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司法部部长傅正华被查之后 内部政治团体的密集出现影响核心地位合法性
Beijing- 中国多家官媒今天相继低调发布在两天前刚刚结束的中共二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公报,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不久中共纪检委对外公布了孙力军政治团伙案的相关细节,傅政华及孙力军政治团伙案等一些被认为是政治腐败案件典型罕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多家官媒在发布这类头条时纷纷加上其他新闻并未单独发布,外界指这是在低调回应北京对于内部密集出现政治团体的举动。因为对疫情防控指导不力导致在2020年初中国多所监狱出现新冠疫情感染的中国前司法部部长傅政华罕见地以“认罪片”的形式出现在官媒的镜头里,而在高度戒备和敏感的监狱系统里大规模出现新冠疫情感染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监管事故。
这份字数非常少的公报发布后的数个小时,各大官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大规模密集的转载这份公报,有分析认为这是低调回应目前中国民众因为新冠疫情三年来积累的民怨和在去年年末中国多地发生的白纸革命对于民众的创伤。
一位不具姓名的北京官员私下坦言,在疫情三年封控期后,突然性的开放加上如果像之前那样大篇幅宣传这类消息,势必会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社会不稳定局面,他说,这是不想让人看到的,任何一个决策者都会选择合适时机对外公布这类消息,但是最后不得不讲,只是充分进行内部学习罢了。由于政治不透明,中共对外发布的多项政策难以让外界揣摩出其中深层次的含义加上北京严格管控新闻舆论的传播,原本不透明又变成一种难以理解的政治宣讲材料。
为何这个时间选择对外公布傅政华案件的详细细节?
早在2020年初因为疫情领导不力被免职的傅政华陆续传出相关不确定的说辞,无论从中国官方的新闻联播还是海外一些长期研究中共政治的研究机构,都未能想到傅政华会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出现。
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肆对外宣称严禁搞“结党营私”和“舞弊选举”称要“政治清明”及“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然而在执行三年的清零政策突然被暂停这给所有中国民众带来了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和来自政府公信力的持续下降,最后演变成民众不再相信政府说的任何一个关乎疫情防控的细节。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的政治效应,北京长期一贯的把做出不会影响社会面稳定的决策作为衡量地方及其他国家机关政治业绩的指标,这样的指标如今却大打折扣,政治不信服将会导致民众反对浪潮四起。
转移社会矛盾、宣扬民族主义观念和带节奏般选择动用一些类似于“愤青”的网红工作室传递出一种可靠的声音。
反对腐败一直是中共多年长期难以根除的诟病,在中共二十大之后,当局依然愿意采取之前的做法,选择政治巡视和所谓举报运动,这些做法在被一些政治团体摸透之后变得不再那么有效甚至出现倒打一耙的做法,在中共对外公布的孙力军政治团伙案件中,有一个细节是各种攀附在北京官场的政治力量相互交错结合并没有很快的选择一个可以撑台的人,而是在每次纪律检查工作的时候选择出面回应造成长期一些纪检监察机构形同虚设,难以做到所谓“共享工作机制”的发挥。经济形势的低迷导致各地对于招商引资上出现放任不管的局面,在疫情期间急于经济恢复和动态清零的进行造成一些官员选择性的盲视,这也是当局为何重点强调坚决防止政商勾结和资本向政治渗透的问题。
为何在三年之后中国政府依然愿意选择看似传统的做法?
这名官员进一步解释到,舆论控制的核心是对于权力集中领导的最为重要的保证,恰恰中共是从舆论控制起家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建立新政权,这样的手段自始至终都不会选择抛弃包括变革出一个新的方向。傅政华案件也同时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警告那些搞政治团体的人包括秘密或者预备之中的从中央到地方是扮演出一个所谓“政治清明”的角色。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中国官方还宣布另外一项严控从业纪律和整治行业乱象的决定,对于在中国国内从事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缩紧记者证考核办法,并相继公布了“七条底线”,对于之前因为各项防控政策不力导致媒体宣传过于混乱且达不到社会稳定的情况,中共持续加强对于新闻舆论的控制,试图重新建立起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形象。
这名消息人士还称,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官民冲突,至少那些愿意相信政府决策的人来说不再难么失望和悲观,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及这些官员的亲属和一些普通民众在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感染率的飙升密集的死亡。这在内部已经引发了非常强烈的不满了,如果继续下去势必会在三月份前后出大问题,这名消息人士继续说到;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持续做出无法令人信服的举动,民心相悖也就不远了。
尽管中共一直在强调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控是有把握的但是在春运刚刚开始的这周就有多个省市报告在农村地区感染率上升的数据,外界并不完全相信这些数据但是现有的防控政策同样在束缚民众各个方面。
定调子被认为是中共长期以来选择持续加强核心地位的合法性的关键性因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政治团体的加剧式的出现,一些相关利益点难以被平衡到一个很好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