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分享--我的求學與職涯探索之路
因緣際會,我有幸在婦女節當日在「新北市 TCS 探索未來國際實驗教育機構」向一群高一學生分享身為一個生理女,在職涯之路上面臨什麼挑戰?又是怎麼克服的?我回顧自己目前的人生歷程,老實說,除了社會的傳統期待,我目前並未遭遇實質的性別困境,這可能是因為我目前都在小機構任職或接案維生的緣故,不太有碰到升遷的天花板,不代表女性的求學與求職之路能一路順遂。
於是,我就想著,如果要跟唸高中的我講什麼建議的話,大概會是以下幾點:
父母的建議只是其中一條道路,你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
沒有所謂「可複製的成功道路」,那都是別人的生命經驗,參考別人怎麼在每個轉捩點下決定就好。
保持好奇心,主動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新事物。有時不用預設目標,沿途的際遇說不定能帶給驚喜。
透過實際行動瞭解自己的長處、有成就感的地方、感到挫折的地方,也別忘了瞭解能讓自己「重開機」(舒壓)的方法。
還記得高中時期的我,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社會,我跟大家一樣以考上國立台灣大學為目標,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讀書。與其說是因為缺少主動探索自己興趣的時間,更根本的原因應該是根本不知從何開始做起。唸國中的目標就是升學到我家鄉的第一志願,唸高中的目標就是為了考上全台分數第一高的台大,但到底要念什麼科系?對那時的我來說,這是一個永遠想不清的問題,我超級害怕如果我選錯了系,會不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我這一輩子該怎麼辦?
我已經超努力了,為什麼還是找不到我熱愛的、命定的工作?
雖然徬徨,但我沒按照我爸媽的建議。在他們的觀念裡,當醫生、法官、老師是最棒的職業,不然就當個公務員--有穩定且算是不錯的薪資,前三者又是傳統台灣社會裡受人敬重的職業。當年天真的我,以為自己喜歡旅遊,就一定會喜歡當外交官吧!當我如願以償唸了政治系的國際關係組,我卻發現這不一定是我想做的工作。那我該做什麼好?為了找到一個踏實的答案,我在運動社團以外還辦了國際交流營隊,想說可以拓展視野;我在大三大四這兩年間做了三份不一樣的實習工作,分別在 NGO、政府機關、新創企業見世面。
然後我就找到我該往前邁進的人生目標了嗎?沒有。
在大學成績尚可,也還算對研究感興趣的我,選擇繼續升學,拿到政治系的碩士學位。但從碩士班畢業後,我認為自己該以累積多年的技能--研究,來找工作。我前後在三個不同機構擔任研究員,但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每換過一個地方,就越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能力太差,才會找不到接受我,又讓我感到有成就感的機構?
直到此刻,我依舊還在尋找人生中唯一的那條屬於我的道路,我認為有一個終極答案存在,只待我發覺。
從陷入人生低谷的那年到現在,已過了五年。現在的我認為:人生本就沒有一個從一而終的夢想工作(Dream Job),找不到 100% 肯定的天職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科技進步迅速,連帶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就業市場。與其早早確定一個目標後埋頭前進,不如享受探索方向的過程,沿途修正自己前進的道路,更能與時俱進,貼合社會變動與自身際遇。
付出的努力都會在某個時間點獲得回報
在我出社會後歷經一段波折又坎坷的摸索期後,很幸運的,我在開放文化基金會(Open Culture Foundation,簡稱 OCF)展開一段四年多的精彩旅程,收穫甚豐。我也是在這時期逐漸站穩腳跟,開始思索自己想過的人生是什麼?工作對我而言的意義是什麼?
