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寫出好文章吧!
把心裡的感受想法寫下來,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寫著寫著,傷心的事變得比較釋懷、不清楚的事變得比較明白、喜歡的事變得更可愛。
如果只是想到什麼寫什麼,會遇到瓶頸:寫出來的東西跟原本想的不一樣,或是寫出來的東西平平淡淡,回想以前國文課教的譬喻、對比修辭法也幫不上忙。
因為想知道怎麼寫出一篇好文章,我花了點時間研讀這本拿起來有點沉的《報導的技藝》,華爾街日報的的首席主筆分享他寫作的經驗和訣竅。讀的時候有種感覺,好的文章就算是英翻中,還是看得出來是一篇好文章,會有種被照亮的感覺。
來看看這位前輩有什麼好建議,雖然不會因此變成華爾街日報的主筆,但會更了解怎麼寫出一篇好文章。
下筆前的預想工作:
一篇文章的開始不是第一個字,而是第一個念頭。但是,就連記者也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腦中才剛冒出構想,就急著開始,花很多時間才發現進展跟自己想的不一樣。
要調整這個習慣的方法,就是在腦海裡做好預想工作,先思考兩件事(範圍和主題),文章的輪廓成形之後再下筆:
範圍有多大:
假設你想分享自己的工作,想一想會發現可以寫的東西太多了:為什麼會做這份工作、工作的特別經驗、從工作中得到的體會、家人對你工作的看法、和同事相處的情形...所以下筆前最好先決定範圍。
如果範圍很小,可以穿過事情的表面,探究更深層的內容。如果範圍太大,可能說了很多卻好像什麼都沒講,這時不如限縮範圍。
建議:把相關的事情畫個關係圖,從裡面決定想說的內容
主題是什麼:
範圍幫你釐清想說的內容有哪些,但是如果沒能用一兩句話簡單的概述,那麼整篇文章還是很可能會失焦。
建議:從你的故事地圖選一個主題,然後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讓它指引你
寫作當下的文字工作:
很多的寫作指導,認為文章重要的是構想、闡述、和結構。
但如果再加上好的用字遣詞(具體、切題、精練),就能從平淡的好文章,變成一篇令人回味無窮的上好文章。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1. 具體
仔細推敲每個名詞,花點心思用更精確的用語,文章會變的更清晰精彩。即使是乍看之下已經很具體的文字,也能夠再想想。例如「反應」可以改成「害怕」、「懷疑」、「熱情」,或是「車子」可以改成「沾滿灰塵的白色小轎車」。
慎選名詞會讓文章更有畫面感,慎選動詞則可以為文章增添活力,例如「脾氣火爆的上司」改成「『別以為我是瘋子!』上司怒吼著」,看的人馬上感覺到上司的脾氣火爆,而且沒有自知之明。
2. 切題
一般人寫文章時,容易「離題」,尤其是慷慨激昂的時候,只寫自己想要說的,忘了這是要給其他人看的。要知道,一篇好的文章裡,任何描述都有某些目的,就像真正的經典電影一樣,每一幕場景和動作都有意義。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推動故事的進展。
3. 精練
把兩個才華一樣的作者擺在一起,能用來分出高下的關鍵,就是態度! 如果文章平淡無力,囉嗦繁複,那是因為作者對自己不夠嚴格,沒有嚴厲糾正自己。
寫到一個段落的時候,嚴格的作者會把自己切換成一個不留情面的批評者,觀察下筆有沒有扭捏矯情、含糊不清、囉哩八唆,用100個字可以說清楚就不會用到101字。修正這些疏忽的地方,你會是鞭策自己寫作技巧的最佳推手。
要寫的好,就要有做自己的勇氣
一篇好的文章會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就像一個耀眼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樣子。
風格是從字裡行間感覺到作者綻放的特質,個人的風格需要靠自己探索。
有些事只有你會那麼看,有些話只有你會那麼說。
就算是主筆也曾經掙扎過:剛開始寫的時候,覺得自己文筆不夠好,為了迎合「想象中的編輯群眾」,設法揣摩「他們」的喜好,寫作變的痛苦,也沒有自己的韻味。
後來把腦中的讀者改成「對我感興趣的聰明讀者」,就比較能放膽做自己,開始醞釀個人的風格。到後來,雖然還是會焦慮,但已經能勇敢告訴自己:我!要享受寫作!要好好做自己!
不管你想享受的是寫作或人生,都值得參考這個建議:勇敢,做自己!
參考書籍:報導的技藝 | 臉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