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鲁道夫·史坦纳:从灵性的观点看流行病

野兽爱智慧
·
·
IPFS
·

鲁道夫·史坦纳 陈寿文 昨天


业力与流行病

01 业力导致容易感染流行病

此生存在于以太体内的东西将在来世体现于物质身中。上辈子的坏习惯会导致下辈子的疾病;当然良好的习惯也成为身体健康的原因。特定的激情在来世会带来某种特定的疾病。

透过这种方法,是有可能看到人在面对传染病时的反应倾向的。在流行病或有传染性疾病肆虐的地区,一个人可以出门拜访或四处游走,而不会有任何被感染的危险。对于这一点,我们非常清楚。

但是,另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就会感觉不适,可以说是立即被感染。开悟者非常清楚,传染病易感性的先天倾向是个体在过去世过分自大贪婪、自私地聚敛财富的结果。此生意图致富会给来世带来伤害。小我聚敛财产和财富的驱力产生的以太体,会在来世带来容易感染传染病的先天倾向。

02 疾病的起因和国家业力

若想获取关乎健康和疾病的资讯,人们必须意识到这是很多因素相互协作的结果。疾病的起因并不一定只有个人业力。就疾病而言,还存在着国家业力。

03 感染疾病的先天倾向可能归因于过去世的某些特质

以太体的发展会在来世渗透进入物质身。因此,不仅良好性格和高效习惯能够给来世的物质身带来健康,低效能、坏习惯和堕落的倾向也会在生病的机体中呈现出来。

不要误解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某个疾病是源于某个特质,而是追溯某些易感染的先天倾向总是会回到过去世特定的特质和气质类型。所以一个在过去世过着堕落颓废生活的人,和另一个人相比,此生的物质身会更容易罹患疾病。一个品行健康、性情稳定的人转世之后,可以暴露于流行病中免受感染,反之亦然。

所以现在你们明白在因果律之下,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是如何错综复杂地相互交织了吧。

04 过去世自我感薄弱如何影响感染流行病的可能性?

让我们假设一个人在过去世以他自己的那个「我」的感觉过完一生,这个「我」的感觉非常薄弱,随时屈从于外在的世界。所以带来的影响是依赖他人和失去自我,已经不再适用于此生的生命演化周期了。

由于缺乏自我感,这个人在转世后,行为会遵循某种特定的方式。在星光层的中阴阶段,他会看到因自我感匮乏带来的种种行为。

这会引发内在的驱动力,让他说出:我必须发展内在力量来增强自我感。以后转世,我一定要创造出机会,在身体带来的抗拒、物质身带给我的能量、以及以太体和星光体上下功夫,这样自我觉感就会得到加强。我必须拥有这样一副身体,这可以让我看到自我感薄弱导致的结果。

个体无法完全意识到在未来世会发生什么,因为这个影响或多或少是发生在潜意识的领域。转世时,他会努力地选择这样的一生:自我感会遭受最强烈对抗的挑战,所以必须竭尽全力活出自我。深深吸引他的是那些在他的人生之路上设置千难万险的地点和机会,自我会被逼着活出完全和三体的业力相反的状态。

对你们而言,听起来也许很奇怪,但是之前描述的受业力所累的人,在转世时会寻找机会在某些地区出生,比如说有霍乱疫情的地方。这给他们提供了练习我一直讲述的那种抵抗力的机会。生病的个体必须在内在经历三体业力的彻底转化,这会让他的自我感觉在来世得到极大改善。

05 过去世自我感强大如何影响感染流行病的可能性?

