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甸蒙召(士6)
证道主题:基甸蒙召(士6)
主耶稣基督所爱的弟兄姊妹:
在士师记前几章,我们看到神总是根据祂子民不同程度的悖逆,不带重复地差遣各样仇敌去攻击他们,等到他们苦苦哀求,又兴起不同的士师来拯救他们,只为祂自己得荣耀,祂的公义和怜悯并行不悖。每一次拯救的过程,也是让祂的子民不断得到更新和锤炼的过程。本章开始的基甸的故事,是整个士师记所占篇幅最多的一个士师,用了四章。在他身上,体现了神的恩慈和带领,也显示了人的多面性,勇气、果敢、小信、悖逆等等。今天的证道主题是:基甸蒙召。会分为三个部分来讲:七年之痛全因百姓悖逆(1-6)、蒙神呼召基甸二次献祭(7-32)、神赐记号坚固基甸信心(33-40)。
一、七年之痛全因百姓悖逆(1-6)
保罗.西蒙在那首金曲《寂静之声》的第一句就唱到:你好,黑暗,我的老朋友。我总觉得它是出自诗篇(诗 88:18) ——你使我挚爱的和同伴都远离我,黑暗成了我的知己。以色列人竟然跟黑暗交上了朋友,该是多么绝望。这就是被神离弃的百姓的光景。为什么被离弃?
1节,以色列人又行了耶和华看为恶的事——这是说以色列人被自身的罪辖制,他们沉湎与此,恬不知耻。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神就把他们赶到外部辖制当中,借此让他们回头。这是神屡试不爽的拯救手法。
2-6节描绘了以色列人怎样生活在愁云惨雾之中。米甸人多如蝗虫,抢掠成性,而且抢不了的还要毁坏。对此,以色列人如何应对?他们上山挖洞,建立山寨,设立岗哨,但依然无法保护自己。为什么?因为他们定意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办法来逃避或抵挡仇敌。
他们带着一点残存的自信,努力地应对困境,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发生的原因,不知道米甸侵害行为的背后是神大能的手。所以他们并没有想到对付自己的罪,比如除去安置在公共场所的、家里的,更重要是他们内心的假神和偶像。
神一直在等他们端正态度,等他们真正地悔改。神等了他们七年。可以想见,这七年中,为了摆脱困境,以色列人怎样多管齐下,一边深挖洞、广积粮,试图逃避米甸的掠夺,一边拜着巴力和亚舍拉神像(从后面经文就可以看见这一点),一边祈求先祖亚伯拉罕的神施恩拯救。
感谢神,神是何等的守约信实和满有怜悯。如此不堪又不配的罪人,说到底还是圣约子民啊。所以,这一次的痛苦绝望,不过忍受了短短七年,神就出手了。从前面几章,我们知道,俄陀聂时期是八年,以笏时期是十八年,底波拉时期是二十年。
神如此作为和计划,可以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无知,但我们要向神悔改。当我们遇到困境,应该优先从属灵角度思考自己的过犯,思想自己有哪些得罪神的地方?如果有,就要立刻悔改。我们越多认识神,越早早顺服神,早早悔改,彻底悔改,常常悔改,就越有利于恢复和神的关系,越利于我们亲近神。否则,不治死罪,一定会被罪所拖累。即使个人蒙恩得救,仍会给身边人及后代子孙留下很大的祸患。
我们不配,但我们要求神怜悯。神拯救和呼召我们,完全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圣洁。我们不配获得神的恩惠,就像以色列人一样。我们和他们一样顽梗,满身污秽,但我们要祈求神的怜悯,哪怕我们的祈求三心二意,并不纯正。
七年,对这一届神的子民来说,可以视为受苦的一个峰值,就是说神再不出手,这个民族简直要集体疯癫而自杀了。这种黑暗和压抑,令我想起万青乐队那首绝望的民谣——《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主唱一边冷漠地讲述一种平庸而屈辱的生活,一边哀叹: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如今类似这样揭示现实并贩卖绝望的文艺作品不少,很容易叫人沉迷其中。这一款的绝望也许可算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发明——因为无法改变外部和内部现实,又无法获得救赎,那么就把绝望当作审美对象来欣赏好了。所以唱得有多绝望,人就有多自怜。这种愁苦病,也是时代病,正是不认识神的人身上的常见症状,也总会令身处这个时代的主内弟兄姊妹受到传染和沾染。
