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祁賓鴻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反思俄乌情势|是不是中国的战略机遇?台湾应当学到什么?

祁賓鴻
·
战云弥漫8年后,伴随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宣布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正式爆发。战况发展至今,基辅已遭俄军包围,乌东则陷入胶着,俄方已于3月7日提出停火条件,包括乌克兰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承认克里米亚主权属于俄罗斯、承认乌东两共和国独立、修宪确保乌克兰的中立地位等;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方面虽有松口迹象,却仍不愿明确表态。而综观眼下中美俄三方互动,中俄交好、中美博弈、美俄急冻,国际格局变化或因俄乌冲突加速,诸如“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等警语,更予人东西热点连动之感。
针对此一国际变局,“中华民国国际关系学会”于3月10日举办“俄乌情势-反思与前瞻”时事座谈会,由学会会长、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卢业中主持,邀请到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杨三亿、中央警察大学国境警察学系副教授杨佩珊、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登及,探讨俄乌情势牵动的国际格局变化,以及对两岸的相关启示。此为系列报道第三篇(共三篇)。

系列报道第一篇:反思俄乌情势|五个视角与两个力道

系列报道第二篇:反思俄乌情势|美欧为何不设禁航区?北约是否承诺不东扩?

在会后问答环节,俄乌战争是否带给中国“战略机遇”,以及台湾能否从中学习,成了会上两大热议主题,四位与谈人亦就此分享观点与看法。

“中华民国国际关系学会”于2022年3月10日举办时事座谈会,由学会会长、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卢业中主持,邀请到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杨三亿、中央警察大学国境警察学系副教授杨佩珊、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登及与谈。(祁宾鸿/多维新闻)

杨三亿:乌克兰没有注意风险与代价

首先杨三亿认为,北京对俄乌采取了“双边模糊”政策。一来,中乌之间的军事经济合作关系相当密切,购入瓦良格号(今日辽宁号)便是一例,此外乌克兰出产登陆艇与“黄小玉”(黄豆、小麦、玉米),中国亦有进口;二来,北京也对克里米亚涉及的领土主权完整议题相当谨慎,至今都未承认当地归属。

至于台湾可以学到什么,杨三亿指出,乌克兰近几年投入高额军事预算,贪腐严重、民生凋敝、寡头横行,今日就算没有俄罗斯干扰,以乌克兰当地条件,要加入欧盟也是相当困难,恐怕申请20年都还不能如愿。而乌克兰强化国防之举是否正确,杨三亿认为要看风险跟代价,近几年乌克兰内政严重撕裂,每个政治精英都在下赌注,赌注越下越大,结果自然惊人。

杨三亿总结,乌克兰豪赌可能产生两种极端结果,假设乌克兰跟波兰一样,最终成功加入北约与欧盟,自能高枕无忧;但如果失败,也可能地表上再无乌克兰。杨三亿补充,目前乌克兰从地表消失的概率很低,正如普京(Vladimir Putin)讲到的,这是场“特别军事行动”,普京算准北约不会介入,乌克兰也算准普京不会灭亡乌克兰,因此双方筹码越加越大。至于最后结果谁决定,恐怕不是乌克兰自己。

高珮珊亦表示,美国不愿过度卷入此处,波兰送战机未成便为案例。而中国已透过红十字会,捐助500万民生物资,近期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讲话,也有提及中方要协助“斡旋”。高佩珊认为,“斡旋”与“调停”不同,前者表示自己不愿介入,但有意协助双方坐下来谈判,足见北京的冷静与克制,其背后或有让二十大平顺度过的用意。

李大中:台湾不要视一切为“理所当然”

李大中同样认为,此次北京相当克制,虽然理解俄罗斯的安全顾虑,却也不为其行动背书;正如在乌克兰问题上,北京重申支持各国领土主权完整,有意撇除“双重标准”嫌疑,却也同时反对单边制裁俄罗斯。然而中方能在此危机中发挥什么角色,目前还不清楚,若要协助调停,必须涉事双方都同意,但乌克兰能不能接受中方,尤其是乌克兰背后的美国,是否能坐视情势朝此方向发展?

而回顾台海议题,李大中认为,俄乌冲突能给北京两个层面的观察,第一是经济制裁的承受力,倘若武统发生后,西方发动对华制裁,北京能否承受,恐怕是其接下来要思考的;第二是在“第一击”的力道上,北京或许会看到,此次俄罗斯的“第一击”相对节制,结果就是战局延长,故其可能会思考,若要武统,是否要加强“第一击”的力道,避免夜长梦多?

而在美国态度上,李大中指出,其实美国一开始就表示不会派兵介入乌克兰,但在台海就比较战略模糊,其始终没有明确表态,倘若两岸爆发冲突,自己是否出兵;另外也有些美国政治人物提议,应实质协助台湾提升自我防卫能力,这或许也是未来的可行方向。但李大中总结,台湾虽有台美关系可仰赖,却也要审慎把握情势,不能把所有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

张登及:北京有两个收获

张登及指出,俄乌战争为北京带来某种程度的纾解,若无这场冲突,美国发动的新疆舆论战、科技战可能还会持续加码。而美国这些年从中东撤军,为的就是将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并在油气与稀土等能源场域上自力更生。但是俄乌危机爆发后,北约开始呼唤美国,导致后者极难在印太地区持续加码。

张登及进而补充,眼下确实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但北京也有所顾虑、相当审慎,例如克里米亚、乌东两个共和国,北京并不会承认;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北京也不会看着俄罗斯因制裁而崩溃,美国为此向北京施压,威胁说要连中国一起制裁,就是要避免北京左右逢源。

张登及表示,此次冲突可让北京有两大获益,一是其或可看到,若真要发动武统,“闪电战”至关重要。俄罗斯起初的左顾右盼,导致了后续的胶着,故北京可能会思考,武统开始后,究竟是形象重要或胜利重要,并或许会得出:既然军事行动必然带来形象损害,或许还是胜利重要,因此“首战必须是终战”。张登及补充,近期两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或许就跟当前形势变化有关。

而北京第二个获益,在于美国操作战略大三角功败垂成。张登及指出,其实近年华盛顿一直想重新操作中美俄三角关系,也就是所谓“Kissinger Reverse”,不论是联俄制中或联中制俄,为的就是让美国保持战略优势。然如今上述两种操作障碍极大,关键便是美国内部的政治环境与选举因素,逼得政治精英相互竞赛谁更强硬,削弱了拉拢中俄任一方的空间;如今的美国又无法同时制裁中俄,眼下中美互信极低,华盛顿也不易难通过游说来联中制俄。故长期下来,结果就是中俄在美国的战略压力下持续靠近。


原文发表于2022/3/11《多维新闻

CC BY-NC-ND 2.0 授权