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苦什麼?
很少看見有一本書的書名如此坦蕩,看似簡單的五個字不僅是疑問句,也可以恣意排列斷句成:「什麼?女人苦?」或許也能呈現出另一派人對於女人到底有多苦的質疑吧?!
作者邦妮是一個三寶媽,年紀輕輕便結婚生子,全家從台灣搬到美國之後又搬回台,爾後又搬去中國居住,最後為了孩子又搬到了美國,因緣際會之下竟全家都踏入了好萊塢成為了演員,如此戲劇化的故事性吸引了我的目光,也因此翻開了這本書進入邦妮的異想世界。
在我們所能想像女人所承受的苦,邦妮都曾經經歷過,無論是從小身為夭女而被當成隱形人,抑或是結婚後被婆家的所有女人辱罵、數落、詛咒,再到創業與育兒的種種艱辛,這一切終於讓邦妮承受不了而無預警在家裡昏厥倒下,然而周遭的朋友卻要她繼續忍耐,最後邦妮靠著自己的力量意識到唯有改變才能讓自己得到救贖,因為她不想重蹈母親的覆轍,在婚姻中百般的忍讓,換來的不會是尊重,只是更多的犧牲與退讓,有鑒於母親在自己19歲便決定出家尋求自由,使邦妮有更深的體悟是女人絕對不能一直深陷於苦海,應該要有清楚的認知與計畫,而不是沈溺於委屈而自哀自憐一輩子。
邦妮比其他女性幸運的是擁有一個非常愛她的老公,會願意主動做家事及照顧孩子,是婚姻得以維持的最大原因,至少有一個人是站在自己身後支持自己,而不是陷入孤立無援而對未來感到茫然無助。很認同邦妮在書中提到的一個想法是要把孩子當成人生的導師,當父母沒有把自己立基於權威的制高點,我們就越容易從孩子的身上發現自己的盲點,有時候當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因應時,邦妮也會尋求孩子們的意見,也會驚喜於孩子清晰的邏輯判斷與理性的建議。
邦妮對於孩子們的興趣也給予充分的支持與鼓勵,不會任意對孩子的夢想潑冷水,並且堅信孩子可以做到,或許也因為孩子受到父母完全的信任,孩子們在自己的興趣上更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試想若是身旁的人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充滿質疑與否定,或多或少都會打擊到自信心,表現也可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對於邦妮全力支持孩子的興趣感到非常佩服與感動。
我總是認為進入婚姻生兒育女還要同時兼顧事業是不可能的任務,有無數的時刻會感到自己快要無法負荷龐大的壓力,在書中也提到邦妮經歷過差點破產的危機,但仍然試圖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可以讓自己快樂的因子,而創作與旅行則是讓生命重新感受到熱情的動力,也是凝聚全家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在這本書中我看見的不只是為了孩子孟母三遷的堅毅母親,而是一位勇於追夢的女性,想當初只是拍攝孩子們學習英文的影片,又有誰知道後來的人生會帶領他們全家進入好萊塢的演藝事業呢?
人生的好運不會無端出現在我們眼前,邦妮為我們示範了勇於改變並且懂得把握機會所獲得的果實是如此甜美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