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高爭議,看跨領域人才挫折與現實政治困境
前天一邊共同研讀另一本《變革實踐》,討論跨領域與複雜系統的問題,一邊看到老高爭議。
非常推薦大家去看顏聖紘這篇評論。老高現象其實是冰山一角,背後有一個知識運用與影響力市場的複雜問題。
一言以蔽之,就是現在說服大眾跟解決真實問題兩套技能樹與供需系統是彼此衝突的,這對民主社會是非常大的隱憂。
只要有關注網紅市場,或者經常觀看知識類頻道的,一定早就清楚當代的知識娛樂化。雖然這樣說很難聽,但就連市場也證明了「快樂學習」是不可能的,能夠讓我們「看得開心」,穩定獲取流量的內容,基本上對於判斷相關事物幾乎是毫無效果。
有在意公共政策的,一定也早就很了解政治公關化。無論目前政府與政黨的行動公開透明到什麼程度,「公開透明」都已經是上一個時期的關鍵了。民眾相信什麼,遠比公開了什麼或執行了什麼更重要,畢竟不會有人討論出全貌的。而且承認吧,討論全貌的認真研究我們也不想看,我們心底想要的是有人證明我方的作法正確。
為什麼要在這裡說這種老生常談呢?因為在我們將知識與治理娛樂化的同時,世界問題的複雜程度正在不斷增加,真正能夠討論問題的跨領域知識需求,也就是說,真正能科普&連結的知識需求,正在快速提升。
但需求提升,供給卻無法增加,因為需要真正科普人與連結人的是決策者,決定科普人與跨領域人才數量的卻是大眾市場 。
所以現在的狀況就是,有能力做科普&連結的人明明大幅增加了,實際上去做的人卻減少,因為真正的科普無法謀生。
只有極少數獲得決策者青睞的人,可以靠資源與各種資本進入圈子。但即便進入圈子,權力來源還是既有的金錢和組織。知識分子能橇動的比例並不高,畢竟飯碗掌握在對方手上。
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所看到的,愚蠢的決策很多,系統性問題越來越常見,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賠錢或補助式的秀秀而已,因為三年之病需求七年之艾,能消除問題的契機早在問題爆發前很久就錯失了。
當時有沒有人提醒呢?有,總是有。那些真正能夠做科普&連結的人,總是會奮不顧身地及時提醒。
然後呢?他們都死在大浪裡了,其中最好的下場就是回到知識界,去做那些「對現實沒幫助的研究」。
要解決的問題變多,能解決的人才不變甚至變少,粉飾太平的技術日新月異,這樣你叫決策者怎麼做出合理的判斷呢?這年頭就算是包青天也會變成希特勒,聖女貞德也會變成白色力量吧。
說這些不是在唱衰,也不是在呼籲大家認真看待科普什麼的 (我不呼籲大家沒有義務去做的事),而是希望能多一點人面對當代的知識供需現實,然後一起來思考可以怎麼辦。
同時也希望有多一點人能面對公共決策注定不義的現實,承認 #政治所需的知識根本不是市場能夠提供的,接受沒有任何一個體制可以英明善治,不要相信換了哪個領導者或政府上來世界就會改變。
承認吧,知識分子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群眾、市場、政府都不能成為簡單的替罪羊。
我們第一步該做的就是停止彼此怨懟,接受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