本章的以色列民不就陷入到这种内外交困的绝望当中了吗?虽然他们也毫无反思和悔改,跟外邦人一样。但很重要的一个不同是,他们穷极呼天。且不管这呼号里夹杂着多么不和谐的音调、不纯洁的动机,总好过置身事外以观照的角度来消解它真实的痛苦。这是对的。而信实慈爱的神总会在祂所选定的时候,垂听他们的祷告,并给祂的子民开一条道路,这路未必是愚顽的罪人所能想象和所愿接受的,但一定是最适合的。这就把我们带到了本章的第二部分:
二、蒙神呼召基甸二次献祭(7-32)
#7-10节,就像一个引子,是神呼召基甸的序曲。讲的是神先差派了一位无名的先知去跟以色列人重申圣约的道理:你们是耶和华神拯救出来的,神也帮你们赶出了仇敌,把土地赐给你们。神还要求你们不要随从那地的人去拜假神,但你们没有听从神的话。
以色列百姓听懂了没有?还是会嫌它不好听?圣经没有交待。上一次发生这事,是在第二章,神曾差遣使者用几乎一样的话警告过以色列人,令以色列人大哭一场。二次之间,一定相隔了很多年,以色列百姓对此可能忘得都差不多了吧,这个重大提醒相当必要。后面经文显示,基甸对此番教导也应有所耳闻。这是神的恩惠,神从来不会对圣约子民以外的人如此说教,每当他差先知传话,正是祂对自己子民不离不弃的证明。
这个引子之后,神就亲自临到和呼召基甸去基甸做大能的勇士。基甸则以筑坛献祭回应神的呼召。
11-13节。耶和华的使者,马太.亨利指出:这应不是一个受造的天使,而是神的儿子自己,是那永恒的道;他以人的形象出现,预表了在时间到来的时候,他将以我们的形象样式来到我们中间,为我们成就那良善而永远的救恩。
耶和华的使者专程来到基甸父亲约阿施的城——俄弗拉,坐在他们家的橡树下,要跟基甸说话。基甸呢?正偷偷在自家的压酒池里打麦子,因为这样米甸人就发不现他,不至于把粮食抢走。从这里以及后面的经文可以看出,基甸父亲应该是实力雄厚有威望的贵族,他有自己的橡树林,有巴力祭坛,还有很多仆人。虽然基甸是这个家里最小的,但他并不受特别看顾,而是很勤快又有智慧地工作。
12、13节,耶和华的使者对基甸说了一句只要是神的子民,都应该爱听并被激励的话——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而且这个同在,其实就是呼召他带兵去与米甸人争战。
但这位被称为大能的勇士的基甸,由于心里实在愁苦,并没有被神的话激励到,反而回以深深的叹息——唉,我的主啊。他没有认出来人是神的使者,“我的主啊”,只是对客人的尊称。“如果耶和华与我们同在”,基甸还把单数的指向他个人的呼召,理解成了神与“我们”全体以色列人同在。所以他拒绝这个说法,显然他从小就从父亲那里听过,以及不久前再次从先知那里听闻过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的伟大历史,并对其中的神迹奇事印象深刻,但他认为就算过去如此蒙福,现在也遭到了神的抛弃。
14-15节,神看基甸没有听得太明白,就进一步呼召他,表示对他能力的肯定,明确点出要差遣他去拯救以色列人。但基甸继续推辞,这次称呼的“主”,在希伯来原文中,已不是刚才那个字,而是有所加强,但依然可以指人。他表示自己家族的卑微,而自己又是全家最年轻的,可说是卑微中的卑微。这让人很容易想起大卫也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但基甸的这个反应,与不惧年幼主动请缨并完败仇敌歌利亚的大卫相比,实在逊色太多。
16-18节,神承诺必与基甸同在,且表示战胜米甸人易如反掌。听到这里,基甸不得不意识到眼前的这位,也许是神派来的先知,传递的确实是神的命令,于是不敢怠慢。但他希望能从对方那里获得凭据,以证明确实是神的命令。所以他表示要先去预备礼物献上以表感谢。神的回答非常感人——我必等你回来。信实、恩慈甚至期待,尽在其中。
19节——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和十公斤面粉做的无酵饼,把肉放在篮子里,把汤盛在锅中,带到橡树之下,献上给他。
这礼物就是做好吃的大餐给客人吃。基甸拥有先祖亚伯拉罕的豪爽好客性格,乐意殷勤接待神的使者,那一次亚伯拉罕救了罗得一家四口。
但客人并没有吃,而是显示了一个奇异现象。这就是神给基甸的第一个凭据——你不是喜欢神迹奇事吗?我满足你的要求。而且这神迹奇事还是教义性的,甚至可预备给未来的读者明白。
我们看见,基甸在神子的调教下,把预备的这顿丰盛食物升级成了一场献祭。肉和饼的烧尽方式,让人想起摩西的那场献祭,以及以利亚的献祭和所罗门的献祭。