现在让我们再看一个显著的例子,也是一个相反的例子,来帮助你们理解是怎么回事。

在星光层的中阴阶段,一个人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深受强大自我感的影响。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克制自我感、必须有所收敛。他必须寻找机会,让自己的三体(注:星光、乙太、物質身)在来世不给自己带来任何阻碍,如此一来——无论付出多么艰苦的努力——都不会再有限制和束缚。 他将会遭遇疟疾,会被这个能量吸引,由此机会便摆在了眼前。

这就是一个由业力导致疾病的例子。这也解释了一个人如何在自身意识无法企及的高层智慧的指引下,在业力之中获得进一步演化的机会。

如果你们记得我们一直讨论的内容,就会很容易地理解疾病传播的重要性。有许多例子,全部都呈现了一个个体如何通过星光层中阴阶段的种种体验,寻求来世罹患这种或那种疾病的机会。如此一来,透过战胜疾病、在自我疗愈中获得更多的力量,他就能够在生命的旅程中得到指引、向上演化。

本文节选自鲁道夫·史坦纳的作品集《从灵性的观点看流行病》

翻译:倪慧

审译:胡因梦


鲁道夫·史坦纳:流行病与感染

01 对细菌的恐惧

有人主张是正统医学制造了对病菌的真正恐惧,也许并非没有道理。然而,一方面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在最近几十年人类的整体健康得到改善。这个观点的拥护者骄傲地指出这个或那个地区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但是也有人认为,外在境况对身体健康状况而言没那么重要。对他们而言,每个个体的内在因素是关键所在,面对不同状况的先天倾向,或者生活方式是明智还是愚蠢的。

这些人更有可能指出,近年来死亡率下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身体不健康的人群却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他们强调的是特定形式的疾病数量在增长:医学文献中从未提及的心脏病和癌症、消化器官疾病等等。

当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方和另一方提出的理由。从表面来看,不能否认细菌是导致疾病最可怕的原因。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疾病的起因要么有抵抗力,要么没有抵抗力。如果通过不恰当的生活方式破坏了抵抗力,他们是无法抵御疾病的。

02 物质主义思维是滋养病菌的最佳温床

人们只带着各种关乎物质世界的思想进入睡眠状态,这是病菌得以滋生的最佳状态。滋养细菌的最佳方式是,睡觉前脑袋里只想着物质世界。而从灵性世界的角度而言,“我”和星辰身共同作用于物质身的器官,既非血液、也非神经系统。带着物质主义思维入睡是滋养病菌的最佳方式。

03 社区必须共同协作,疗愈力才能生效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观念,来自灵性科学的疗愈力量要想产生效果,需要人类的共同协作。如果这儿有个人或那儿有个人带着关乎世界的积极念想入睡、进入灵性世界,但是围绕在他身边的人想的都是物质世界,充满恐惧——总是和物质主义有关系,持续地为病菌提供滋养和养料,那又有什么用呢?

04 细菌是疾病的症状而非肇因

如果我们想象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出现在肠道或其他身体器官的植物菌类——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还有动物菌类,那么我们对于物质的认知是非常肤浅的。今天着手研究病理学相关文献是着实可怖的一件事,你在每个章节都能看到发现这种细菌与这种疾病有关、那种细菌和那种疾病有关的陈述。

就人类肠道的植物学和动物学而言,所有这些事实都极为有趣,但对研究疾病并无任何意义。我们可以将其视作辨识疾病的迹象,因为当这种或那种疾病出现时,可以这么说,人类有机体提供了这种或那种有趣的微小动物或植物,作为疾病赖以生长的基质。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微小动物菌群和植物菌群的生长和实际的疾病没有什么关系,——即便有,也只是间接的而已。

05 过去施加于动物的痛苦会以微生物寄生的方式再次显现

灵性研究告诉我们,人类在动物身上施加的所有痛苦和杀害都会返回加诸于人体之上。被迫害的动物并不会以同样的面目重生,但是它们感受到的痛苦的确会复活,其呈现方式平衡了动物遭受的痛苦,因此每施加一种痛苦,就增加了一种与其相反的感觉。人类播下了痛苦、折磨和死亡的种子。来世它们会卷土重来,每一份痛苦都会施加到对方身上。

