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心觀察日記 – 論疫情下分級醫療的重要性

少年維特
·
·
IPFS
·

台灣推行分級醫療制度已經有許多年,不過成效還有進步的空間,民眾們認知的分級醫療與醫界期待的仍有段落差。

目前台灣醫療院所的分級從小到大包含了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以及醫學中心,對於普通的感冒、腹瀉、外傷民眾多可接受到一般基層診所就醫,但遇到較嚴重的問題卻往往跳過了地區醫院、區域醫院,直奔醫學中心。不只造成醫學中心的負擔,也增加了患者的金錢支出。

從衛福部發布的統計數字來看,今年(110)第一季的人流分布為:

  • 醫學中心9.96%
  • 區域醫院14.27%
  • 地區醫院&診所75.76%

相較於106年第一季數據:

  • 醫學中心10.42%
  • 區域醫院14.60%
  • 地區醫院&診所74.98%

可以發現前往區域醫院就醫患者比例沒有增加,而主要流動是在基層診所與醫學中心之間,雖然醫學中心比例有下降,但仍需努力教育患者分級醫療的重要性,建議穩定慢性疾病患者可以前往區域醫院或基層就醫,將醫學中心留給真正急重症患者。

從西醫門診基本負擔來看,醫學中心為420元,而區域醫院只要240元,許多患者一味追求醫學中心的「名醫」,卻忽略了患者數量多每位患者能分配到的時間就相對較少的問題,或許在其他層基的醫療機構醫師更能夠有充裕時間讓患者諮詢與討論治療計畫。

當然,若是急重症患者,有治療上的需要前往醫學中心就醫仍是必要,也所以在分級醫療中期待能夠將醫學中心的量能留給這些迫切需要的急重症患者,當這些患者經過治療病情穩定後,透過完善的轉介機制,回歸其他層級醫療機構,才是貫徹分級醫療的精神!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少年維特/ 探索生活樂趣 / 💊藥學知識-https://twpharmacist.com/ 🍺日常生活-https://wayne0921525111.pixnet.net/blog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加密貨幣不只是投機,更是網際網路底層技術的演進。

睡覺真的可以減肥?

台灣國產疫苗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