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澳洲打工度假的迷思《三部曲》:百萬年薪的神話傳說
第一桶金好賺,但不好存
「賺」到第一桶金很簡單,但「存」到百萬就難上許多。
不論賺多賺少,背包客在稅制上就要先上繳15%的最低賦稅門檻(2017年新制),剩下的稅後薪資,才得以支付當地的食衣住行等生活花費(一個月的生活費落在台幣25000元左右),因此除非身兼多職,或是克制物慾,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存到年薪百萬。
要繳多少稅可以算,生活費可以省,但是澳幣長年貶值的問題卻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澳幣自從2011、2012年的30元(台幣/澳幣1:30)跌到2020年的21元左右(2020年的三月一度跌到16塊!創歷史新低)。
可以說如果是2012年來澳洲打工的背包客,為了等澳幣回升到30元,反而會套牢到2020年,最慘的狀況只會得到縮水近半的澳幣資產(以及越來越低的利息)。
即便再怎麼努力,外匯問題也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最大關鍵變數。(打算留在澳洲打拼拿PR的人無需考慮此問題)
不過與台灣相比,年薪百萬的門檻相對容易達到;認真存,存錢能力也比台灣快上許多。
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
Micro-economics is what we do and macro-economics is what we put up with .-Charlie Munger。
所以同樣澳洲一年,
有人賺了稅前百萬;有人賺了稅後百萬;有人存了稅後百萬,
你說誰比較厲害?
賺多少錢不是本事,存了多少才是真、本、事!
打工度假簽證開放至今已有十來年,還是很多人搞錯問題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