举个具体的例子。将来地球期被木星期取代,动物不会以现在的样貌出现,但是它们遭受的痛楚和折磨会重新唤醒那些对痛苦敏感的能量。它们会以寄生生物的形式存活在人体内。然后透过那些人的所知所感,平衡曾经遭受的痛苦。

这是对物质世界的灵性真相的客观描述;这是赤裸裸的真相,尽管今天听起来让我们感觉不适。人类将因此受苦,而动物则感觉良好,以此平衡它们的创伤。实际上,这听起来也许很奇怪,但是即使在地球当下的存有阶段,这个现象已经在缓慢、逐步地发生了。

为什么人类被这些既非动物也非植物、介乎两者之间的生物折磨?这些物种,也就是细菌及类似的生物,为什么在人类受苦中得到享受?人是在自食其果,是他们过去世施加于动物身上的痛苦和死亡所致。

即便动物不会原模原样地重生,它们依然能够从人类必须经历的苦楚中感到平衡。任何所作所为——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加诸痛苦,都要付出代价。所有施加的苦难、痛楚、死亡都会在未来以另一种形式重现。

06 现代文明产生的垃圾是致病菌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灵魂所及之处尽是商店橱窗和广告牌上令人难以忍受的讯息,这会对你造成严重的影响。唯物主义科学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病源隐匿在这些可怕的东西中。

人们认为细菌是致病的唯一原因,所以并没有意识到经由灵魂,有利和有害健康的能量都被纳入体内。但是那些了解灵性科学的人将意识到,一个人以内在画面的形式吸收了这个或那个图片的讯息之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存有。

07 防止感染的保护措施:靠近感染患者时心无恐惧

天花的传染机率是特别高的,但是我们不能轻率地认为物理接触是唯一的传染途径。特别是在天花流行的时候,心理因素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用正确的方法抽离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我的个人经历也可证明这一点。

我22岁那年——情形如何不重要——给一个学生做家教,他的母亲得了天花,躺在同一个房间,我们之间只有一个隔板。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是继续上课,直到这位母亲康复。

事实上,我还挺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我想看看一个人是否可以非常客观地看待天花患者,就好像看待一块石头或者一个灌木丛一样,既不感到害怕,也没有任何情绪产生,只是把它当做客观事实去接受而已。

我想看看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自我保护。我发现这样做真的可以保护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染病机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因素在提高染病机率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总而言之,去到那些可能被传染的地方时,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恐惧。我从未被传染,也没有得过传染病。因为这一点,我也能够确信,在星辰身的作用之下,高度重视疾病本身成为致病因素。

本文节选自鲁道夫·史坦纳的作品集《从灵性的观点看流行病》

翻译:倪慧

审译:胡因梦


要站在生命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来开展儿童教育

本文节选自《童年的王国》,此书是鲁道夫·史坦纳在1824年为即将在英国开办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们所做的演讲汇编。百年前史坦纳就已经深刻指出,基于物质文明而生的教育理念缺乏对人类的真知。

教育是要站在「生命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来看,了解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质,要仔细地观察、以最敏锐的心去感受和提供与孩子内在本性相应的成长环境;而真正影响孩子的则是「你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教育理念缺乏对人类的真知

谈到教育,我们当然完全了解,在19世纪有许多杰出人士在改良教育上做了非常大的努力,这在过去数十年尤其明显。然而,这些动机良好、试验方法完备的教育改良都缺乏一项人类真正的知识。因为这些教育理念都是在物质文明充了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的时期产生的,这种时期根本无法有对人类的真正知识,而且这种情形可以说自15世纪就开始了。

所以当人们要表达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念时,他们可以说是企图以沙筑城,根本不可能稳固;教育的法规都是以“生命应该如何”这类情绪性、纯属个人意见的理念来订立。在这种时代,当然不可能去了解人类的整体性而问:“在人类开始此生的生命历程时,我们如何能够将他那上天所赐、本来具足的自性导向光明?” 这种问题就是那种可以问得很抽象,但是唯有真正了解人类身体(body)、灵魂(soul)、灵性(spirit)的真相才能回答的问题。

今天人类对身体知识的研究高度发展。经由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我们对人类肉体的知识已非常先进,但如果谈到对人类灵魂(soul)的知识,则完全是一片未开的僵局,与灵魂有关的一切都只有一个名词,完全不知真相。就连思考、感受、意志这些概念,今日的心理学也是完全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只是使用这些名词“思考”、“感受”、“意志”, 却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发生与灵魂的关系何在。没有人能够以说明肉体真相一样清楚的方式谈论人类的灵魂,当我们谈到灵性(spirit)时就更别提了!

