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 pain 農 gain
IPFS
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查了一下家鄉的土。這個土,不是抽象的、人親土親的故鄉土,是摸得著、踩得到的那個土壤。土壤的性質不同,農業應用就會有所不同。根據資料,家鄉的土壤應屬於中性的砂、頁岩非石灰性新沖積土。不過聽家母說過,家鄉的土比較黏,因此可能也含有台灣粘土的成分。家母曾說,這樣的土適合種植水稻。
如果粘土的成分過高的話,滲透性差會導致排水不良。在旱季時,下部會形成膠黏度和密實度特高的硬磐,因此犁田不易,僅能在表層種植;而在雨季又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佳,也會造成收成少。就我所知,家鄉的自耕田裡,沒有粘土比例過高的問題。但近年來氣候異常,對於「看天田」這部分,就要再問問前輩們了。
最近正值插秧期,前輩說了近日遇到的狀況。過於稚嫩的秧苗因連日大雨而臥貼在泥土,沒辦法正常成長。需補植的面積過大,因此無法以人工補植,只能悉數重來。從去年開始的大旱到近日的大雨,果真是靠天吃飯的行業。從認識生態文明與實踐開始,建立跟土地的連結。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