神借此对基甸说(也是对我们说),我要你献上的不是食物,而是祭物。当今天的我们看见这富有救赎意味的一幕,实在要会心赞叹。因为真正的祭物,就是眼前这位耶和华的使者——日后将道成肉身而来的神子耶稣基督,他先得示范性地替基甸献上——以杖触碰肉和饼,就如以鞭击打基督的身体。被烧尽则表示祭物蒙神悦纳,正因为如此,基甸后来的第二次献祭才能成立和生效。
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一件事——随着祭物被火烧尽,耶和华的使者也瞬间消失了,这表明这位使者,这位神子就此升天,就像基督复活升天。34节,正好还讲到圣灵受差遣降于基甸身上。这神迹正是基甸所要的凭据或记号,它连同神前面的话语,都在告诉基甸一个重大信息——他实实在在遇见了神,这让基甸无比惶恐。所以,这次他不但用了“我主”,而且还称祂为耶和华。22节,他说:哀哉,我主耶和华啊,因为我面对面看见了耶和华的使者。“
神立刻安慰他,23节,“你放心好了,不要怕,你必不会死。”说这话时,是耶和华的使者再次显现了吗?并不需要,因为圣灵可直接对基甸的心说话。这信心来自他看见祭物的烧尽,听见神的应许。那敬畏神、在神面前真心谦卑的人,那不顽梗悖逆而是遵从神的人,必得到神的鼓励。
24节,为了表示感恩,基甸就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祭坛,记念这次神奇的相遇。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
25-32节,基甸再次筑坛献祭,这是他的第二次献祭,第一次从严格意义上说,是神子替他献祭,只是用了他本来预备献上作食物的祭物,这一次才可说是他的正式献祭。这次献祭,是神所命令和特许的,因为当时以色列人本来应该在示罗也就是会幕的所在地献祭。
25-26节,神命令基甸,出征前必须除去自己的罪。摩西唯一一次差点被神击杀,就是在他担负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重任前,没有及时为儿子行割礼。
所以,献祭前要先“拆毁你父亲的巴力祭坛”——作为宗族领袖,约阿施竟然带头拜巴力,所以这个祭坛必须铲除,然后就地建起神的祭坛,献上燔祭。砍下坛旁的亚舍拉当柴烧,表明对罪恶的赶尽杀绝,真神岂能与假神共存。要用他父亲的牛和另一头七岁大的牛献燔祭。一头算作为父亲全家,一头则为全体以色列人。
27-32节,基甸趁夜行事,带领仆人,冒着众叛亲离和被处死的风险,勇敢地完成了这项献祭任务。果然不出意料,他得罪了所有的同胞乡亲。前面讲过,也是这些教会肢体,常常哀求神施恩拯救,而一旦妨碍到他们拜偶像,要他们作出取舍,他们就不答应了——我要你保护我,你没保护,反而责备我拜偶像,要我停止拜偶像,那我可不爱听。
试转换为我们当代信徒的语言就是:我要你给我永生,你答应了,但现在还看不到结果,所以没什么用。我要你给我好日子过,你并没有给,反而要我忠心侍奉你,比如要我灵修、敬拜等一大堆形式化的东西。你还劝我不要忧虑,要我积财宝在天上,劝我不要贪爱世界,不要加班赚钱却耽误主日,要我珍惜光阴,少在社交媒体上消遣快乐,这不是道德绑架剥夺我个人自由吗?那我可不爱听。
31-32节,神赐给基甸父亲约阿施勇气和口才,让他旗帜鲜明地站在儿子一边,为儿子据理力争。他不但利用权柄当场宣布了一条强硬的纪律或说发出了一个咒诅——谁再为巴力辩护,他就会死(不管是被处死还是暴死,反正得死)。还给儿子去了一个新的名字耶路.巴力,意思是——他拆毁了巴力的祭坛,让巴力与他争辩吧——以此讽刺无能的巴力假神。
随着二次献祭的进行,与神邂逅的私人事件必须进阶到与群体碰撞以推动更新的公共事件,信心和勇气必须从基甸一个人扩散到更大更多的群体,因为强大的敌军正在集结,正邪决战不可避免。基甸又面临着新的考验。这就把我们的证道带到了第三点。
三、神赐记号坚固基甸信心(33-40)
33-35节,仇敌即将来犯,大兵压境。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争战随着偶像的去除和祭物的献上就结束了,那不过是小试牛刀;也不要以为接下来就等着看神的刀直接消灭仇敌就好了。圣灵催逼基甸起来,集结各族勇士,准备出征。而随着队伍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逼近,基甸反而亚历山大,反而畏惧不前,于是就有了圣经中非常经典的一幕——羊毛测试。