今日我们不敢说我们对人类有何了解。我们自然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是完全不行的,必须要改进。没错,但是如果你完全不了解人类,你要如何去改进呢? 所以,这些长久以来的教育改革理念,可说都来自最佳的动机,但是却完全没有对人类的真知。

生命是一个整体

今日一般的教育原则是如何订立的?人们观察儿童,然后告诉你,小孩是这样是那样,一定要学哪些东西……然后大家就想要用什么最好的方法去教孩子,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这个,学会那个。

但事实上呢? 儿童是什么? 儿童还是儿童,十二岁以前他不会变成成人,也可能更久些,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我们一定要想“儿童总有一天会成年”,你要站在生命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来看,不能在做儿童教育时就只考虑儿童期,你必定要以他的整个人、整个人生,来判断你该做什么。

假设班上有一个孩子脸色苍白,则我们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要解开这脸色苍白之谜。当然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要讲的是下列的可能性:这个孩子来上学时可能脸色红润,是我的教学让他变得脸色苍白,我必须承认这一点,并且要能够判别脸色改变的原因。

也许是我的教学让这个孩子要耗费过多心力来学习,可能过度地运用了他的记忆力。如果我不承认这个可能性,如果我是一个短视的老师,认为不论小孩脸色红润或苍白都要实施我的教法,要不计任何后果地使用这种教法,则这个孩子的脸色当然会继续苍白下去。 

然而,如果我看到了这个孩子五十年后的岁月,我可能会发现他有严重的肌肉或动脉硬化,致病的原因不明! 但实际上这就是我在他八九岁时过分耗损他记忆力所造成的后果!所以你要知道,八岁的孩子与五十年后的这个成人是同一个人。

我一定要知道我今日这样对待这个儿童,四五十年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前后相连,不是只了解这个孩子就好,我一定要了解人的整体性。

另外一个易犯的错,就是我们常常很努力地试着去对每一件事下定义,希望孩子能彻底了解每一件事的定义,例如让每一个小孩都知道这是狮子、那是猫等等。但他们是不是该保持这个观念直到他们去世呢?在我们今日这个世界,没有人觉知到灵魂也必须成长的事实!

如果我给了孩子一个所谓“正确”的观念,并要他一生都保持这个观念,这就好像我在三岁时给这个孩子买了一双鞋,而且以后每一年都让他穿一样大小的鞋。小孩会穿不下的! 大家都知道,如果让孩子裹小脚、勉强他穿已经小了的鞋子是很残酷的! 但现在大家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灵魂。当我要孩子维持永久的观念不随着人成长而改变,我就等于不断压抑灵魂成长,要灵魂裹小脚! 

如果有人质问你什么是我们所谓的“考虑人类整体生命”的教育时,你也许就可以用以上所说的几个情形回答他。我们应把教育对象看作是不断成长的、有生命的人类,而不是只去实施一个抽象的教育概念。

只有当你将人类的生命视为一个相连的整体时,你才会了解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大不相同! 