我進入 OCF 的機緣要從 2014 年的太陽花運動說起,當年我還在台大舊社會科學院的徐州路校區讀書,抗議現場距離我的宿舍僅幾個街區之遙,除了感受第一線的氣氛,我當時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一群將現場動態即時直播到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這群人聲稱他們來自零時政府(g0v.tw),是一群實踐開源文化的熱血公民,他們以「寫程式改造社會」為號召,定期舉辦黑客松、發起許多深化民主、促進公民參與的數位專案。儘管當時我對開源(open source)的觀念一竅不通,去中心化、以科技降低公民參與政治門檻的概念讓我深深著迷。
為了更有時間摸索這個開源新世界,我在接下來選修的新聞所課程、甚至是碩士論文的題目,都選擇以 g0v 為田野,透過參與相關活動、訪談和閱讀資料,挖掘開源文化與公民參與之間的關聯。在 2014-2016 年時,g0v 還是以生理男、科技背景的參與者為大宗,說我不緊張,那便是自欺欺人。當我身處一個人都不認識的陌生環境,還聽不懂大家談論的東西(各種程式語言滿天飛),真的很需要建立積極探索的心理建設,才有辦法堅持下去。我很幸運能遇到許多貴人--有參與者耐心跟我解釋 g0v、開源文化與社群運作;有指導教授支持我挑戰研究 g0v 裡公民參與的現象(我是第一個臺灣政治科系裡撰寫開源文化與民主關聯的學者,前無古人,代表我得自己摸索很多新東西)。
所以,我跟開源文化從學生時期結下的緣分,帶給我在 OCF 服務的機會。儘管我剛畢業時,曾悲觀地因為看不到我努力累積實習經驗,能在求職這件事帶給我立即的效益,而認為我付出的努力皆是徒勞。不過,當我拉長時間軸,以宏觀些的角度審視,發現我走過的路還是都有意義。另一方面,我在 OCF 一改先前以為自己只適合擔任研究員的心態,在這裡從基礎的專案執行做起,到後來進階到規劃專案架構、跟金主提案到管理專案進度一手包辦。
我為了準備演講而回顧自己的經驗,發現我真的好努力,並且總是十分有規劃的設定自己想達成的目標,再因為屢屢撲空而挫折。所以我認為,緣分與運氣也會影響我們當下所能獲得的選項。因此我認為付出的努力是為了爭取更多的選項,讓我們有更靠近自己喜歡的工作型態、生活方式、想獲得的東西的機會。這是我對於「機會是屬於準備好的人」的詮釋。
多加嘗試,找到在團隊合作中適合自己的位置
到底要怎麼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呢?我到現在也無法很肯定地說,我明白自己想做什麼了!這道題無解,而且我現在認為,應該要保持空白,才有動力繼續往前。
我認為現在大部分的工作是需要團隊合作完成的,即使是技術職,還是需要在部門內或跨部門溝通。在分工日漸精細的現今,與其自己刻苦把所有技能都點到 MAX,不如明白自己的強項或是有成就感的地方是什麼,想辦法藉此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維生方法,或是實現自我追尋的意義。
保持開放的心態,與不同背景的人接觸並從中開拓視野
這麼做的好處,除了可以吸收別人的經驗以增廣見聞,還可以從他人對自己的反饋中,了解自己給人的印象是什麼,從中抓到自己較適合的溝通方式。除非你能戴上面具演很久,不然我認為做自己最快樂,關鍵是如何做自己又跟他人相處愉快。
那麼該怎麼做呢?以下是我聽過或做過的一些事,我附上我目前能找到的資源。
多認識不同人,跟他們聊天。大學裡的學校社團就是認識不同科系的同學的管道。
參加開源社群的活動,例如 g0v.tw 每兩個月舉辦一次的黑客松、開源人年會 COSCUP 的籌備志工。籌備活動讓你明白場地配置、議程設計的眉角,這些經驗都能對應到職場上的技能,累積團隊合作的實務經驗;在黑客松或參與開源專案的過程中,你能挑選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了解別人是怎麼發想提案?怎麼集結不同專業的人一起做 side project?你甚至能透過在專案中貢獻設計、coding、撰寫文案等分工中磨練自己的技能,累積自己的作品集。
參與讀書會。自己一個人閱讀的時間和理解能力都有限,找到一群對同領域感興趣的人們分工閱讀與討論,不只能增長知識量,還有機會聽到別人以親身經驗來詮釋書中知識,讀一本書練多樣功。例如我曾多年參與哲學系大大大學長帶領的讀書會,讓不具備抽象思考腦袋的我也能一窺深奧的哲學世界;我也曾隻身參與 UX 讀書會,聽在不同公司的人分享他們做過的事如何呼應使用者經驗的理論。
實習、工讀或當志工,累積實戰經驗。這點很直觀,我就不贅述了。今天有學生問我怎麼找到實習機會?我目前沒聽過有哪個網站統整全台各行各業的實習機會,因此感興趣的學生還是得依靠自己尋找機會為主。你可以到感興趣的公司或 NGO 的官網上查找資訊,或是 google「學生實習」之類的關鍵字,例如我找到 CakeResume 有開闢實習專區。對我前東家 OCF 感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相關資訊喔!
從實際經驗中分析讓自己最有成就感(或是挫折感)的地方是什麼
理想狀態下,我通常會在累積一段實務經驗後反思以下幾個面向,以釐清自己在這段時間具體收穫了什麼。
我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是什麼?舉例來說,我最喜歡的是創造並驗證的過程。知道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是一件幸福的事,那代表你有可以追尋的目標,也知道自己在從事喜歡的事情時是什麼狀態。
會讓我感到挫折的因素是什麼?舉例來說,對我來說可能是負面的情緒壓力,這會讓我擔心受怕、表現失常,甚至影響到身心健康,於工作表現和自身來說都有害,而我對這方面的防禦力又較其他面向低一點。知道讓自己狀態變差的因素是什麼後,你會更清楚可以怎樣預防自己陷入這個狀態。
藉著今天為了準備演講而回顧自己從大學北漂至今的經歷,我順便將這些心得記錄下來。若要呼應婦女節,我的立場是「性別不可以,也不應該成為限制我們實現理想人生的限制因素。」至於怎樣活出自己喜歡的人生?我也還在摸索囉!(到底我下階段要做什麼好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