其实,神子用火烧尽肉和饼的神迹,完全可以看作神按照基甸的要求而赐给他的记号。如果基甸信心够大,他应该到此为止,全然顺服神的带领。因为这个记号才是真正具有教义性的,它直指基督的替罪、受死、埋葬、升天,并化作今天的圣餐礼,在教会施行,坚固千千万万神儿女的信心。
但他没有,反而连续二次向神索要记号,作为出征的凭据。确实,第一个凭据,并不是基甸出的题目,而是神设计的作为,其替代救赎的深刻教义更给人至深的安慰。但基甸也许并不理解。所以这效力只能让他明白确实是神在呼召,激励他筑一座祭坛叫耶和华沙龙,并斗胆毁掉巴力祭坛并献上祭物。而羊毛测试,是基甸的主意。内容是他定的,地方是他选的,新剪的这团羊毛和接水的盆是他预备的,露水是他熟悉的。都是一些日常的,手摸得到,鼻闻得到,眼看得到的事物,凡降露必均沾的规律也是他认定的。第一次,羊毛沾满露水,而地上全干,并没有让基甸死心:也许碰巧呢?他真是相当具有实证精神,何不反过来试一试,这回露水遍地,羊毛全干。死心了,没跑了,就是自己了。
你看,罪人多么相信和依赖自己的经验和理性。神则借此再次彰显了大能,更显明他对基甸的忍耐和恩慈。
基甸长期处在在一个拜假神的环境中,又连年被仇敌侵犯,这让他非常没有安全感,对神没有信心,对神的大能难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才会像个初学滑冰的孩子,畏缩不前,需要父亲不停鼓励:你是最棒的,一定能学会。
此外,上一次的记号为基甸信心所充的值即将告罄,而大敌当前,有待统领的大军也在源源不断地集结,基甸的信心急需再次充值,羊毛测试就是他充值的法宝。大能的神当然看到他这一点,就施恩帮助他,因为祂也曾这样帮助亚伯拉罕,容忍他因胆怯而出卖妻子;祂也曾这样帮助刚被呼召的摩西,容忍他的牢骚,为他预备亚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初信者求神,总是一求一个准。
这就是我们恩慈的神!但作为神的子民,我们不应该把福气当作任性的理由。我们实在应该记住:我们不敢以为自己有资格作什么,我们所能够作的是出于神。(林后 3:5)
39节,最后一次索要记号,基甸自知理亏,觉得自己要求过分——对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要再说这一次;亚伯拉罕在为索多玛和蛾摩拉五次求情时,也曾用过这个句式。但二者动机并不一样。亚伯拉罕是为了让义人免于审判,基甸则是为自己推脱重任寻找借口,所以基甸的要求虽然蒙神应许,不代表神鼓励他的小信。相反,他如此小信,恰恰预示着他后来的悖逆举动,甚至酿成了后代的悲剧。就像神对大卫犯罪的报应,施行在他整个的余生和死后他儿子的身上。基甸小信的表现,实在为他后来不听神的话自行其是种下了祸患。
从基甸一开始多方推辞,到因小信而再三索要凭据,我们会不会看到自己?当教会需要人担当诸多事奉推进某项工作时,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回应——我没这个能力;我圣经都没读过一遍;工作很忙;最近非常软弱;别的肢体会不会说闲话;请有能力的弟兄姊妹做吧,等等。有时,作为代表神来呼召的牧者难免知难而退,因气馁而放弃。虽然,不是说教会所有的呼召都是出于神,因为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也不是说所有的推辞都不合理,但每逢教会需要事奉的时候,代表神呼召或因怕碰一鼻子灰而不敢呼召的牧者与被呼召的会众,有没有在神面前好好祷告交托呢?有没有查验和对付自己心里的小信和胆怯呢?
基甸得到了神迹般的记号,这记号如今已不必出现。没人这么去求,也不应该如此求。试想当某弟兄被呼召从事某项事奉时,就说主啊请给我一个记号,让那棵大树在我面前连根拔起吧。主会听他么?必然不会。因为今天,正如前面部分论到的,圣灵正透过整本圣经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并生发我们的信心,又透过圣礼就是圣洗礼和圣餐礼二大记号,常常坚固我们的信心。圣礼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听到、摸到、尝到、闻到的重大确据,它能给我们安慰和力量。
我们会像基甸一样期待这记号的呈现吗?我们会像基甸一样甘愿顺服神透过它启示给我们的旨意吗?求主帮助我们。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