0-7岁:孩子是全然的感知器官

生命中的前七年,即换牙期之前,是孩子生命的第一个周期,灵的部分在身体里还十分活跃。

在这个周期里,孩子可以说是一个全然的“感知器官”,这里你可以完全地望文生义。 

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的眼与耳,这些器官的特性是什么?这些器官敏锐地感知着外在世界的各种印象,你如果观察眼睛就能明白它是如何敏锐地运作。在孩子生命中的前七年,他们整个人完全就像一个眼睛。

现在让我们想一想。物理学教我们,当眼在看时,每个外在的物体都会在眼内产生一个与实物相反的像,也就是说外在的世界在眼内是以图像的方式展现。物理学所知就到此为止,然而,这个形成图像的过程只是眼的最初步工作过程,是最外层的运作。

如果物理学家们能够更深一层地仔细观察,他们就会看到这个过程决定了眼内脉络膜的血液运行途径,这个在眼内的图像决定了眼内脉络膜的血流循环路径,整个眼内脉络膜、整个眼睛就是根据这些运作做调整。

一般的物理学并未考虑这些较细密的运作过程,但是,若考虑到儿童在生命中前七年,全身就像一个大眼睛,则假设在儿童身边有人非常愤怒,这种爆发的愤怒就会在孩子身内产生一个印象(这就像眼内的图像),生命体就对这情形“照了一张相”。这种暴怒的印象于是从此处传入孩子的全身血液循环系统及新陈代谢系统。

儿童七岁以前就是这样一个情形,他的全身组织都根据外来的影响而调整,通常,这些过程是微细而渐进地运作着,而非猛烈地运作。但是,若孩子成长中是跟着一位易怒的父亲或老师,则孩子全身的脉管系统(如血管、淋巴管等)就会随着易怒的倾向而成长。这种在生命早期种下的倾向便会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对幼儿而言,以上所说的周遭人物与环境才是真正对他们有深远影响的因素。因为此时,他们除了会模仿你讲话之外,你说的、你教的都还未能对他们造成印象,真正会造成印象的、真正对他们有影响的是“你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如果你是善良的,你自然会散发善良的气质,如果你是坏脾气的,这也一样会显现在你的气质中。

简单说就是,你的个性、你的行为,一点一滴都传入儿童身上,影响着他们。这是最基本的重点,儿童是全然的感知器官,随着环绕他们周围的人所给予的印象而做反应。

所以,重点不在于去想象儿童是否会学到善恶是非等等,重点是在于要了解:我们在他们面前所表现的一切,都一点一滴地被转化融入他们的身体、灵魂、灵性中,你在儿童面前的行为和表现,决定了儿童发展的倾向,以及他们未来一生的健康。

7-14岁:孩子需要发展幻想和象征的天性

儿童的发展在换牙期时进入了一个急速变化的时期,他们开始问各种问题,并且对周遭事物产生好奇心。全然感知器官的特性渐渐内敛,这力量进入了灵魂层次的生命。感官不会思考,它们只感知讯息,或者也可以说它们依外界物体造出影像,因此在儿童从换牙期至青春期的这段时间,你一定要以想象力的本质来教导儿童,发展他们幻想与象征这一类的天分。

你必须随时考虑这一特性,就连玩耍、游戏时也不例外。我们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可以说是完全反其道而行的。举例来说,大家今日经常买给孩子玩的所谓“美丽的洋娃娃”,这些洋娃娃有极完美的脸庞、粉红的双颊、躺下来会自动闭上的眼睛、真的头发……真是讲也讲不完!

但这些都扼杀了儿童的幻想力,因为这些产品已经没有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间了,儿童完全无法享受那想象的快乐。而如果你的详娃娃是用手帕或毛巾做的,只点两个黑点表示眼睛,再点一点表示嘴巴,有两只也许似是而非的手臂,则儿童便可大大地运用他的想象力加之于这个洋娃娃上。

有了这些观念后,你就知道在教儿童一些与他无关的外界事物时应该尽量用图像来表达。例如今日的文字书法,不论是手写体还是印刷体,对儿童而言,都可以说是纯属外界的事物,他们完全没办法联想A为什么叫做A,他们为何要与A有任何关联?他们为什么要对A有兴趣?

