起写邮件交流分享近况,包括陈玫。陈玫的回应很积极,他很快开始思考邮件分享的机制,也非常乐意在邮件中分享自己关于信息获取的思考。他讨论很多关于微信社交平台信息分享的局限性,还有观察到微信生态圈习惯性打造一个“消极的/被动的”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微信如何惯坏了我们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习惯。他也很乐于学习,非常注重自主学习的养成。他会习惯性地梳理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还会认真地思考自己面临地阻碍。
我觉得,我是在陈玫的身上看到部分自己,或者说,我是能从他身上吸取到一些行动的能量的:默默地做一个辅助性的角色,认真地思考,并且付诸行动。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2016年我去北京的时候,他从北京外郊的出租屋乘地铁过来接我,一见面就从包里掏出三个苹果,说是给我还有另一个同行的女生阿禾的。
而今却不知所踪。
我们亲爱的伙伴呀,等你顺利回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