这些A或L对他们而言,可以说是完全无关、纯属外界的事物。虽然明知如此,儿童来上学,学校就教他们这些东西,结果就是他们感受的这些东西与他们完全无关。

在这期间,艺术感这种创造想象性图像的能力才是你应该向儿童诉求的能力。不过,你要避免直接使用传统用于写字印刷的字母,你应该用鲜活的、有想象力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出文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方式。

在很早以前,人类就使用象形字了,也就是说,人们用画来做类似备忘录的东西。你不须研究人类文化史,但你要将人类用画来表达意思的这种精神表现给儿童看,如此儿童便能轻松自在地学习。

让我们以“嘴”(mund,英文为 mouth)这个字为例,你让小孩画一个嘴,涂上红色,再叫他们发出这个字的音,你可以告诉他们先不要发出整个字的音而只发出“M”的音。于是你可以由上唇的形状做出字母M的形状(见图1)。由这样一个过程你便可以从儿童所画的嘴引出字母M。

 

这就是手写文字之源起,虽然在今日已经很难认出单词中的字母原来是图画,因为文字在语言的进化中必然会不断地改变。而在最初期,每一个声音都有它自己的形象,而每一个图形都有一个意义。 

你并不需要去追溯最原始的文字,你可以依教学需要,自己发明一套适于你教学的方法。教师应具有创造性,并且这创造应基于事物的精神层面。

一般而言,你恐怕没有办法依照这些应该遵循的原则去做,因为孩子们终究必须经由你们的学校进入一般大众的生活。但是,当你有了这些知识,你便能对儿童教育有极大的影响力,这完全决定于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你的知识必然会让你认识到在教儿童写字前就教他们认字是大错特错的。

在写字时,特别是如果用我说过的涂一画、画一涂的方式教他们时,他们整个人都是活跃的,他们的手指、身体整个人都参与这件事,而在读书认字时,只有头部参与这件事。任何只有身体一部分运作,其他部分皆不动的事情都是愈迟教儿童愈好。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先教将整个人带入运作状态的事,再教只有单的某部分运作的事。

点亮自己的灵魂与孩子的内心相应

我已经教过你们,在儿童换牙期和九至十岁间要如何用描述性、想象性的图形影像来教孩子。因为这样,孩子们从你身上所学到的将会活在他们的心识和灵魂中,成为他们一生中一种自然发展的方式。

要做到这一点,你自己必须要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在的灵魂生命。教师、教育家都必须耐心于自我教育,耐心于唤醒那些必定会发芽、成长的灵魂,而从此以后,也许你便能够有许多绝妙的发现,但要达到这种境界,你在努力精进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失去了勇气。

你也见到了,每当你做灵性修持时,你都得忍受那初期的难过、笨拙与不顺,没办法度过初期这些难关的人,永远也没办法在内在生命修持上有所成就,特别是在教育上,你首要的任务就是点亮你自己的灵魂,你因此才能持续有所长进,但首要之处就是点亮你的灵魂。

如果有这么一两次,你成功地想出了一些心中的图形影像式的教学表达方式,你也见到了孩子们所受的感动,那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深藏的天赋。你会发现你愈来愈容易发明这一类的图像教学方法,你会发现你以前做梦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有创造力。但是,你一定要有勇气去忍受刚开始的不尽完美。 

也许你会说,如果得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如此笨拙,那根本不该做老师。在这一点上,人类智慧学的观点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帮助。你得对自己说,因为业果因缘的带领,让我成为这群孩子的老师,虽然我的表现是有些笨拙;而将来,在将来的年岁中,见到我表现已不再笨拙的那群孩子,也是“业”的因缘让我成为他们的老师。因此,教师、教育家一定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一生,因为,教育事实上并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孩子。

作 | 者 | 简 | 介


鲁道夫·斯坦纳

Rudolf Steiner,1861-1925

奥地利社会哲学家,人智学、华德福教育创立者。

人智学是鲁道夫·史代纳创立的一门精神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智慧、人类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智学是探索通往精神领域的知识途径,通过研究人智学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人类的精神存在,物质世界与宇宙的现象。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